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盾,伴女成长:我与女儿的教育时光

海浪

<p class="ql-block"> 从女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便深知,“父母”这两个字,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一场以爱为底色、以耐心为笔的长期修行。于我而言,对女儿的教育从不是“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守护”她本真的模样,再慢慢引导她长出面对世界的勇气与能力;呵护也从不是无底线的溺爱,而是做她身后的港湾,却从不让她停下探索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上,我始终把“懂她”放在第一位,从不敢用“大人的标准”去框定她的世界。女儿三岁时痴迷于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能一动不动待上半小时,起初我也会着急赶路,后来却学着蹲下来陪她一起观察——看蚂蚁齐心协力搬面包屑,听她奶声奶气地问“蚂蚁妈妈会不会担心小蚂蚁迷路”。我知道,这份对自然的好奇,是她认知世界的起点,比起“快点走”,“陪她看”才是更重要的教育。后来她上了小学,数学题总爱用“奇怪”的方法解题,比如算“8+7”,不按课本里的“凑十法”,反倒会画8个苹果、7个梨,再一个个数。我没有立刻纠正她“不对”,而是先夸她“用画画解题很聪明”,再慢慢跟她聊“有没有更快的办法”,直到她自己愿意尝试新方法。我始终相信,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先尊重她的节奏,再悄悄为她点亮前行的灯。</p> <p class="ql-block"> 比起成绩,我更看重她“品格的成长”。有一次,女儿在幼儿园把小朋友的绘本撕坏了,回家后躲在房间里不敢说。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先抱了抱她说“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撕坏了绘本,小朋友会难过对不对”。然后带着她一起用彩纸修补绘本,第二天陪她去跟小朋友道歉。那天回来,女儿跟我说“道歉的时候有点害羞,但是小朋友原谅我了,我很开心”。从那以后,她遇到问题不再逃避,会主动跟我说“妈妈,今天我做错了一件事”。我还常带她参与公益活动,比如把穿小的衣服整理好捐给需要的小朋友,跟她一起给流浪猫喂粮食。我想让她知道,世界上不只有自己的小欢喜,还有他人的小困境,拥有同理心,比考100分更珍贵。</p> <p class="ql-block"> 而“呵护”,则藏在无数个细碎的瞬间里,是“不缺席”的陪伴,也是“敢放手”的勇气。女儿上一年级时,每天早上都要我帮她穿衣服、整理书包,我没有一直迁就,而是跟她约定“我们一起学,你学会了就自己做,妈妈相信你”。刚开始她总穿反鞋子、漏装课本,我没有指责,而是帮她一起检查,慢慢教她把课本按科目分类。半个月后,她早上起床能自己收拾好一切,还会跟我说“妈妈你看,我能行”。看到她眼里的骄傲,我才明白,真正的呵护不是把她护在羽翼下,而是教她学会自己飞翔。</p> <p class="ql-block"> 当然,教育路上也有“焦虑时刻”。看到别的孩子报了钢琴班、舞蹈班,我也忍不住想给女儿报,怕她“落后”。但有一次,女儿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不想学钢琴,我想报画画班,我喜欢画小花”。那一刻我突然清醒,教育不是“跟风”,而是“因材施教”。后来我给她报了画画班,每次看她拿着画笔,把天空画成粉色、把小草画成蓝色,眼里满是光芒,我便知道,选对了。</p> <p class="ql-block"> 如今女儿慢慢长大,学会了主动跟人打招呼、学会了帮我擦桌子、学会了遇到困难不轻易哭。我知道,我对她的教育和呵护,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不想做她的“引路人”,只想做她的“同行者”——陪她看四季轮回,教她懂善恶对错,护她平安长大,也盼她勇敢去闯。因为我始终相信,被爱滋养的孩子,终会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暖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