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寨的节日味道

王晓光

<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和中秋节就像亲娘生的双胞胎,刚吃过国庆七十六岁生日蛋糕余味未去,又闻乙巳中秋五仁月饼香气扑来。千年古城遵化的大寨人,即将忙完了庄稼地里农事活计,再忙再累也丢不下大寨人热爱文化这条根,他(她)们也把黎河小剧场搬到了宽敞明亮的大广场。 </p><p class="ql-block"> 咱大寨人也热情,听说村里又要唱“戏”,人们准时节点地陆续来赶场。清闲一点的大爷大妈们,带上板凳掐着点进场,身体不方便的由家人或男或女的保姆(如今农村生活好了,常有请保姆照料亲人家属)推着轮椅来放松心情。青年快手现场直播演出实况,热心的文化支持者送来几箱红茶饮料,每场节目总能收到掌声和欢呼声。勤劳朴实的大寨人就这样过着朴素的“奢侈”生活……</p> <p class="ql-block">  十月四日,农历八月十三。这忙完了秋,又到八月十五节了,出阁的闺女又该回去看看娘家妈亲,现在家家都有小汽车了,回趟家是分分钟的事,可再怎么样也不如骑着毛驴,坐着马车回娘家更有亲情味。虽然说现在家家“不差钱”,但是酒还是沉酿的香、传统的“味儿”更浓。</p><p class="ql-block">(遵化市美丽乡村摄影协会 王晓光纪实报道)</p> <p class="ql-block">健康、善良、勤劳的大寨人。</p> <p class="ql-block">  新店子镇文明古村东马各庄海荣舞蹈队舞蹈喜庆祥和,看着舒心。那音乐里盛(音Cheng)着丰收的喜悦,舞步跳出美丽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一曲“红马鞍”,一味开心“药”。</p> <p class="ql-block">  新店子镇圪塔坨村,村名很土的不能再土,这村可是地道的非遗文化优秀传承基地村,“驴皮影”、“龙灯高跷”、“冀东大秧歌”是他们的保留曲目,这不他们大车小辆的由村委干部带队也来大寨赶“文化大集”。</p> <p class="ql-block">  歌舞《美丽大寨我的爱》,是文化大寨原创作品,很有品位,深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  大寨的文化传统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寨人也曾赴京演出,中央首长看了直叫好!如今,大寨人把农民日常劳动场景写进歌声里,把丰收的喜乐融入靓丽的舞蹈里。那幽默的家乡土话人们听着顺耳,看着舒心。</p> <p class="ql-block">  圪塔坨村娜姐曳步舞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p> <p class="ql-block">文化之根在少年强。</p> <p class="ql-block">  石桥头村六十多岁笑星的李志国,是大寨人人熟悉和妇嬬皆知的“开心果”。</p> <p class="ql-block">  大地欢歌一团长王会林三轮电车四、五十华里,带上背景、邀上主持人飞飞行程一个多小时赶场支援。歌手兼主持人飞飞嗓子不舒服仍坚持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