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忠诚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忠诚</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350309</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月十五月亮圆,清辉洒落万家欢。吴刚捧出桂花酒,金风玉露醉广寒。嫦娥舒袖翩跹舞,蟾宫桂影映人间。团圆佳节思千里,婵娟同照话丰年。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核心寓意是团圆与和谐,同时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感恩的多重内涵。中秋节有许多神话故事流传,比较广泛的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玄宗游月”、“貂蝉拜月”、“月下独酌”、“月饼起义”等,现就与战友、美友们共同分享。</p> 嫦娥奔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嫦娥奔月,是古代中国一个美丽、浪漫而又充满梦想的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远故时期,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从此中秋节就形成了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p> 吴刚伐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刚伐桂,是古代汉族神话故事之一。据民间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挂树”,后来的传说就更为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尺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不休止的劳动对吴刚进行惩罚。李白诗中也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p> 玉兔捣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玉兔捣药,是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之一。这一民间轶事,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用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这种药丸可以长生成仙,还有传说玉兔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耍伙伴。玉兔捣药伴随着中秋节而形成,玉兔成为团圆祈福的载体,其捣药行为被赋予祛病延年,家族安康的吉祥寓意。</p> 玄宗游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赏月并品尝月饼。然而,中秋节还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那就是关于唐玄宗的“游月”传说。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p> 貂蝉拜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貂婵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一典故源自元代文学,在民间流传甚广。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花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貂蝉拜月的核心寓意是祈福团圆,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忠诚正义的赞美,以及美貌与情感的极致表达。</p> 月下独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月下独酌是李白借酒、月意象抒发孤独心境的代表作,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展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也体现了不羁个性与超脱现实的精神追求。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长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的场面,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p> 月饼起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秋节是我国除了春节外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习俗众多,其中吃月饼是最为广泛的中秋习俗。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个妙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号召,起义军如星火燎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快,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致,品种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大,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从此中秋节吃月饼,在我国便成了中秋节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三个中秋节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玄宗游月、貂蝉拜月、月下独酌、月饼起义这四个中秋节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高气爽迎中秋,皓月当空照九州。千家灯火欢夜宴,万户共庆话丰收。天涯共赏一轮月,华夏同除万古愁。欢声笑语传四野,中华大地乐悠悠。2025年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祝福战友、美友、朋友们中秋节快乐,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山河锦绣,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撰稿编辑:忠诚</p><p class="ql-block">图片:忠诚/部分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