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月,吕梁的秋风已染上凉意,而王老先生带来的温暖,却让开阳村的泥土都泛着光。</p><p class="ql-block"> 86岁的他,拄着拐杖,在亲人的搀扶下,一步步走进开阳村委会。他的身影单薄,却像一座山。</p> <p class="ql-block"> 王老多次约我县城聚聚,一起探讨文学。可由于农村工作繁琐,一直没有机会相聚。今天,比我大44岁的王老,在亲人的搀扶下来见我,让我充满愧疚,充满感激。 “农村忙,我懂。”他笑着摆手,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理解。可我知道,他不习惯“推辞”。就像他不推辞我的请求,让他写开阳,仅仅半个月时间就写出10余篇开阳精美作品,写开阳的红枣、写窑洞,写开阳的“官帽石”,写开阳“三姐妹守山寨”……在他的笔下,硬是把开阳写的妙笔生花。而他不辞辛苦,写到凌晨三点;他告诉我说,虽然年龄已高,但是电脑美编,图片处理等都很精通,许多文章出版编辑,都是他亲手排版!这种精神由衷的让人敬佩!这不是夕阳,更似一轮朝阳!</p><p class="ql-block"> 一个86岁的老人,多次踩着晨露去田埂上找灵感。让人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p><p class="ql-block"> 临别时,王老又亲自将自己编著的沉甸甸的《临县传统文化大集》送到我手中,书的扉页上,他亲自签名赠言,字迹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非常漂亮,仿佛那些文字从未被岁月揉皱。</p> <p class="ql-block"> 傍晚,夕阳给天空镀上一层金边。我望着他渐远的背影,忽然想起一句话:“笔是犁,要耕出土地的心跳。”王老一生都在犁地——犁开蒙昧的冻土,犁出文化的根系。他的文品是吕梁的丰碑,而人品,是碑上永不风化的铭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回望那本赠书,它重得像一袋麦穗,又轻得像一片羽毛。重的是半生心血,轻的是他留给后人的路:不必追光,自己成为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作者:临县曲峪镇开阳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强。文章写于2025年10月4日晚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备注:文章中的王老指王洪廷先生。 1939年生,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美术家、摂影家、曲艺家、民研家等协会会员。著作有《碛口志》、《晋商碛口码头》、 《碛口旅游30问》、 《临县乡土文化》、 《临县家谱文化》 《王洪延诗文书画选 》、《秧歌说唱临县史 》等。绘画作品有连环画 《碛口名妓冯彩云》、《红色临县》还有《王洪延挥亳画非遗》等,共有著作36部。 2023年被山西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评为全省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有的作品还受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嘉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