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集行程: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月22日 周二 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天气不错,20几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计划走天安门片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家博物馆7天前预约的时间是11:00-13:30,11点前去到,参观时间就多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民大会堂3天前预约的时间是12:30-15:00,14:30分停止检票。因此,时间这根弦需绷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上11点前这段时间,原设想去天安门城楼试试运气,之前预约秒光。民宿老板说,会留有部分票给老人,免预约的。后,想想不要赌,还是直接去国家大剧院吧,后来证明我们是对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上到大门旁的鸦儿李记饭店早餐,豆沙棕3元,八宝粥5元,共8元。体验体验北京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所住的新景家园北2门,到国家大剧院北门售票处约4公里,高德地图显示,坐地铁最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崇文门坐地铁5号线1个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单站转1号线,3个站到天安门西站下,3元。</p><p class="ql-block"> 近8点了,站内还不是很多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天安门西站内,古早的地铁车厢模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地铁天安门西站出来,就是国家大剧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给国家大剧院来个标准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屋顶上的黑点是什么,拉近看。原来是干活的牛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大概8点多一些,准备进国家大剧院,安保们说,太早了,溜达溜达就开门啦。好,周边拍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老天爷真给面子,天那个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边走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旁边的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1年12月13日,国家大剧院工程开工建设,2007年10月22日进行正式演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家大剧院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准备入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点半进大门里,闸机和售票处还没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剧照——舞台剧“魔幻时刻”,原作:三谷幸喜。票价最低280元,最高1080元。4月30日-5月4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剧照——话剧“樱桃园”,法国著名演员于佩尔主演契诃夫经典戏剧《樱桃园》。4月25-27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三,芭蕾舞“十二生肖”,中央芭蕾舞团,5月31日-6月1日,在北京艺术中心演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差1分钟到9点,售票处人员来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剧院也需预约的。之前公众号上看,余额多,也电话问过,参观不分时段,可以现场购票。全票40元,60岁以上优惠票20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周开放的场馆不乐观,今天周二,还是幸运的,歌剧院不开,还有2个厅开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过水下廊道,两侧的艺术馆东西厅,不定期有各类型艺术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道同工——当代中国工笔画七人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廊道两侧的雕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一,“风”,作者/魏小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歌剧演员”,作者/潘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家大剧院导览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剧院内,中间五层是歌剧院,左边音乐厅和右边戏剧场。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廊道的尽头是今天不开放的歌剧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前的剧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歌剧院的主层环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三,往外拍,廊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一,导览图上,这里叫橄榄厅。扶梯上音乐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上梯,到一层,与地面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橄榄厅上来的直梯,顶上雕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歌剧院的一层入口。褐色那个大圆筒便是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理石地板的反光效果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层公共大厅西咖啡厅旁,七弦琴乐器形状的雕塑——“无尽的航程”,作者/瓦盖里斯•瑞纳斯(希腊) 2009年。木船顶部篆刻了一首500多汉字的散文诗《梦舟》。(留意黄圈位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展品都有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是一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戏剧场演出,国家大剧院与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话剧《林则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度百科)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真丝墙面烘托出传统热烈的气氛。主要上演话剧、歌剧、地方戏曲等演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戏剧场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1035个席位(含站席)。戏剧场舞台拥有先进的舞台机械设备,可以把独特的创作变成表演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戏剧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镜子般的大理石地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剧场正演出?逼真的投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玻璃幕墙往外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往音乐厅。舒伯特塑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累了,有免费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音乐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巧了,碰上同学们在彩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舞台后管风琴,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与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管风琴系出同门,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造价达3000万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留意黄圈内为管风琴演奏家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音乐厅内灯光会转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不是考虑时间问题,真要坐下好好欣赏欣赏。</p>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音乐厅的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1859个(包括合唱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不知道第几层了,反正看到电梯就上,要上到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梯上到五层,名“花瓣厅”。这“花瓣”,拍不全,估计要无人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层的艺术馆。正举办“永不落幕的舞台——国家大剧院艺术成果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3月,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国家大剧院正式承接北京艺术中心筹建运营工作,形成了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和北京艺术中心“一院三址”的新格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世界剧院联盟</b>是由中国国家大剧院于2020年倡议发起的全球性非营利艺术合作组织,旨在搭建开放多边的文化交流平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截至2023年,覆盖全球五大洲19个国家的30家艺术机构。秘书处常设于中国国家大剧院,并主办了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等多项国际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介绍了大剧院的建设历程,从1958跳到1997年?40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I给出的答案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项与建设历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筹建周期:从1958年首次被列为国庆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后因各种因素搁置,1997年决定重新筹建。期间设计方案经过三次竞标、两次修改,最终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以半椭球形“水上明珠”造型成为北京新地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争议与突破:建设过程中曾引发争议,主要争议集中于建筑风格与传统天安门广场风貌的协调性,但最终以其创新性成为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7年10月22日进行正式演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直梯下去。回到主层,往上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这位置看橄榄厅,似橄榄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廊道,原路出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大剧院出来已是10点半,国家博物馆预约的是11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图上看很简单,走过人民大会堂,穿过天安门广场,即可到达广场西边的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际却是不简单,关键是:通往天安门广场的路口是封闭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守卡的警察叔叔,方案一,走路到前门大街那边,既是绕天安门广场一圈,看似不现实,方案二,坐地铁1号线一个站,从天安门西往天安门东。也只能这样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地铁天安门西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三,到地铁天安门东站。一个站,也是3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地铁站,一长人龙就是排往国家博物馆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预约的人民大会堂,14:30分停止检票,留给国博的时间理论是3个半小时。看到这长龙,心有点急。我们在大剧院玩久了,低估了密集人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有<b>藏品数量143万余件</b>,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p><p class="ql-block">(国博说明,节选于官网或百度百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20分,终于进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看了“古代中国”“九天揽月”2展厅。人多,靠挤,参观体验不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代中国”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精选2520件展品(含文物藏品2026件,其中一级藏品521件),以“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等8个部分展现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点:国家博物馆北20一北25、南15一南20展厅,地下层基本占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常设馆,部分藏品不定期替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能在国博展出的,每件都是国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部分: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鹰形陶鼎</b>,巫术活动中敬神礼器。新石器•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1958年陕西华县太平庄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石器时代的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舞蹈纹彩陶盆</b>,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200年——前2000年),1973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高14.1厘米,口径28厘米。该陶盆通体橙红色,内壁绘有三组五人连臂舞蹈图案,人物发辫与尾饰随动态舞姿飘动,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性器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b>涡纹彩陶罐</b>,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200年——前2000年),1956年甘肃永靖三坪征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一,<b>玉琮</b>,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1958年征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良渚玉琮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一种礼器,以软玉雕琢而成,主要分为扁圆筒形(琮式镯)和方柱形两类,具有外方内圆、上大下小的特征,表面阴刻兽面纹及神人兽面复合纹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b>船型彩陶壶</b>。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利”青铜簋</b>gui,周武王时期,1976年陕西临潼零口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是商周历史的分水岭。利簋内底铸铭文4列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几件能确定周武王时期的青铜器之一,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青铜鼎</b>,商前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4世纪),1974年河南郑州杜岭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铜鼎是商周时期数量最多、地位最为重要的青铜器。此器是目前发现商代前期青铜器中体量最大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后母戊”青铜方鼎</b>,相传于20世纪30年代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后母戊鼎,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后母戊鼎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图三,网络截图一张,看看繁复的“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鼎挺有分量,也蛮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双面玉人</b>,商王武丁时期,1978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人裸体,双面雕刻,一面为男性,另一面位女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不出哪面男,哪面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虢guo季子白”青铜盘,周宣王时期,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刘肃曾捐赠。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 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虢季子白盘完全由青铜铸造而成,体形硕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虢季子白盘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形制,盘内底部正中铸刻的111字铭文更让人称奇。这些铭文被后人赞为青铜器上的“史诗”,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鉴赏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铜盘铭文的第一句这样写道“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宝盘”。这句话向后人明确指出,铜盘是在周宣王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816年,由虢季子白铸造的,这也正是铜盘名字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0年的元宵节,虢季子白盘在故宫博物院展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民间首次向国家捐献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羊青铜方尊</b>,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1938年湖南宁乡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在夏商时期,中国便进入了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四羊方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器身高58.3厘米,重量接近34.5公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方尊上最引人注目的装饰,当属位于肩部四角的卷角羊头。“四羊方尊”便是由此得名。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则附着于方尊腹部及圈足上。方尊上装饰着精美的纹饰,羊的前胸及颈背部布满鳞纹,两侧饰有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尊”是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在商、周时期,青铜尊经常作为礼器出现在祭祀仪式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星堆青铜面具</b>,商(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纵目铜面具,通高85.4厘米,宽78厘米,人面中空,眼球极度夸张,双耳呈鸟翼状外展,额头以补铸法装饰夔龙,塑造出具有神性的通天法力形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具造型与史籍记载的蜀王蚕丛‘其目纵’特征吻合,被认定为蜀国始祖<b>蚕丛</b>的形象化表现,为国家博物馆<b>古蜀文明主题展陈的重要展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球上的北纬30度线十分神奇,因为在这条线上不少地方都曾出现过高等文明和未解之谜。比如古埃及、古玛雅、古巴比伦、古印度、百慕大三角。而很巧的是,三星堆文明也出现在了这条线上,亦有诸多的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b>“王子午”青铜鼎</b>,春秋•楚,1978年河南浙川下寺2号墓出土。当时,出土的王子午鼎共有七件,它们造型与纹饰完全相同,由大到小依次排列,这样的排列形式被称为“列鼎”。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只王子午鼎是七件列鼎中最大的。此鼎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腹径68厘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铜鼎腹内壁有84字的铭文,铭文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铭文字体被称作“鸟虫书”,属于金文里的一种特殊字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一,<b>“吴王夫差”青铜鉴</b>,春秋•吴,传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此器敞口,方唇,折沿,束颈,深鼓腹,平底。颈部两侧有兽首衔双环耳,两耳间的口沿装饰有浮雕伏虎,虎弓身曲体攀在器口作探头状。器内铭文12字,记载此鉴为吴王夫差(吴王光之子)自作用鉴。鉴是盛行于春秋时期的水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b>青铜缶</b>,战国•曾,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件大铜缶肩部有铭文两行:“曾侯乙作持用终”。该器重达300多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酒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一,“<b>蔡侯申”青铜方壶</b>,春秋•蔡(公元前770年——前403年),1955年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出土的青铜器中有铭文的60余件,这件蔡侯申铜方壶就在其中。通高79.8厘米,口长18.5厘米,口宽18.3厘米,壶颈内有“蔡侯申之飤壶”2列6字铭文,这些铭文是研究蔡国历史的珍贵文字资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侯申,春秋时期蔡国国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背景中的大爷看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三,<b>朱绘兽耳陶壶</b>,战国•燕(公元前403——前221年),1958年北京昌平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国朱绘兽耳陶壶采用泥质灰陶制成,陶胎呈深灰色。器形为上方下圆样式,平盖造型,颈部设对称兽耳及兽面衔环铺首各一对,器身以格状宽带分割为四开光区域,并绘有朱色云纹与变形蟠螭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吗?背景里,老外的惊异眼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铜编钟,战国•楚(公元前403年-前221年),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卫星携带的一首《东方红》乐曲是用一套编钟演奏的,这套编钟就是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战国编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套编钟共13件,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最大一件钟的两面铸有铭文12字,记载楚历屈之月,晋国救戎于楚的事件。这组编钟试音后发现音阶准确、音质优美,每枚钟都能发两个乐音,两音之间为大三度关系,符合现代声学原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三,石编磬,战国•魏(公元前405——前221),1957年河南陕县后川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磬是用石或玉制成的打击乐器。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三,金缕玉柙xia,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村40号墓出土。长182厘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汉代,人们深信玉能使尸体不朽。玉柙,又称玉衣、玉匣,系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之间用金丝、银丝、铜丝或丝缕编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玉柙共用玉片1203片,金丝约2567克,系分片连缀而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玉柙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死于公元前55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俑、陶马,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1974年陕西临潼秦兵马俑坑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俑,典型的秦代中下级军吏俑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陶马,高173厘米,长208厘米,属车马类型,与陶俑均出自秦始皇陵兵马俑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兵马俑大家熟悉,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就够震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陶兵马俑,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坑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5年,咸阳汉高祖刘邦长陵以东4公里的杨家湾村,刘邦长陵陪葬墓,在10个陪葬坑、1个砖坑中清理出士兵俑1965件、骑马俑583件、盾牌模型近千件,号称“三千人马”,这是中国首次出土大批量彩绘兵马俑,比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还要早9年。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批陶俑采用练泥、模塑、窖烧(约900℃)、彩绘四道工序制成,步兵俑高48 50厘米,骑兵俑高54 68厘米,尺寸约为真人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一,<b>彩绘石骑马人</b>,东汉(公元25年——220年),1955年河北望都县二号汉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骑马人以整块石灰岩雕刻而成,通高78厘米左右,表面施以彩绘。该文物刻画了僮仆骑马出行场景,人物左手提酒椑、右手持鱼,面部刻画宽鼻阔嘴特征,眉眼间流露出欢愉神态,造型充满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b>击鼓说唱陶俑</b>,东汉(公元25年——220年),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汉击鼓说唱陶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一,<b>七牛虎耳青铜贮贝器</b>,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55-1960年云南普宁石寨山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青铜器属滇国贵族贮存贝币的专用器具,(实为 “存钱罐”),通高43.5厘米,盖径16.8厘米,器身呈筒形,中部束腰,腰部对称地设有虎形耳。器盖上,七头牛环绕其间,其中六头牛围绕着器盖边缘,而另一头牛则伫立于青铜鼓上,显得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三,<b>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b>,年代与出土位置同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通高51厘米,盖径32厘米,底径29.7厘米;出土时器内贮贝300余枚,上铸圆雕立体人物127人(残缺者未计入),以干栏式建筑上的人物活动为中心,表现了滇王杀祭诅盟的典礼场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0年——589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武士俑、陶牛车,十六国(公元304年——439年),1953年陕西西安草场坡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士头戴盔、身穿铠甲,战马全身披具装,合称为甲器具装,是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骑兵装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泥塑佛像(等比例数字化3D打印复制),西秦(公元385-431)甘肃永靖炳灵寺第169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文物吗?这是高科技产品。能复制或还原古物古场景,这是突破,不应该另寻场地展示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造像龛(等比例数字化3D打印复制),北魏,河南龙门石窟吉阳洞北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六、隋唐五代时期 (公元581-960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彩绘浮雕武士石刻</b>,五代(公元907年-923年),1994年河北曲阳王处直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113.5厘米,宽58厘米,厚11.7厘米,该武士一身戎装,头顶凤鸟含珠,脚踏牛形怪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物背后的故事一箩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4年5月,王处直墓中镶嵌在甬道和前室四壁的10块浮雕被盗走。2000年,一件被盗的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出现在美国纽约的文物拍卖会上。经中国政府多方交涉,2001年5月,美国海关总署在纽约世贸中心将其归还中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0年,纽约大收藏家安思远先生将被盗浮雕的另一块捐献中国。该浮雕武士身着一身戎装,肩上青龙盘卧,脚踏麋鹿,与前述那块浮雕武士像正好组成一对。历经重重磨难,这对彩绘武士石刻终归团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b>,唐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俑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在一峰铺着花毯的骆驼背上,塑有5位汉、胡成年男子,神情专注地演奏胡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一,便服男陶俑,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杨思勖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琉璃釉兽头,唐(公元618-907年),黑龙江宁安渤海上京龙泉府城遗址出土,为唐代渤海国建筑构件,残高26.5厘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7世纪末至10世纪初,在我国东北部地区以及今朝鲜北部、苏联滨海边疆区一带,曾出现一个强大的由唐王朝册封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在渤海国存在的229年(698年至926年)中,上京龙泉府几乎一直是渤海国的政治经济中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七、辽宋夏金元时期,公元916年——1368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佛宫寺释迦塔(模型),据山西应县佛宫寺塔复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始建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b>应县木塔</b>,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木塔。塔为阁楼式,纯木结构,无钉无铆,高约67米。在塔中塑像内发现的辽代刻经、写经和木板套色佛像画等珍贵文物,是体现辽代佛教传播、藏经雕印技术的珍贵实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针灸铜人</b>,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医官王惟一铸成带有经络穴位的铜人,并写成《新铸铜人腧shu穴针灸图经》一书。这件针灸铜人应为清光绪年间仿制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铜壶地漏</b>,元 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通高264.4厘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件滴漏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由广州人冼运行、杜子盛等铸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壶壁分别铸太阳图,月形图,北斗七星图,八卦图。使用时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使用时,日壶的水以恒定的流量滴入下层的月壶,月壶之水滴入星壶,星壶上部有一个小洞,如果月壶滴下的水多了,多余的就会从这里流出,使星壶的水量保持恒定,以便均匀地滴水给受水壶。受水壶中的水逐渐增加,浮舟便托起木箭缓缓上升。将木箭的顶端与铜表尺上的刻度对照,就可知道当时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件铜壶滴漏从制成之日一直被使用到公元1900年前后,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铜壶滴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八、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排队看什么。远远从人缝中拍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b>,明,1957年出土于北京定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冠通高48.5厘米、冠高27厘米、径23.7厘米,重2320克。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九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八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九龙九凤。冠上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15块,珍珠4414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冠上面翠鸟的羽毛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再配上金边,显得富丽堂皇,且永不褪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也展示了一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一,《儒林外史》 清 吴敬梓著, 清同治甲戌(公元1874年)刻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清 曹雪芹著,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4年)抄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53分,《古代中国》展看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20分进馆,直奔,也就走了1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往上一层走。 馆外的中国警察博物馆,估计是不对外开放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歇会,找地补充点能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b>于2025年4月1日——5月2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摘自神飞航天)作为国家航天局与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重磅展览,展览精选100余件展品,通过实物实证、历史档案、数字技术、互动体验等方式,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为脉络,系统展示了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以“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为引领,走出的一条月球探测之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星陨石,发现年份:2018年,发现地点:阿尔及利亚。陨石重量:6.3公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月球陨石,发现年份:2019年,发现地点:毛里塔尼亚,11.28公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探月之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首幅全月影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冲破地月疆界,完成“绕月-日地L2点探测-小行星邂逅”三重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携“玉兔”巡游虹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降落月球背面,揭开月背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1731克月壤精准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壮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嫦娥四号探测器1:2(模型),玉兔二号月球车1:2(模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三,玉兔号月球车1:1(模型),是中国首辆月球车。2013年,玉兔号在月球表面留下中国的第一遍足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月壤探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携带1953.3克月球背面样品返回地球,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举世瞩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三,嫦娥六号从月球上取回的月壤,细细深色粉末状。本馆参观重点,倒没什么人围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箭模型。在海南文昌的航天发射中心,也有不少的火箭展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火箭回收物料,火箭上“中国航天”四字中的国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天揽月”馆,13:21分进,13:45分出来,也就走了25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实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可以在里面呆一天。今天,也就捡最重要的参观,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4点出国家博物馆,对面就是人民大会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一目标——人民大会堂,我们预约的时间是12:30-15:00,14:30分停止检票,还有半小时,那边不会排长龙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远点拍,完整的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担心路被拦,幸好,还可走人行道。此路口,有红绿灯,有人守,还要把铁栏杆拉上,真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还好,进人民大会堂的人不太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就不担心啦,不至于过几分钟就把我们拦下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4:24验的票,15点半,清场。也就是说,进去了,也保有一小时的参观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民大会堂安检,特别之处是不能带水,也不能存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什么都举起机子,带“国”字的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设想,开人大代表会议时,这些红地毯走着的是代表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松鸽颂》屏风,1960年,周秀廷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三,《桦林秋语》,2019,毛庐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会堂里,开放的区域不多,拉着警戒线,还有小姐姐站那指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湖南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花中心3个圆形藻井内悬挂荷花型吊灯。北侧墙面为湘绣作品《毛主席和各族人民在一起》。东侧双面绣《天下洞庭》,西侧屏风两面分别为国画《张家界》和湘绣书法《沁园春•长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明:2022年人民大会堂维修改造完工,百度百科的介绍还没更新。引用的是地下层“人民大会堂图片展”的说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一,湖南厅正面画作《张家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三,湘绣作品《毛主席和各族人民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四,双面绣《天下洞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电梯上楼,别样的电梯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辽宁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宁厅内矗立8根金麻石圆柱,柱头、柱身、门上玉雕等部位采用地域特色图案。西侧屏风正面漆画展现沈阳故宫大政殿,背面陈设辽宁朝阳出土的中华龙鸟和古果化石。东侧墙面悬挂油画《红海滩》。地面满铺饰以团龙和祥云图案的暗红色纯毛地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宁厅里画作,漆画《沈阳故宫大政殿》,油画《盘锦红海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民大会堂的核心区域——<b>万人大礼堂</b>,呈扇形,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共有9700多个席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人大礼堂,其穹窿顶、大跨度、无立柱结构。三层座椅,层层梯升。声、电、光及空调等设施先进,装修考究,十分宏伟壮丽,为新中国的现代建筑奇观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人大礼堂是举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等重要会议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庄严画面,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客只能在一排座位前走动,想拍漂亮的穹顶,位置不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少的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一,《万宝山》,此山石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贵州省工作的一万余名矿工敬献人民大会堂的。由辰砂、白云石、水晶和方解石等珍贵天然矿物组成,故名“万宝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二,《荷风盛世》,2011年,崔如琢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楼<b>东大厅</b>,也称国宾会谈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大厅天花采用中国传统藻井形式,中心由5个连续方形藻井组合而成,主花灯吸收了中国古典建筑瓦当和滴水的设计元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三,东侧墙面正中悬挂丙烯山水面《看山还看祖国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四,南北入口放置两座主题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漆画屏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众止步”,转过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傅抱石/关山月作,毛泽东题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节选于作家文摘报社)如今在人民大会堂悬挂的《江山如此多娇》其实已经并非原作,而是由是荣宝斋技师进行临摹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1990年,《江山如此多娇》已经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悬挂了整31个年头,由于时间久远, 为避免画作受到更大的损害,决定将原作保存起来,另外临摹复制一幅用于悬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上海厅</b>,天花以江南民居“四水归明堂”为理念,搭配藻井和玉兰花瓣吊灯组合。西侧墙面悬挂绒绣《浦江朝晖》,东侧装饰三组石材浮雕《光荣上海》《奋进上海》《未来上海》。地面满铺以“玉兰花开”为主题的纯毛地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宴会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桌椅,有个舞台。想象一下,摆满宴席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广东厅</b>,门外这首《木棉花歌》,2012年,陈秋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东厅天花中央藻井采用潮州金木雕制作而成,3盏水晶吊灯取意广州市市花木棉花。8根圆柱源于广东的传统石鼓柱,柱础选用著名的信宜南玉。四壁以龙舟竞渡图案装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面这幅是广绣,《木棉花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画《春到南粤》 ,1979年,关山月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台湾厅,没有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新闻发布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一,《报春图》,1988年,王成喜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三,《南粤春晚》,2007年,许钦松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完了,大厅里休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把纸杯留下纪念,想想还是保留电子版就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着急,等清场才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下层,“人民大会堂建筑图片陈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展示了34个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命名的厅室的图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图片,比看自己拍的完整清晰明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宴会厅及模型。宴会厅,排满了桌子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厅的图片下,都有说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万人会议厅的穹顶, 采用圆弧形设计,与地面形成无缝衔接,模拟天空的形态,被称为“水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口,卖文旅周边的柜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6点,出到天安门广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轴线上,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主席纪念堂。纪念堂北门前有东、西两组泥塑,以中国革命史诗为内容。东组表现的是新民主主义时期,西组表现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面。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毛泽东撰写、周恩来手书的碑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人民英雄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致敬人民英雄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面的碑座浮雕,第一幅记录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第二幅和第三幅分别展示“五四爱国运动”和“五卅运动”。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毛泽东题写的八个镏金大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5月1日,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仪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碑座正面主浮雕,“胜利渡长江”,与“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共同组成三联叙事组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面的人民大会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面的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的天安门广场,与脑海中的天安门契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准备降旗仪式,仪式区域清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降旗需另外预约,但原在广场的游客,若人流不大,不会强制清场。但是,广场没有吃的喝的,人们呆不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设想留着看降旗和广场灯,还得等到约18点,现在16点半,今天的活动也够满,放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几张天安门。天安门城楼屋脊上的脊兽是9只,最高等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是在地底下转,地铁1号线转5号线,共4个站,3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鸦儿店吃,80几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