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孩子一出生,我就买了很多书,比如零岁、一岁、二岁方案,蒙特梭利教育。孩子上学后又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怎样说孩子才能听等。我看了很多教育孩子的书,看书时觉得很有道理,但进入生活就忘了,当情绪来临时,书本上的知识忘的一干二净。因为这些都是教我们怎么做,没有一群人一块练习,也不知道背后的原理,看完书后很快就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系统的学心理后,认识到人的需要,比如人需要被欣赏、被认可、被尊重、被支持等。通过大家一起做作业的形式写阳光日记,完成了遵从;认识到背后的理论依据,走向认同;我坚持给儿子写阳光日记写了三年半,成了我说话的一个习惯。这就是在遵从的同时,有了认同,在坚持做的过程中,内化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比如我现在练习真气运行,老师给我们讲了真气运行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带来的好处,可以健康长寿,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已坚持练习了两年半多了,我会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因为我体验到了好处,我也从遵从、认同到内化成了每天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变成了习惯,因此而受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克富:心法简单却不易</p><p class="ql-block">作为咨询师,我这些年最大的体会就是:我们学的理论复杂得像迷宫,但给来访者的方法却简单得像儿童积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记得刚开始学习心理咨询时,被各种流派搞得头晕眼花。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理论、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动思维、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每个流派都像一座高山,望而生畏。可当我开始接待来访者时,给出的方法却往往简单得让人怀疑——深呼吸、写日记、番茄钟,这些方法听起来毫无技术含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有个来访者是公务员,处于工作耗竭的状态。每天面对成堆的文件和会议,他感觉自己像台快要报废的机器。我教给他“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他一听就懂,当场就能复述出来,还笑着说:“这么简单?那我早就会了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结果呢?一周后他回来告诉我,坚持了三天就放弃了。“一开始感觉不错,但后来一忙就忘了,总觉得太机械,不如随心所欲地工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种现象太常见了。心理助人的方法往往是“一听就会、一看就会、一学就会”,但真正能做到并坚持的却少之又少。就像很多人买了健身卡却只去了一两次,下载了冥想APP,却从没打开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知道却做不到,成了最大的难题。</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后来我明白了,这就像学游泳。在岸上比划动作很简单,但跳进水里就是另一回事。我把学会方法叫“进门”,这门槛确实不高;但实践才能“入门”,而入门的过程漫长而艰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过程叫“态度形成”。它需要经历三个步骤:遵从、认同和内化。</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那位公务员,最初只是相信我的话而“遵从”,才试着用了番茄工作法。但因缺乏真正的“认同”,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就像很多人减肥,开始时热情高涨,但遇到平台期就气馁不再坚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那么,怎样才能从“知道”走向“做到”呢?我有几个小窍门推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首先是降低期望。放弃常因期望太高,比如以为番茄工作法用一天就能效率翻倍。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种下一颗种子,不可能第二天就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其次是寻找支持。当能找到同伴一起实践时,坚持的概率会大大增加。那个公务员,后来和同事一起做,互相提醒使用番茄钟,效果就好多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是找到个人化的方法。番茄工作法不是圣经,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有的人适合25分钟,有的人可能需要50分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现在那位公务员已能很好地管理时间。他告诉我,最重要的是他理解了方法背后的理念——劳逸结合,而非机械地遵守25+5的规则。这就是从“遵从”到了“认同”和“内化”。</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所以,心理成长的真谛不在于学会多少复杂的方法,而是能否把简单的坚持下去。就像太极拳,招式简单,但要练出功力,需日复一日的练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