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局限信念,做自己人生的“编剧”——20251004 小水滴(张明道)学习第1745天

心💃

一、金句:<br>(一)问题本身,不是问题。<br>(二)改编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同样看这件事情。<br>(三)信念是我们的人生脚板,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大脑里。<br>(4)局限性信念是由过往经验加工储存而来,困扰我们的局限性,限制性信念。 二、今日学习:<br><br>觉察局限信念,做自己人生的“编剧”<br> <br>学完《局限性思维》上下两集,最大的触动不是记下了“觉察”“突破”“无价值感”这些关键词,而是彻底想通了:困住我们的从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固有解读,是“问题本身,不是问题”。<br> <br>从前总觉得“信念”很抽象,直到听到“信念是我们的人生脚本”,才忽然读懂它的分量:我们怎么看世界、敢不敢肯定自己,全靠这些藏在大脑里的“观点”支撑。而那些让人觉得“我无助”“我没资格享受”“我没价值”的想法,是过往经验悄悄加工、储存下来的“局限性信念”,像层看不见的壳,把我们裹在里面。<br> <br>课程里的修复方法,实用到让人豁然开朗:面对“无助、无价值、无资格”这三类障碍信念,不用硬扛“我改变不了”的被动,反而要先接纳、理解自己的感受,再找一个理由,让自己“舒展自我”和“相信自我”——原来对抗局限,不用急着“突破”,先学会和自己和解才是第一步。<br> <br>“故事与事实的区别”,更戳中了很多过往的困惑:我们总把自己经历的“故事”当成全部真相,却忘了那只是信念过滤后的版本。所以咨询师要做的,从不是否定故事,而是还原背后真正的“事实”,再重新加工——找出最贴近对方的情感的关键,让他看到故事的另一面。这也正好对应了“编剧”的意义:不是改写事实,而是赋予更多认知角度,毕竟“认知的角度,就是信念本身”。<br> <br>最后再想“事实和信念的区别”,才彻底通透:事实本无意义,是我们从过往经历里,给它加上了“观念”与“观点”。这一次学习,与其说学“突破局限”,不如说学“觉察自己”——先看见那些藏在想法里的局限信念,才能慢慢卸下壳,真正认同“我有能力、我有资格”,做自己人生的“编剧”,写出不一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