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月饼

青草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故乡的老月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青草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妻知道我喜食故乡的老月饼,前几天在网上订购了五包。当我取回家后,如同找到了丢失多年的一个物件,像孩子似的,急不可奈的把月饼送入口中。哦,久违了,故乡的老月饼!真香,真好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不知道月饼始于何年,也不知道第一块月饼出自何人之手,但我确信,制做第一块月饼的人一定是个聪明人,一位有创新意识的人,他的名字应当记录在中华饮食文化的史册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喜欢老月饼,尤其是故乡的老月饼。喜欢它传统的工艺,精心的制作,喜欢它圆圆的品像,美好的寓意,喜欢它香甜的味道,让味蕾得到满足。我喜欢它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扮演的独特角色,以及为中秋佳节带来的那份甜蜜和喜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时候,每当中秋节到来之前,无论家境富足或贫穷,家家户户都会买几块月饼,这已成了不变的习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盼望中秋节的,莫不过是孩子们了。节前的十来天,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像盼过大年一样,盼望中秋节的到来。那时,我们还不懂得什么叫赏月,只知道过八月十五可以吃到月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的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躭心,大人会不会不买月饼啊,能买几块呢?于是乎,我和小伙伴们编了几句顺口溜,“八月十五月儿圆,八月十五月饼甜,吃一口如过年"。孩子们在各家房前屋后大声的嚷嚷这几句嗑,以作为对大人们的提示:八月十五快到了,别忘记买月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个年代,如果谁家的孩子吃不到月饼,是会遭人耻笑的。所以,除非太贫穷的家庭外,大人们还是要拿几块钱,给孩子们买几块月饼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清楚的记得,妈妈买回月餅后,是不会马上分给我们的,而是用纸一层又一层的把月饼包好,放在不易被我们发现的地方,一般都是放在被架上面,我虽想偷吃,却够不着。那时的月饼香味特别的浓,每当我靠近放月饼的地方,月饼的香味便马上穿入鼻孔,两眼不由的向上张望,真想马上吃一口。这时,妈妈会说,“现在不能给你吃,现在吃了,过节就没的吃了"。我只能等,等待中秋节的到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秋节的早上,妈妈会乐呵呵的从被架上把月饼取下来,分到我们兄妹手中。有的中秋节能分到两块,一般都是每人一块。那时的月饼,品种很少,只有豆沙馅的和红绿丝加花生仁的,枣泥的不多。月饼是纯手工制作,外酥里软,油而不腻,咬一口,满嘴飘香,回味无穷。分到手的月饼,我一般要等到晚上和小伙伴们看月亮时再吃。当月亮将要出来时,我们和小伙伴们或站在高高的柴垛上,或相拥在村旁那颗老榆树下,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喊着,月亮月亮你出来,月亮月亮快出来!月亮出来了,我们一边欢呼着,一边叽叽喳喳的说,月亮变色了,黄的,又变成红的了,咋又变成银色的了?打闹中,我们早已把月饼吞下肚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我十一岁那年的中秋节,我拿着妈妈分给我的一块月饼,想到小伙伴面前去显摆,出家门不一会,一条大黄狗猛地把我手中的月饼叼走了。当我噢丧的回到家时,妈妈说,你手里的月饼呢,自已吃了?我怕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便嗯呐一声。殊不知,月饼被狗给吃了。住事并不都是顺意的,回忆也并不都是美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旧事己过,一切都变成新的了。来到深圳居住后,我对月饼已失去了那份亲密的感情。每当看到家里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新式月饼时,总会唠叨一句,“买月饼干嘛呀,谁吃呀”。味蕾少了激荡,没了品尝的欲望。现在的月饼,虽然品种繁多,什么蛋黄的,肉类的,蔬菜的,果仁的,各种果泥的,还有鱼虾的,用馅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有甜口的,有咸口的,还有苦腥味的。这对于一个生长在北方、吃惯了家乡老月饼的我来说,新式月饼实在是难以入口。现在的月饼不仅味道怪怪的,令人生厌,外包装也过于奢华。据说,一个包装盒价值百余元,甚至几百元,是月饼成本价的几十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想,月饼是用来食用的,不是为了看包装的。这种重表不重里的经营理念,是对月饼的作贱,是对传统美味的扼杀,这也是近几年月饼销量急剧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喜欢家乡的老月饼,这也许是许多中老年人的共同感受吧?这种感受,是源于新式月饼失去了应有的味道,还是淡去了对过中秋节的兴致,可能兼而有之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