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庆第三天,天气不错,早餐饱饱的,和家人驱车向东,去看看“有见殷商”展以及大运河博物馆。从暑期开始,每天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调频103.9都有播送殷商展的信息;另外,还有一直以来对大运河的关注情结。因此,利用国庆假期来一睹真容。不到1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远远地看,不少人流,不少车辆。到这地方可选择自驾,也可以选择地铁6号线,大运博物馆站下,“距离博物馆不远”。由于刚开业时间不久,还有很多区域没有开放。从地下停车场,回到地面,再进入大运河博物馆。殷商展览占据了博物馆最方便的位置一层核心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换票、检票,非常顺利的进入展厅(虽然是假日,人流没有爆棚)。殷朝距离我们还是比较遥远,公元前16世纪的一个朝代,往前是夏朝,往后是周朝,年代跨度有500多年。也正是有文字记录以来(甲骨文)的第一个朝代。因此,在大多国人眼中的“殷商”,具有代表意义的是“甲骨文”和青铜器,前者是中华文明的有效记录方式“文字”的开始,后者是冶炼技术高速发展阶段“青铜器”形成。通过近百年在中华大地的考古发掘,大量殷商时期出土的文物,让殷商时期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更加有效的呈现在当代人眼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展厅,主要围绕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利用首都博物馆的强大影响力,来自全国各地有特征的能代表殷商时期的出土文物,汇集于此,呈现在观众面前。如果能把这些展品展现出来的特色进行汇总,就能形成殷商的大致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运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还有更加详实的资料介绍大运河从隋代到当今1400多年历史长河中,大运河带过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值得花时间来体会和思考。在三层第8展厅,北京大运河揽胜图是本博物馆最具特色的作品。由北京画院8位当代画家集体创作大运河北京段的神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个小时粗狂的浏览了殷商500多年的历史,以及大运河1400多年历史,站在今天飞速发展的神州大地,感慨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大运河博物馆简介</p><p class="ql-block">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是首都博物馆的东馆,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毗邻六环创新发展轴,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动工,与邻近的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一并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新的重要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5米,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2023年12月27日下午,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博东馆)正式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SIMON坐井观天说大运河博物馆2025100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