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时节话当年]晒秋时节忆家乡

竹园之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昵称:竹园之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1971532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片:竹园之子(第2、4)+网络(第1、3、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秋季,尤其是白露过后,老家晒干货的乡亲就越来越多了。这几天,我也把吃不完的茄子、辣椒、豆角等等蔬菜,洗干净后又切好放在阳台上晾晒。看着阳台上一筐筐红红绿绿的干货,我的思绪忽然又放飞在小时候的老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母亲忙于采摘瓜果鲜蔬时,我总喜欢跟着帮把手。当我把一个个红灯笼似的辣椒,一只只绿得如香瓜般的茄子采放在篮子里时,母亲常常回头夸我手脚麻利。其实最麻利的还是母亲,她一双古铜色似的手拔白萝卜那才叫利索快哩。我一筐辣椒茄子还没摘好,母亲就采摘了两大筐萝卜。我十多岁的时候,母亲才三十出头。由于长年辛勤劳动,她看上去早已像四十几的人了。母亲少女时白净的皮肤,也被日晒夜露抹去了原有的美色。每当看到母亲那双被重活与岁月塑造得沟沟壑壑的双手时,我再硬的心也会变得软弱流泪呀!也许是那时,我恍然大悟:人之所以能干,不是靠天生。而是在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中历练出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记得有一次清早,母亲采摘了几筐红辣椒回家。母亲一边烧早饭,一边喊我帮忙切辣椒晾晒。我没截几个,一刀下去就把左手的食指划出血来。正当母亲心痛我又不知如何是好时,房后的高爷爷正好路过。他见我鲜血直流,竟然不急不慌的说:"不打紧,不打紧哈。等我抓把草药一敷就好了。"也真奇怪,敷了高爷爷的草药后,血不流了,疼痛也缓解了许多。其实高爷爷的医术不仅是采草药治伤口,其蛇咬狗伤的,他的草药都十分管用。我们远近几十里的乡亲们,如遇到这些困难事都是先来找高爷爷帮忙的。今天我只想说老家的晒秋事,关于高爷爷的故事就留在以后详细讲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至1979年,我的初中、高中都在学校寄宿。初中时离家较近,一星期回一趟家。高中就读于都昌县大港中学,离家足有二十五华里的路程。返家也改为两个礼拜一次。在学校吃的是家里带去的路菜。新鲜菜不易保存,路菜只能带干货。干货那里来呢?就靠母亲秋天里的辛勤晾晒。自从我在学校寄宿后,母亲都要晒更多的干货。那年月,学校是不向学生出售下饭菜的。即使卖,我们学生也拿不出钱来买。所以,我们学生视干货为宝贝,那可是我们唯一的下饭菜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60后在乡下读过书寄过宿的人,估摸对晒秋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对为晒秋而忙碌的母亲更多一份感恩之情吧。正当渐渐富裕起来的我们要好好感恩母亲时,大多数的母亲已经不在了。晒秋时节,退休后的我也在宿舍后面种了些蔬菜。每天早晚,我学着母亲从前忙碌的样子在菜地里忙碌着。只不过,母亲从前的忙碌是为了起码的生存。我今天的忙碌,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也是希望在重复母亲的辛勤时,更多更好地记着母亲的爱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望着阳台上一筐筐晒干的干货,我感到干货里不仅藏有更多未褪色的新鲜,更藏着关于老家的许多故事,更深藏着我要思索的人生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文:竹园之子</p><p class="ql-block">图:网络+竹园之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