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菏泽第一显赫家族一一曹南李氏祭祖暨颁谱仪式举行

全景曹州

<h1><font color="#ed2308"><b>民国菏泽第一显赫家族曹南李氏举行乙巳年祭祖暨颁谱仪式</b></font><br><br> <font color="#39b54a"> 秋雨绵绵平添无限氛围,绵绵秋雨寄托无声哀思。</font><br> <font color="#ed2308">2025年10月4日,民国菏泽第一显赫家族——曹南李氏乙巳年祭祖暨颁谱仪式在单县高老家镇曹叵集西街村隆重举行。</font><br> <font color="#167efb">菏泽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宋新明,文博研究员、巨野县博物馆原馆长周建军,菏泽市儒学研究会副会长、牡丹电视台原副台长王桂林,云南怒江师范学院教授石建伦,徂徕石氏宗亲会暨徂徕石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兼后勤联络专委会主任石景贤,世界马氏联谊总会常务副秘书长、九州马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等应邀出席。</font><br> <font color="#ed2308">曹南李氏家族家族长、高老家镇党委西南管区书记李志国,单县曹叵集初级中学原校长李明,单县莱河镇退休干部李亚军,临沂市郯城县郯发供销集团董事长李福建,山东方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民,“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李杰,北京紫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李子博,山东鸿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春及100多名李氏宗亲参加。</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仪式在鞭炮礼花齐鸣和悠扬的唢呐声中拉开序幕,马学民主持;李子博宣布乙巳年(2025)曹南李氏祭祖暨颁谱仪式大典正式开始;李志国致欢迎词;李明介绍成谱过程和家族基本情况;宋新明、石建伦分别致祝贺词;郓城县石氏石建伦和曹南李氏李建民互相赠送谱牒;李志圣宣读捐赠名单和开支情况。</font><br></h1> <h1>  <font color="#167efb">“先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在祭祀先祖和拜谱仪式上,主祭人李志国、李建民、李木清、李明、李志圣、李木法、李木安等盥手、正冠、整衣、弹尘,并带领全体宗亲向先祖行九拜大礼。李建民、李亚军、李木法、李长春分别向长门、二门、三门和四门代表李冬、李子燕、李子领、李新、李振起、李贵起、李勇、李玉明、李秀刚、李东、李木金、李振民等颁发李子博题写书名的《曹南李氏家谱》。</font></h1>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天下李姓为一家,共同尊奉陇西堂。</span></p><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曹南李氏属陇西堂,应和李唐李氏、诗仙李白同宗。据《新唐书》载李白的祖先可追溯到陇西李氏,其家族始祖为秦代陇西郡守李崇,西汉名将李广的后裔,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九世孙,西魏将领李虎的七世孙,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五世孙,以及李建成的玄孙。</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据悉,曹南李氏家族原系山西洪洞县老灌窝人氏,明初奉皇上旨意迁居山东曹县东七十里大黄岗集,后又迁曹叵集,距今620余年,祖上老林(陵)安葬于黄岗集东北部现董邵楼白果树前。家族人丁兴旺,家族漫延至曹县城里石蛤蟆街、青堌集、苏集韩王楼陈庄、曾李庄、孟庄、顺河集、高刘庄;安徽省亳州东马庄、济宁市、菏泽市、郯城县傅桥村、济阳县、济南市李辛庄、河南省新乡市、濮阳市、开封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疆等地,共计30多个村居,人口6000多人,已繁衍至23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h1><h1> </h1> <h1>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民国时期的曹县,李家可谓是一时之望族。李士俊作为乡贤,不仅自己成就斐然,更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子孙。生有五子都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陶,纷纷投身于各个领域。</span></h1><h1>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长子李应凯早年求学日本,习陆军军事,有幸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先驱,共同创立了同盟会,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回国后,因革命未成而壮烈牺牲,令人扼腕叹息。次子李文斋山西大学毕业,历任国民党中央特派员、山东省党部整理委员、执行委员、省政府参议、立法委员等职,推动国民党在山东的势力发展,在国共斗争中贡献巨大。中原大战后,因功受蒋介石器重,荣获多项职务。时人称颂:“兰玉满庭,后先竞爽”。侄子李子仪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主持国民政府曹县地方政务,曾任曹县县长,山东国民军保安旅二十旅旅长等职,一时为一方军政领袖。抗战时,力拒日寇,庇护家乡故里免遭敌寇践踏,保一方平安护一方安宁。侄子李仁轩早年求学北京大学,山东省曹县一中创始人之一,毕业后致力于地方教育,在抗战、国共交战,曹中南迁皖北、江南等战乱期间,殚精竭力,教育家乡子弟,呵护后辈,使吾一方文化教育未曾中断。解放后,任曲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桃李遍天下,成为一代之学界大儒。</span></h1><h1>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李文斋官至国民党山东省委常委,1930 年中原大战后,韩复榘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山东省党务常务委员为韩复榘、张苇村、李文斋、赵伟民、何思源五人。1933年1月初,中国国民党山东省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在济南重新举行。大会选举了李文斋、张苇村、韩复榘为第二届执监委员会常务委员。李文斋公70大寿,蒋介石专门送来亲笔书写的“寿”字。</span></h1><h1>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李士俊去世后,时国民政府领袖蒋公介石,不仅题词吊唁,更赠送五十丈白绫,二十把德造盒子枪,以表敬意。何思源专门给写了“行状”,落款谦卑称为“世愚侄何思源谨状。”民国四大家族之三蒋介石、陈立夫、陈果夫,国民党30多位要员时任行政院长、国防部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十三太保、北京市长、山东省政府主席、台湾省主席、浙江省主席,中央日报社长,交通银行总经理等陈诚、何应钦、韩复渠、何思源、张继、沈鸿烈、张道藩、邵元冲、丁惟汾、蒋鼎文、张苇村、余井塘、叶楚伧、闻承烈、蒋伯诚、何成濬、赵棣华、谷良民、胡绩、洪陆东、王恺如、赵新儒、范予遂,民国《单县志》总纂李经野等为老人题写挽联或撰写悼念诗词,可谓天下少有。李士俊身为学士,急民衣食,还引进美国高产量棉花品种,并在国内推广造福桑梓。</span></h1> <p class="ql-block">文图:马学民 王桂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