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黎城樊家窑-天门洞-霍家窑徒步穿越

平淡是真

<p class="ql-block">  黎城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是太行山脉的一部分,守护着三晋大地的东大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商时期炎帝曾在此尝百草定五谷,周武王设黎候国,北魏时期首次建县名为刈(yi)陵县,北宋初年复置黎城县至今。古老的历史和信仰的烈火,今天我们一行38人来到革命老区长治黎城西井镇一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身处盛世,感恩祖国,就让我们一起铭记过去的风雨历程,共览辽阔的大好山河,祝福伟大的祖国生日快乐,永远繁荣昌盛,永远朝气蓬勃!</p> <p class="ql-block">  湖南张家界有座天门山,天门山主峰有个天然溶洞,特别巨大,1999年因为飞行员驾机穿越,举世闻名,这个洞便是天门洞。想不到太行山中段山西黎城境内,也有一个天门山,山顶也有一个溶洞,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发,处于原生态,经常被驴友穿越,远近闻名。看到俱乐部穿越中太行北天门洞经典徒步路线的公告马上提起了我的兴趣,全程约13公里,爬升近600米,强度中等,适合自己体力早早报名。今天的徒步真的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清晨六点半启程,车轮碾过晨雾,抵达黎城西井镇樊家窑村时已是十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樊家窑村南北皆山,群峰竞立,千岩叠嶂,万岭起伏,气势磅礴。虽同处于西井镇境内,但此处的山已不是红石山,而是青石山,樊家窑位于两山之间的河谷中,地势平坦,位置紧邻北山,天黎高速村南通过。</span>刚下车,一位站在自家门口的老乡便笑着指路:“拐弯,走村后小路就行。”无需多言,我们一身装备早已说明来意。这条通往天门洞的徒步路线,早已被无数驴友踏出痕迹,村民见惯不怪。村后山路清晰,沿途还有许多驴群的路标在迎风飘动,秋阳藏在云层后,暖而不烈。沿途一棵黑枣树挂满青果,不远处的梨树下落果遍地,有些已腐烂发黑。后来发现这些果子最后都进了羊圈,连坏的也不浪费。再往前,几棵柿子树赤裸枝头,唯余一串串橙红果实,在萧瑟秋风中格外耀眼,像悬在空中的灯笼,照亮了山村的寂寥。</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坡,不到二十分钟,外套纷纷脱下。这边山里的气温竟比山下高出许多,年轻队员干脆穿着短袖疾行,手臂被荆棘划出道道红痕也浑不在意。碎石路颠簸难行,好在不长,很快便转入一条被踩出的小径,两旁灌木渐密,山势悄然拔高。</p> <p class="ql-block">  进沟爬升没多高(但有点陡,也有可能是我们走得有点快,让人感到微喘),不过不到半个小时抬头一望,一道弧形山洞已横亘峰顶,轮廓优美如画。心下一喜,以为即达终点,谁知山路仍蜿蜒向上。继续攀行,崖壁间裂开一道窄缝,旧时台阶嵌于其间,偶尔需手脚并用,贴壁而上。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的缝隙,一步步迈向山腹深处。</p> <p class="ql-block">  终于,天门洞赫然眼前。它似大山被巨斧劈开一口,豁然贯通。从上方往下看,能看到南边这个洞口是椭圆形的,两头尖,中间宽,像人的眼睛,而且它又处于高山之巅,所以有人叫“天眼”,因为这个洞口是往下延伸了的,所以要比北边的那个洞口要高一些,从这里往下看,刚好能够看到樊家窑村。进入此洞第一感觉此洞高大宽阔能藏百万兵洞。长约百米,宽约十米,高近三十米,底部平坦,几块巨石如天然座椅静卧其中。洞壁光滑,纹理清晰,竟有人在石壁上完整写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百六十字,笔迹清晰,仿佛诉说着某位隐士的修行过往。站在此处,风从两头穿行,光影流转,心头杂念竟也被吹散几分。世间无常,何必执着?不如静看山风穿洞,任它来去自如。</p> <p class="ql-block">  天门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二郎担山撵太阳行至黎候国时,不慎扁担折断,一头掉在上遥镇河西村东,人称南天门山,一头落在西井镇霍家窑村西,人称北天门山。北天门山峰峦叠嶂,断崖绝壁,与张家界山势有一比。因为山顶有个洞,当地人称北天门山为窟窿山,后来驴友改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天门山,这个窟窿当然就叫天门洞。“天门洞”传说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藏语中称为“香巴拉”,是人们向往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无人机腾空而起跃上洞顶,镜头下群山如浪,沟壑纵横。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行走在褶皱般的山谷中。从另一侧出洞,左转上行,再回首,天门洞已隐入云雾,不见踪影。唯有脚下山路继续延伸,引我们深入太行腹地。</p> <p class="ql-block">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它虽然比张家界的天门洞小,但在北方也算是一大奇观,天然形成的洞壁平整光滑,半圆的穹顶似人工雕琢,洞长约50米,宽约10米,高约20米,有点像哥特式建筑内顶风格,真乃“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当地人称天门洞为老雕窝,可是洞内没有看见一只老雕。天门洞一边的洞口呈椭圆形,两头尖尖如崖壁上长出的眼睛,另一边的洞口上部如拱形下部方正,似一扇门镶嵌在山中。此洞如人工打造却是大自然造就的奇异景,被当地村民叫作老雕窝、风窟窿,后被驴友称为天门洞。走景区、爬野山见到不少这样的山洞,但感觉这个看似规规矩矩、整整齐齐,呈现出来却是另一种风情。</p> <p class="ql-block">南边洞口</p> <p class="ql-block">北边洞口</p> <p class="ql-block">  跃上云端,跟随无人机全景视角,俯瞰天门山美景。</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天门洞。</p> <p class="ql-block">  从山洞的另一洞口左转继续盘旋上到洞顶,从上面寻,哪还有山洞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过天门洞继续上山,半山腰忽现一条半成品公路,有人说是防火带向两侧延伸能到山下的村中。短暂休整后,大多数人放弃坦途跟随大部队重返山脊小路。有人选择沿路下行,省力却错过后半程的奇险——白脸崖、一线天,也误过了好多惊险好玩的地方。我们宁愿多流汗,也不愿辜负这一场山野之约。</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山路弯弯在山上绕行,钻入灌木丛,枝叶交错,几乎遮蔽前路。若非脚下隐约可见的踩踏痕迹,真不知何处落脚。满山黄栌叶尚绿,但已有红意蔓延,秋色正浓。防火路在头顶若隐若现,若只为下山,大可沿路直行。但我们来此,不为捷径,而为跋涉本身——为那一步一滑的狼狈,也为拨开枝叶后豁然开朗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 如果今天是大晴天,这一组照片一定更出片,虽然灰蒙蒙的天空,但也不影响我们的心情,该拍就拍,拍了赶紧赶路。</p><p class="ql-block">你若知足,所见皆所愿,快乐自然相随。</p><p class="ql-block">你若贪心,所遇皆所厌,快乐始终缺席。</p><p class="ql-block">短短一生,快乐比圆满重要。所以,别求事事圆满,但求天天开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悬崖山体基本上都是白颜色,和今年走过的黎城一米崖那一带红颜色截然不同。途中经过一处白脸崖,崖壁布满大小不一的窟窿,有人笑称是梅超风练“九阴白骨爪”留下的痕迹。细看之下,几个孔洞竟能拼出人脸轮廓,令人忍俊不禁。太行山不仅雄奇,也藏着几分幽默。</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40分钟一直就在这样的灌木丛中走着。</p> <p class="ql-block">  终于走出密林,踏上一段松针铺就的小径。脚下松软回弹,每一步都像踩在自然的呼吸上。不同于城市水泥的冰冷坚硬,这层厚厚的松针是岁月与风霜的沉淀,是森林悄悄为旅人铺就的地毯。行走其上,沙沙作响,如同大地低语,竟让人心头紧绷悄然卸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舒适总是短暂的。二十分钟后,再度钻入灌木丛。此时秋色愈发斑斓,红黄绿交织如画。美女队友见我频频抬手机,笑着接过替我拍照。快门按下,笑容定格,心情也如秋阳般明朗起来。人生哪能无风雨?滚烫的人生,从来不是一路顺顺当当,明知道难,还愿意往前闯;明知道累,还舍得下力气。这种带着韧劲的热乎劲儿,才不算亏了这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  冲出丛林,登上山顶防火路,野餐休整。半小时后启程,原以为下山路就此平坦,谁知不久又切入野径。真正的挑战,这才开始。</p> <p class="ql-block">  防火路尽头沿巡山路开始下山。半山腰的防火路和山下的村庄看似很近,但走到防火路上还得好长时间。领队说还有最后2公里应该是直线下降的距离。半山腰看似近在咫尺,实则还需跋涉良久。我们再次越过防火带,沿原始小路下行。一段近乎垂直的山崖横亘眼前,坡度近九十度,仅靠天然石阶勉强立足。另一段则紧贴山根,若非沿途布条指引,极易迷路。呼喊前队,稍一转弯便杳无回音。步步小心,寸寸惊心。待到底部回望,方才走过的路早已湮没于山色,不知自己究竟翻过了哪座峰、哪道梁,白色的悬崖连成片,陡峭的山峰插云中。</p> <p class="ql-block">  领队的无人机又开始飞舞起来了。这一段路是与石头共舞的探险之旅。🎉向快乐出发,与有趣的人一起,快乐翻倍!🎉</p> <p class="ql-block">  今年雨水较多,一直担心的雨点在后半程不一会给你一个惊吓,不过落几点后就又停了,这个情况一直到我们走到村后的土路上,太感谢上天的眷顾了!事情无好坏,全靠好心态,日子好坏不靠天气,全看自己有没有好心情。[太阳]</p> <p class="ql-block">  午后五点半,全员安全抵达霍家窑村。村外土坯房荒废已久,树上柿子熟透发软,无人采摘。而新居沿公路而建,窗明几净,见证着乡村振兴的脚步。从樊家窑出发,经天门洞、松林、白脸崖、一线天,终至霍家窑,全程十三公里,爬升六百米,一步一脚印,皆是山河印记。</p> <p class="ql-block">  黎城再见了。黎城,这片红色土地,我已留下四道足迹:茶棚滩三孔桥的静谧,黄花谷的芬芳与129师的红色之旅,一米崖与冀南银行旧址的峥嵘,如今再加上天门洞的壮阔。每一座山都有故事,每一道谷都有回响。大自然是最沉默的老师,它不言语,却教人学会敬畏、谦卑与坚持。</p><p class="ql-block">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薄雾轻拂初阳淡。登顶时,看群山万壑奔涌而来,方懂“一览众山小”的开阔;穿越天门洞,才知亿万年的地质变迁,远胜人类所有工程奇迹。心怀敬畏行走其间,不为征服,只为感知。 往后余生,愿你我知足而上进,温柔而坚定。山河辽阔,步履不停,幸福常在脚下,不在远方。</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