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公路自成美景
——自驾内蒙古黑龙江所见所思 <p class="ql-block">特色公路自成美景</p><p class="ql-block">——自驾内蒙古黑龙江所见所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7月底至8月初,我自大连出发,自驾游览了齐齐哈尔、漠河、莫尔道嘎、呼伦贝尔等地,途经辽、吉、黑、蒙四省区,往返行程约5000公里。</p><p class="ql-block">在主要目的地内蒙古与黑龙江,除了森林、草原、边境、仙鹤、曲水、白云等美景,沿途的各类“特色公路”,于我而言亦是独特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听着故事进湿地”:飞鹤大道的音乐公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齐齐哈尔市区前往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经S310飞鹤大道上的音乐公路,全长1.6公里。其中655米靠路面凹槽与轮胎摩擦发声,1000米靠感应装置触发,播放的曲目是优美又伤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以此纪念为保护丹顶鹤牺牲的女孩。</p><p class="ql-block">音乐公路通过声学原理设计,在路面刻制特定间距、深度的凹槽或设置感应装置,当车辆以40-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便能“演奏”预设音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融入草原画卷里”:莫日格勒的彩色公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G332国道海拉尔至莫日格勒河景区段,以及莫日格勒河景区内部,有连接主游客中心与各驿站的彩色公路。路面以草原绿、天空蓝、落日橙为主色调,与“天下第一曲水”的风光相呼应;既强化了危险路段的警示作用,也成了景区里的热门打卡点。</p><p class="ql-block">彩色公路采用彩色沥青铺设或标注,兼具双重功能:一是在弯道、坡道等危险路段提醒驾驶员,提升行车安全;二是与草原、森林等景观融合,增强视觉观赏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200公里无人区”:大兴安岭的林区公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G331国道穿越大兴安岭林区的路段,北起内蒙古莫尔道嘎,南至黑龙江漠河,贯通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其中有200公里以上的无人区,需提前办理通行证。无人区段为砂石路,靠近城镇或景区的路段为简易水泥路;沿途无手机信号、补给点稀少,却能欣赏成片的针叶林海,偶见鹿、狍子等野生动物。我们穿越无人区用时约7小时,体验了坑洼路面,遭遇了雨雾天气,还意外遇到了狗熊。</p><p class="ql-block">林区公路多由防火道、伐木道改造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路因季节而冻融”:找北之旅的冻土区公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齐齐哈尔到漠河、漠河到莫尔道嘎的途中,我们多次看到“冻土区”相关警示标识,比如“冻土路段,减速慢行”“冻融路段,注意防滑”“冻土观测点”等。除了道路翻浆、坑洼,路面还常有蚯蚓般反光的养护痕迹——起初以为是道路保养不到位,后来才知晓,这是季节交替导致的“冻融”现象,使路面产生裂缝后留下的养护印记。</p><p class="ql-block">内蒙古、黑龙江境内有不少冻土区公路,其中漠河市区至北极村约70公里的道路最为典型,这是“一路找北”的必经之路。冻土区道路夏季需避免雨后通行,冬季则要更换雪地胎才能行驶。行车途中我们从微信、抖音得知,当我们“不历经风雨”而畅快奔驰时,其他地区有游客因暴雨被困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界河对面是异域”:满洲里至室韦的边防公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此行的线路为莫尔道嘎-蒙兀室韦-莫日格勒-满洲里,其中G331国道部分路段与X904县道,共同构成了西起满洲里、东至室韦,全长约410公里的边防公路(因清代设哨卡得名)。公路沿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修建,一侧是草原,一侧是界河,可远眺俄罗斯村落;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呼伦贝尔卡线,兼具边防功能与旅游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六、“天地苍茫360”:呼伦贝尔的草原公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长久以来的向往,也是此次出行的契机。从呼伦贝尔行政中心海拉尔到额尔古纳的草原公路,是G332国道的一段,全程约120公里。路面为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60-80km/h,全程穿行于草原腹地,无密集建筑遮挡视线。途中常能看到牛马羊群横穿路面,部分路段设有“草原动物出没”的警示标识。在某一路段,我惊喜地看到草原上一男一女骑摩托“牧鹅”的场景——鹅群约三四千只,许多游客和我一样,起初远看误认成羊群,靠近看清后格外欣喜。</p><p class="ql-block">草原公路的核心功能是连接草原城镇与景区,同时将草原的辽阔风光尽数展现,给人360度无遮挡的驾驶视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次出游历时9天,行程万里。车况稳、道路顺、运气佳、风景美,汇成了一路好心情。借用苏轼诗句,此番旅程可谓:每日“千里快哉风”,全程“万里快哉风”!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线主要节点为:大连—齐齐哈尔—漠河—莫尔道嘎-蒙兀室韦-海拉尔—满洲里-大庆—大连。先后途经G15(沈海)、G45(大广)、G4512(双嫩)、G10(绥满)等高速公路,以及G111(北京-加格达奇)、G331(丹东-阿勒泰)、G301(绥芬河-满洲里)等国道,还有若干记不清名称的省、县、乡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程过路费总计千元出头:高速公路必然收费;国道、省道大多免费,但内蒙古境内的国道省道需收费;且内蒙古所有道路标牌均为蒙汉双语标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还想到:我的“9天万里行”,若放在古时,古人会走多少天?如此想来,在那道宽不一、车速不一、材质不一、标识不一的道路上,所见的就不光是自然风景,而且是历史风景、文化风景、社会风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9-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