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国庆 共度佳节——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

鱼水情

<p class="ql-block">前序:2019年国庆假日,我受文泉小学张花云校长的邀请,参加了张校亲自组织的实验小学退休老教师联欢会。照片未舍得删除,一直保存至今。时隔六年,记忆犹新。国庆重温,精神倍增。今日用美篇纪念留存……</p> <p class="ql-block">祖国70华诞之际,举国上下普天同庆!兴县实验小学退休老教师们也不例外。在文泉小学张华云校长的组织下举行了为期两天的欢庆会。</p> <p class="ql-block">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序幕。会场悬挂着“实验小学教师聚会联欢”的横幅,灯光柔和,装饰简洁却温馨。几位老师手持文件夹站在前方,笑容亲切,像是在主持开场,又像是在迎接久别重逢的老友。大家三三两两交谈着,有人回忆起当年在讲台上的点滴,有人说起哪个学生如今已成栋梁,言语间满是欣慰与自豪。这一刻,岁月仿佛倒流,校园的钟声似乎又在耳边响起。</p> <p class="ql-block">原张校长的老搭档、曾担任教导主任的赵老师一开口,全场便安静下来。她站在麦克风前,身姿依旧挺拔,一曲《我的祖国》缓缓唱出,声音虽不如年轻时清亮,却饱含深情。那熟悉的旋律像一缕暖风,吹过每个人的心田。有人轻声跟唱,有人眼眶微红。她说:“教了一辈子书,最骄傲的不是奖状,而是能和孩子们一起唱这首歌。”话音未落,掌声已如潮水般涌来。</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节目更是精彩纷呈。有朗诵、有舞蹈,还有即兴的快板表演。老教师们虽已白发苍苍,但一登台便神采飞扬,仿佛重回青春岁月。有人打趣道:“咱们这是‘八仙过海’,虽然退休了,可精气神一点不输当年!”台下笑声不断,掌声连连,整个会场洋溢着欢乐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从校园里表演完后就出发,去北坡、去纪念馆重温历史,永远记住红军走过的历程,记住党的恩情。</p> <p class="ql-block">一行人来到兴县抗日根据地北坡,身穿统一的蓝色军装,头戴红星帽,手持小红旗,在“喜迎新中国70华诞”的横幅下合影。阳光洒在古老的石墙上,映照出一张张庄重而喜悦的面庞。那一刻,他们不只是退休教师,更像是历史的见证者,用脚步丈量着先辈走过的路,用心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缓缓前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红旗在风中轻轻飘扬。有人低声哼起《十送红军》,歌声在山间回荡。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专业的音响,可这份真挚的情感,比任何演出都更动人。</p> <p class="ql-block">快到目的地时,一位老师站在石墙前讲解着当年红军在此活动的故事。她语气平和,却字字有力。大家静静听着,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那些为信仰而战的身影。她说:“我们教书育人,讲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历史和精神。”这句话,让许多人默默点头。</p> <p class="ql-block">乔彩文老师领着我们向目的地走去。边走边驻足,凝视着墙上斑驳的标语久久不语。岁月带走了青春,却带不走那份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在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面墙,都仿佛在诉说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走在石墙前,手握小国旗,感慨万千:咱们这一生,赶上了好时代。从教书到退休,从艰苦到繁荣,亲眼看着国家一步步强大起来。的确是幸运者…</p> <p class="ql-block">在当年抗日根据地石窑洞前,大家再次集结,整齐列队,集体活动,合影留念。蓝色军装、红色臂章、小红旗在手中挥舞,精神抖擞,宛如一支不老的队伍。那扇古老的拱门,见证了昔日的烽火岁月,也见证了今天这群老教师对祖国的深情告白。</p> <p class="ql-block">随后的合影中,有人蹲下,有人站立,姿态各异,但笑容一致。那不是刻意摆出的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曾用一生耕耘三尺讲台,如今,依然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最朴素的爱。</p> <p class="ql-block">队伍继续前行,步伐整齐,神情坚定。走过古老的砖墙,穿过宁静的院落,仿佛也在走过自己的一生。从青丝到白发,从课堂到山野,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初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集体表演,随着歌声加快脚步,奔跑起来,高举着小国旗,笑声在空气中飞扬。那一刻,他们不再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而是心怀赤诚的少年。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极了青春燃烧的火焰。</p> <p class="ql-block">分别之际,几位老友在石墙前合影。他们并肩而立,手握小红旗,笑容温暖而深沉。那堵古老的石墙,默默记录着他们的誓言与坚守,也见证着他们对这片土地永不褪色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五人一组,三人一队,一次次定格在镜头中。每一张合影,都是一段故事;每一个笑容,都是一份深情。他们说:“这不是表演,是我们真实的生活,是我们对祖国最真挚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在石墙前驻足,三位老师并肩而立,红旗在手,目光坚定。她们说:“只要还能走,就要走在这片热土上,讲这段历史,传这份精神。”</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位高举着国旗,神情自豪。她说:“我教了一辈子语文,最爱教孩子们读《可爱的中国》。今天,我依然觉得,中国,真的太可爱了。”</p> <p class="ql-block">在石砌拱门下,整支队伍最后一次集结。蓝色军装整齐划一,红旗迎风招展,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庄重与喜悦。他们举起右手,齐声喊出:“祖国,我们永远爱您!”声音洪亮,穿透山林,回荡在天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北坡参观完毕,来到蔡家崖旧馆毛主席居住过的窑洞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内,大家围成一圈,听一位老党员讲述当年入党的故事。他说:“那时候条件苦,但心里亮堂。只要组织一声令下,立马就上。”朴实的话语,让所有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党员们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举起右手,声音铿锵。那一刻,他们不再是退休教师,而是始终坚守信仰的共产党员。誓言如炬,照亮了过去,也照亮了未来。</p> <p class="ql-block">来到蔡家崖纪念馆新馆前,大家共同托起一面巨大的国旗将她缓缓展开。阳光洒在鲜红的旗帜上,也洒在每一张布满岁月痕迹却依然坚毅的脸上。那一刻,无需言语,爱已满溢。</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外的广场上,大部分老师即兴表演起舞蹈,手持鲜花与国旗,步伐轻快。他们的动作或许不再矫健,但那份热情,却比年轻人更炽热。路过的游客驻足观看,有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泪。</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纪念馆前集体即兴表演,手持花束,动作娴熟。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映红了我们们的脸庞。</p> <p class="ql-block">表演完一段再一段。我们女教师们手持花束,表演着自编的歌舞。动作整齐,笑容灿烂,背景的拱门与灯笼映衬出浓浓的节日氛围。这不是专业演出,却胜似专业——因为,这是用一生的情感在演绎。</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门口,大家再次合影。红围巾、小红旗、灿烂的笑容,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节日的灯笼高高挂起,国旗迎风飘扬,整个空间洋溢着庄严而喜庆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站在现代化的建筑前,他们手举国旗,自豪地微笑。有人感慨:“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从黑白电视到高铁飞驰,从煤油灯到智慧城市,真是翻天覆地。”这份自豪,写在脸上,更刻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同样的队伍,同样的笑容,同样的花束,在不同的街角留下同样的记忆。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土地,用歌声传递心中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张校又一次召集大家合影。这次是在新馆前合影。蓝天白云下,蓝军装与红旗相映成辉。有人轻声说:“我们老了,但国家越来越年轻。”</p> <p class="ql-block">在贺龙同志雕像前,大家手捧鲜花,静静伫立,全体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张校与曾经的老搭档赵老师站在建筑前,高举小红旗,笑容灿烂。她们说:“退休了,心没退。只要还能动,就要为祖国加油鼓劲。”</p> <p class="ql-block">我与多才多艺的乔彩文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四周,绿植环绕,红灯笼高挂,国旗飘扬。这里不仅是历史的纪念地,更是精神的加油站。他们说:“来一次,就清醒一次;看一次,就坚定一次。”大家再一次在红军雕塑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发小留念。</p> <p class="ql-block">离开纪念馆后,乘坐包车来到最后一站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一行人途经绿树成荫的街道,手提花束,边走边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映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宁静。有人笑着说:“这哪是退休生活,分明是第二段青春。”</p> <p class="ql-block">我们边走边拍,自由活动。</p> <p class="ql-block">全体在湿地公园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首先感谢张校长的大爱。这次联欢会组织严谨有序,道具齐备,人数之多,年龄之大。既是老教师聚会,又是赠国庆之礼。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年轻的教师们树立了榜样。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活力,留下了永远的纪念。</p><p class="ql-block">作者:鱼水情</p><p class="ql-block">摄影师:王会平老师</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 :2025年10月0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