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呢称:缪佩雄</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179054</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江月·井冈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 前几年,我们前往江西省井冈山革命圣地红色之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号称</span><b style="color:rgb(0, 3, 17);">“第一个红色根据地”</b><span style="color:rgb(0, 3, 17);">,座落于老区吉安西部。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里遂成为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两个卓越史册的名字从此和井冈山连在了一起。井冈山也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共和国的奠基石。正如赞美诗词:</span><b style="color:rgb(0, 3, 17);">“</b><b>朱毛师会井冈山,据地扎营堡垒坚。星火燎原成壮举,铁拳挥起斗敌顽”</b>。</p> <p class="ql-block"> 登山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乘坐的大巴车一路颠簸不已,车上的讲解员戏称因为我们“走在摇篮路上” ,因为当年红军就是从这条路上的井冈山。“摇篮路”两旁是倒映着蓝天的水田。禾苗青翠,视野极其开阔。田间有农人、牛畜在耕作,有的牛在田边安详悠闲的吃草,有的卧在水里闭目养神,真是一幅非常祥和宁静的田园景色。</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进入井冈山,就看见一棵棵笔挺茂密的冷杉翠竹,似箭似戟,又似当年英勇冲锋的战士,在蓝天下郁郁葱葱,使巍峨的井冈山,秀丽而不失豪迈。沿着九曲八弯的山道上行走,但见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直叫人觉得井冈山真是博大、幽深而又辽远。置身井冈山有一种在其他地方不曾有过的心理感受,敬畏而又热血沸腾之情油然而生,大概这就是圣地的感觉吧。</p> <p class="ql-block"> 一行人登上黄洋界,陆续参观了当年反击围剿的哨口工事、战壕、炮阵地、红军挑粮上山的羊肠小道等,凝神似乎尤能听到战火纷飞硝烟四起,闭目似乎尤能看见革命前辈舍身成仁,为了国家与人民而投入到忘我的战斗中的场景,令人感叹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b> “黄洋界上英雄颂,五载而返神州同。雅抱乐山与智水,霭碑风虎又云龙。”</b>黄洋界上炮声隆。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在这里打响,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那首词。</p> <p class="ql-block"> 走进了大井和茨坪各有一处毛泽东的旧居,只见低矮幽暗的土房子里,有一张铺着稻草的木板床,还有一个办公用的木头板凳,几个装书籍衣物用的竹篓,就像是一个个凸现的特写镜头,历经沧桑后向人们陈述着老一辈创业的艰难。</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大井毛泽东旧居门前,伫立着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这块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问题,人们亲切地称其为毛泽东“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终生与书为伴。</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井冈山观看自然景观,这里不但有着辉煌的历史,这里也有许多不亚于庐山的自然景观。海拔一千多米、五峰并列酷似五指的山峰,被印在我国第一张一百元人民币上,真算是“最值钱”的山峰了。五指山过去,就来到井冈湖边。</p> <p class="ql-block"> 走到了龙潭景区,那里有经过五次飞跃悬崖形成的五个形态各异的瀑布深潭,每个瀑布都如珍珠飞溅。素练般自百米高处直泻而下,砸起来的水珠,飞溅于半空,又从空中落下,像下雨一样,飘落在人们的身上脸上。而“雨”中的水色山光尤其秀美。光线角度对了还能看到雨中彩虹,极是壮观美丽。正如赞美胜景诗词:<b>“银汉飞流五叠泉,垂帘翠岭落潭渊。悠悠碧镜留妍影,龙吐珠花绘彩烟”</b>。</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龙江书院与象山庵,龙江书院是毛泽东与朱德会师的地方,见证了井冈山会师的历史时刻。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两位伟人的风采和革命情怀。而象山庵则是毛泽东与贺子珍举行婚礼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着浓厚的革命气息,还充满了浪漫的爱情故事。漫步在象山庵内,我仿佛能感受到那段革命岁月中的温馨与甜蜜。</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来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这座屹立于翠峦之巅的神圣殿堂,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精神的灯塔,照亮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道路。陵园之内,松柏苍翠,碑林肃穆,每一块石碑都镌刻着不朽的名字,每一行碑文都铭记着英雄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4.8万名将士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长眠于此。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融入每一寸土地,被世代传承。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石刻,更是热血与忠诚的化身,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信仰铸就的历史丰碑。在这里,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眼都饱含着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此时我联想到陈毅诗词:<b>“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b>。</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示了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红军在井冈山这片神圣土地上进行的革命斗争的历史。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被誉为“红色摇篮”,因此博物馆承担着传承革命精神和历史记忆的重要使命。</p><p class="ql-block"> 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感受是庄重肃穆、震撼人心且充满教育意义的,通过珍贵文物和历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激发对井冈山精神的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 站在井冈山的山巅之上,我望着那片郁郁葱葱的山林和那片红色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感慨。在井冈山旅游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里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更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仙境。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如《赞井冈山精神》诗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井冈山上战旗红,革命豪情似火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先辈舍身开血路,吾侪岂可不尊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