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已经播放好久了,断断续续看了几集,这次国庆期间,偶然收到电影《长安的荔枝》,一口气看完,颇有很多感受。贵妃一句“想吃新鲜荔枝”,轻飘飘落在长安的宫墙里,却在基层小吏李善德的世界里砸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颗跨越千里的荔枝,哪里是水果,分明是无数职场人手中的KPI——顶层一句话,底层跑断腿,再荒诞的要求,只要指令下达,便容不得半分推辞。电影用唐朝的故事,照见了当代职场的众生相,那些藏在流程、人情与层级里的残酷真相,每一条都能戳中正在工位上挣扎的人。</p> <p class="ql-block"> 《长安的荔枝》从“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这桩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里,剥出了藏在历史褶皱里的真实人生,每个职场人几乎都能在其中照见自己。</p> <p class="ql-block"> 职场里最扎心的现实,莫过于“屁股决定脑袋”的层级割裂。领导只盯着“荔枝送到”的结果,从不会问运输路上要耗多少人力、折多少成本,更不会管执行者要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就像李善德拿着荔枝使牒奔走时,上层看到的永远是“为贵妃尽孝”的大好形势,底层的奔波与牺牲,根本传不到顶层的耳朵里。而那些能把人逼到崩溃的任务,在决策者眼中或许无关紧要——就像领导让你精雕细琢、改了十遍的发言稿,最后不过是念完就进碎纸机的废纸,你的殚精竭虑,在别人那里一文不值。</p> <p class="ql-block"> 最戳人的从不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浪漫,而是李善德接下“荔枝使”任命后,从最初的绝望到抱着“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的念头,反复推演运输方案的狼狈与执着。这像极了现实里我们接到“不可能完成的KPI”时的状态——一边吐槽任务离谱,一边熬夜画PPT、改方案,在“算了”和“再试一次”之间反复拉扯,所谓“成年人的坚持”,从来都带着点无可奈何的韧劲。</p> <p class="ql-block"> 更让人无奈的,是职场规则里的“双标”与“人情大于事”。公司的流程仿佛是为弱者量身定做的枷锁,强者和领导却能随意更改;看似光鲜的组织,内里不过是各扫门前雪的“草台班子”——其他部门踢皮球、不配合是常态,没人愿意多揽一点责任。甚至当你拼尽全力推进工作时,还会有人暗中阻拦:“别人都做不成的事,你做成了,岂不是显得我们无能?”在这里,“会做人”远比“会做事”重要,过于正直反而寸步难行,所谓的“灰度思维”,不过是在规则与妥协间磨平棱角的无奈。</p> <p class="ql-block"> 而更扎心的,是任务推进中暴露的人情与规则。为了凑齐运输的钱和人手,李善德不得不向同僚低头、被小吏刁难,甚至要在“保荔枝”和“保沿途百姓”之间做艰难抉择。一颗荔枝从枝头到贵妃唇边,背后是无数小人物的奔波、算计与牺牲,就像我们在职场里遇到的协作困境、层级壁垒,那些“说不出口的潜规则”,从来都不是新鲜事。</p> <p class="ql-block"> 而职场里的“奖惩逻辑”,更像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任务成功时,功劳会被层层瓜分,没人记得你熬了多少夜、跑了多少路;可一旦失败,所有责任都会精准地甩到最底层的人身上。尤其是那些“不敢跑、不能跑”的人——像李善德那样上有老下有小、背着房贷的中年人,注定是“背锅”的首选。领导看中一个人,从来不是因为“踏实靠谱”,要么是需要你的资源,要么是把你当布局的棋子,实在不行,就找你当接盘的背锅侠。就连“老实人”的努力,也会变成负担:你办事靠谱,时间久了,得到的不是升职加薪,而是越来越重、越来越离谱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有人以为当了领导就能解脱,可电影里藏着更冰冷的真相:领导的上面还有领导,每个人都被嵌套在层级体系里,没人能逃出这场无止境的“荔枝游戏”。你从底层的李善德,变成中层的“催办者”,再到顶层的“决策者”,不过是从一个漩涡跳进另一个漩涡,区别只是手里的“荔枝”换了更华丽的包装。</p> <p class="ql-block"> 最后才懂,电影想说的不是“如何送好荔枝”,而是“如何在送荔枝的日子里守住自己”。它戳破了“工作有意义”的幻想——工作从来不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只是为了获取支撑生活的资本。那些被刺痛的瞬间,本质上是我们在李善德身上看到了自己:被KPI裹挟,被规则束缚,在妥协与坚持间挣扎。但也正是这份“刺痛”,让我们看清职场的真相,而后更清醒地选择:是继续卷入“荔枝游戏”,还是守住边界,把人生的意义还给生活本身。</p> <p class="ql-block"> 《长安的荔枝》的职场残酷真相,你被刺痛了吗?贵妃要吃新鲜荔枝,轻飘飘一句话,变成了基层小人物李善德“不可能的任务”。这颗荔枝像极了国企人的KPI,只要上面一声令下,再难再离谱,你也得干!</p> <p class="ql-block"> 在现实生活和职场中,谁不是有自己的“荔枝”要送!折射出有的人屁股决定脑袋,领导不会考虑任务有多离谱、执行难度有多大、劳民伤财是否划算,只会一声令下“我只要结果”。国企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过于正直反而混不好职场,要有灰度思维。</p><p class="ql-block">公司流程是针对弱者的,强者和领导可以改变任何流程。看似光鲜的组织,其实是巨大的草台班子。公司里其它部门踢皮球、不配合你是常态,谁也不想揽事担责。</p> <p class="ql-block"> 有时候你拼命推进度,其他人或者部门却拼命阻拦你。因为不想让你成功!别人都做不成的事,如果你做成了,岂不是显得别人很无能?在上层,永远是形势一片大好。底层的付出和牺牲,根本传不到顶层的耳朵里。能把你逼死的项目任务,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没那么重要。领导的一份发言稿,你精雕细琢、数易其稿,为此殚精竭虑,最后也不过是念几句然后进入碎纸机。任务成功的时候,没有人真的在意你付出了多少,都想分一份功劳;任务失败的时候,就是你一个人的错误。</p> <p class="ql-block"> 职场的锅是甩给不敢跑、不能跑的人的,比如上有老、下有小,在京城贷款买房的李善德,比如有房贷车贷有娃的中年人。领导看中一个人。要么是资源价值、要么是布局的棋子,还可能是接盘的背锅侠。</p><p class="ql-block">国企“老实人”,你努力工作,办事靠谱,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得到的不是升职加薪,是越来越重、越来越离谱的任务。以为当了领导就能解脱?错,领导的上面还有领导,每个人都被嵌套在这套体系里,这是一场无止尽的“荔枝游戏”。不要在工作找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工作就是给你提供体验的资本,而不是剥夺你体验。</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李善德功成身退后选择归隐,不是妥协,而是清醒——他终于明白,比起“完成任务的功名利禄”,“守住自己的底线”和“护住身边人”才是更重要的事。这像一记温柔的提醒:我们可以为了目标拼尽全力,但别在奔忙里弄丢了最初的自己。 看完后会忍不住想,千年后的我们,依然在重复着“运荔枝”的故事,只是任务换了名字,从“荔枝”变成了“项目”“方案”“指标”。但那些藏在任务背后的坚持、挣扎与清醒,从来都没有变过。需要我结合电影里的具体情节,比如李善德的三次运输方案,再帮你梳理其中的职场艰辛。</p> <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均拍摄于播放的电影《长安的荔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