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i>作者:李婷婷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i> 班主任:王倩 </i></b></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怀揣这对祖国百般的敬佩,踏入了忻州市岢岚县位于岚漪镇鼓楼街的毛主席路居馆,时光仿佛回溯到烽火连天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毛主席路居馆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1948年春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东渡黄河,4月4日下午路经岢岚县城,在此地居住一宿。翌日,主席在此处接见了岢岚县三级干部会议的参会同志并作了重要讲话,并留下“岢岚是个好地方”的深情赞誉。1958年岢岚县委确立保护标志,命名“毛主席路居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毛主席塑像介绍</b></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塑像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于2012年7月2日敬立,塑像高2.76米,其中“2”寓意毛主席奋斗在两个世纪之间,也寓意毛主席曾两次踏入山西这块热土;“76”寓意毛主席于1976年去世。平会长为1.899米、高为12米,小平台高为928米,高意毛主席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1948年毛主席率中共中央离陕赴冀途经山西路线图</b></p> <p class="ql-block">这是<b style="font-size:20px;">毛主席路居馆的第一展厅一角</b><b>,</b>整面墙以庄重的红色为主色调,陈列着大量历史照片与文字资料,生动展现了忻州地区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厅内容分为几个板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左侧介绍了忻州在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包括“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忻县奇村,以及“华北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的成立地——定襄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间展示了忻州走出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如徐向前、赵尔陆等开国元勋,他们的黑白照片整齐排列,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右侧则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忻州籍将军”,包括徐向前、赵尔陆、胡荣贵等14位将军,每位将军的照片下方都配有详细的生平简介,让参观者能深入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不仅展现了忻州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理想信念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是<b style="font-size:20px;">毛主席路居馆展厅二内的一面主题墙</b>,上方的电子屏醒目地展示着“忻州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墙面内容详细介绍了忻州的地理位置和革命历史,作为山西唯一连接陕西、内蒙、河北三省区的地市,忻州是晋绥、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和重要组成部分。文字内容还讲述了忻州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是<b style="font-size:20px;">毛主席路居馆展三厅内</b>的“革命史上的忻州”主题展示墙。展示墙详细介绍了忻州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左侧板块讲述了忻州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实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展示了八路军总部在忻州的历史照片和相关事迹。右侧板块介绍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忻口战役,展示了战役的历史照片、地图和相关文字说明。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参观者能够深入了解忻州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感受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b style="font-size:20px;">展厅四的一角</b>,墙上悬挂着多幅珍贵历史照片,记录了行军途中的场景、人物活动及相关旧址风貌。中央的路线图清晰标注了1948年3月23日至4月23日的行进轨迹,搭配文字展板详细介绍了毛主席路居等历史事件。整体氛围庄重肃穆,通过影像与图文资料,生动展现了这段重要历史的历程,具有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是<b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居住室</b>,室内摆放着两张传统的土炕,上面铺着整洁的白色炕单,叠放着整齐的被褥。炕中间放置着一张古朴的木制炕桌,桌上摆放着一盏老式油灯。窗户是传统的木质格子窗,窗棂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整个房间布置简洁朴素,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仿佛在诉说着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的生活和奋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这幅书法作品是毛泽东的<b style="font-size:20px;">《沁园春·雪》</b>,以行草书体呈现,笔墨间尽显领袖风范与艺术造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面中,书法作品被置于古朴建筑前,红框衬托下,字迹流畅洒脱,每一笔都似饱含豪情。《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彼时毛泽东初到陕北,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景象,挥笔写下这首气吞山河的词作。作品既展现北国雪景的雄浑壮美,更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对时代英雄的礼赞与对未来的豪迈期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法艺术上,毛泽东的“毛体”已成经典,其行草书体兼具豪迈气魄与艺术韵律,字里行间与诗词意境浑然一体,让观者在欣赏书法时,也能触摸到一代伟人博大的胸襟与诗情。这幅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更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精神力量,于古朴建筑前展示,更添厚重感,让观者在笔墨间重温经典,感受领袖情怀与时代精神的交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历经长征初到陕北,面对北国雪景挥笔成章。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将此词抄录赠予柳亚子,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成为传世经典。毛泽东的书法与诗词相融,让《沁园春·雪》既成文学巅峰之作,也成书法艺术的标杆,其“毛体”风格更成为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的独特存在。</p> <p class="ql-block">正是无数革命英雄以血肉之躯,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用无畏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山河无恙、岁月静好。如今的和平生活,是他们用生命铺就的康庄大道,是他们用信念守护的万家灯火。我们当永远铭记:没有英雄的前赴后继,就没有此刻的安宁与繁荣。向所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战的革命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的精神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珍惜和平、奋勇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