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4日,黔东,铜仁市,踏着浓浓的秋色,我走进沿河县,探访这片曾燃起贵州第一块红色政权火焰的土地。历史在这里并非尘封的档案,而是镌刻在墙头的碑文、静立于庭院的旧居、展板上的路线图,以及一张张刚强坚毅的面孔,它们都在叙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是一处古朴的院落,红标白墙,五角星闪耀,一条石板路延伸向远山,仿佛通往1934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夏天。“枫香溪会议”的展板详述了建立黔东特区的发展历程,而贺龙和关向应住室的床铺、桌椅仍保留着当年的简朴模样,一灯如豆,却照亮了革命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前言</p> <p class="ql-block">1934年6月枫香溪会议的意义。枫香溪现属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铜仁市的沿河、德江、印江三县同属黔东特区红色革命根据地,其中的几处旧址同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从黔东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以及军队部分高级干部。</p> <p class="ql-block">贺龙在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关向应在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红军转战黔东的路线图蜿蜒于群山之间,从中可以想象得出黔东革命根据地红军战略转移时的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红三军政治部文件</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院内的一组雕像。正中间的三位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同志?</p> <p class="ql-block">1934年9月任弼时、肖克、王震帅红三军在黔东地区与贺龙、夏曦、关向应领导的红六军团会师。</p> <p class="ql-block">会师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两军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称号。黔东革命根据地共有红二、红六两个军团。黔东革命根据地由此发展壮大起来。并在川、黔、湘、鄂边开展斗争,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的围追堵截。</p> <p class="ql-block">红二军团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红军二、六军团离开黔东以后,黔东独立师和黔东特委留下来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大部分人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创始人:贺龙、夏曦、关向应。</p> <p class="ql-block">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旧址纪念馆展室(局部)。</p> <p class="ql-block">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局部)。</p> <p class="ql-block">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局部)。</p> <p class="ql-block">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局部)。</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正门。</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前厅。</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院。</p> <p class="ql-block">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局部) 。</p> <p class="ql-block">沿河县的一处乡苏维埃旧址(展馆图片)。</p> <p class="ql-block">“黔东特区第一次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展馆图片)。</p> <p class="ql-block">组建“黔东独立师”情况。</p> <p class="ql-block">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一次战斗情况。</p> <p class="ql-block">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完成牵制敌人任务后,撤离黔东革命根据地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从沿河县参加红军部分同志,其中最高职位为副省(部)级干部。</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的刀具似有寒光,老红军们的肖像目光如炬,历史从未走远。</p> <p class="ql-block">走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回望青山环抱中的这片红色土地,心中唯有敬意升腾。红军精神,红军长征精神,是不朽的历史承载基石,是不灭的圣火,更是一种后辈精神的溯源……。</p> <p class="ql-block">“历史因铭记而永恒”!</p><p class="ql-block">走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回望青山环抱中的这片红色土地,心中唯有敬意升腾。红军精神,红军长征精神,是不朽的历史承载基石,是不灭的圣火,更是一种后辈精神的溯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