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合肥站出发的那天,阳光正好。站前广场绿树成荫,花坛里盛开着五彩斑斓的花卉,像是为远行的人铺就了一条欢迎的红毯。我站在车站前回望这座熟悉的城市,玻璃幕墙映着蓝天白云,现代感十足的“合肥站”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人群来来往往,有拖着行李匆匆赶路的旅人,也有依依惜别的家人朋友。列车即将启程,我的心也随着铁轨向前延伸,奔向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北方——佳木斯。</p> <p class="ql-block">列车一路向北,穿过平原与山川,当我再次踏上站台时,已是哈尔滨中转的清晨。这座城市像一位沉稳的老友,用它宽阔的胸膛迎接每一个过客。站前的装饰物上写着“76”,旁边的城市图案勾勒出东北大地的轮廓,仿佛在提醒我:你已深入这片豪迈的土地。寒风微凛,却吹不散站前的热闹。行人裹着厚衣穿梭其间,树木静静伫立,像守望者般见证着无数离合悲欢。我紧了紧衣领,脚步却愈发坚定。</p> <p class="ql-block">站台上,深色车厢带着黄条纹静静停靠,拱形顶棚如钢铁羽翼般横跨上方,工业风的骨架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天地。旅客们提着行李来回走动,有人低头看手机,有人望着远处的电子屏等待检票信息。我站在站台边缘,听着广播里清晰的播报声,感受着这井然有序的忙碌。铁轨延伸至视线尽头,像是时间的刻度,记录着一趟又一趟远行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绿色的指示牌挂着“出站口”三个字,中英文并列,像是城市对外来者的温柔指引。两侧列车整齐停靠,车窗明亮如镜,映出匆匆人影。站台上的人流不断,有人小跑着赶车,有人安静地站在角落等同伴。我随着人群缓缓移动,耳边是行李箱轮子滚过地面的声音,混合着交谈与笑声。这一刻,旅途的疲惫被一种微妙的期待取代——前方,是更远的北方,是地图上那个被雪覆盖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夜晚降临前,列车驶入佳木斯站。站台灯火通明,白色柱子支撑起宽阔的顶棚,灯光洒在地面,映出长长的影子。一列白色高速列车静静停靠,车门敞开,像在邀请我们走进这座城市的夜晚。旅客们拖着行李箱缓缓登车或出站,动作虽慢却不显拖沓,仿佛连节奏都被北方的冷空气调得沉稳了些。抬头望去,“出站口”的牌子在灯光下格外清晰,像是归途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走进车站内部,拱形的钢结构屋顶高高耸起,透光的玻璃窗将外头的夜色与灯光一同引入。站台编号的指示牌悬挂在半空,电子屏不断滚动着列车信息。乘客背着包、拉着箱,在站内穿行,脚步声在空间里回荡。这里没有喧嚣,却有一种内在的繁忙,像一首低音部的交响曲,平稳而有力。我坐在候车区的长椅上,看着来往的人群,忽然觉得,火车站从来不只是交通节点,它是无数故事的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佳木斯站台,人流随着自动扶梯上下起伏,像潮水般有节奏地流动。拱形结构下的标识牌清晰可见,广播声此起彼伏。有人低头看票,有人抬头寻找方向,还有人站在柱子旁打电话报平安。我站在人群中,忽然注意到头顶那幅若隐若现的浮雕——劳动者挥动锄头,丰收的麦穗堆满画面,仿佛在无声诉说这片土地的精神底色。原来,不只是我在旅行,这座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它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车站大厅宽敞明亮,拱形天花板下悬挂着红色广告牌,像节日的灯笼般点亮了空间。旅客们或坐或立,有的闭目养神,有的翻看手机,电子显示屏不断更新着发车信息。我站在大厅中央,四周是通往不同方向的出入口,像命运的岔路口。但我知道,此刻的停留,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这座北方小城,正用它的宁静与秩序,迎接每一个风尘仆仆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走出车站,一座庄重典雅的建筑映入眼帘——佳木斯站的钟楼高耸入云,尖顶指向湛蓝的天空。红色的“佳木斯站”字样格外醒目,门前两个卡通雕塑惹人驻足:一个戴鹿角的雪人憨态可掬,一只穿传统服饰的熊笑容温暖。它们像是这座城市的迎宾使者,用童趣化解了冬日的严寒。绿化带环绕四周,阳光洒在树叶上,闪烁着金光。我忍不住停下脚步,拍下这充满人情味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再次回望佳木斯站,阳光洒在钟楼上,整座建筑沐浴在明亮的光线中。广场上行人络绎不绝,有的提着菜篮,有的牵着孩子,交谈声此起彼伏。入口处的红色横幅写着欢迎语,像一句温暖的问候。站前绿树成荫,与现代建筑和谐共存。我忽然明白,所谓“抵达”,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终点,更是心灵对一座城的接纳与共鸣。</p> <p class="ql-block">沿着滨江绿道前行,一块棕色标牌立在路边:“佳木斯滨江绿道 JIAMUSI RIVERSIDE GREENWAY”。背景是金属网框镶嵌的石块,粗犷中透着匠心。两侧绿树成行,草地柔软,河风拂面,带来一丝清凉。远处高楼倒映在江面,现代与自然在此交融。我沿着步道慢慢走,脚步轻快,仿佛也融入了这座城市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路边一面浮雕墙静静矗立,刻画着历史人物与重大场景,人物神情坚毅,动作充满张力。绿树环绕,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浮雕上,光影斑驳,仿佛时光在此重叠。我驻足良久,看那些被凝固的瞬间——战斗、迁徙、建设、守望。它们不只是艺术,更是一座城市记忆的刻痕,无声地告诉每一个路过的人:我们从哪里来,又为何前行。</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浮雕前,几位工人手持农具,马儿在旁静立,右侧的人捧着麦穗,笑容灿烂。劳动与丰收的主题在这里被深情诠释。我不由想起这片黑土地的厚重——它养育了无数人,也孕育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回应这沉默的礼赞。</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走到江边。一艘白色游船停靠在岸边,红饰点缀,宛如童话中的小屋。对岸城市天际线灯火初上,高楼错落,倒影在水中摇曳。几个孩子在岸边放风筝,彩色的翅膀在晚霞中飞翔。我坐在长椅上,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平静。从合肥到哈尔滨,再到佳木斯,这一路不只是空间的跨越,更是心灵的跋涉。</p>
<p class="ql-block">旅程终会结束,但那些站台上的光影、城市里的笑容、江风中的低语,早已悄悄住进我的记忆。它们不说宏大,却足够温暖——就像北方的冬日,冷得真实,暖得深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