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我和父母走进了百草村。村口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村名,旁边是几级青石台阶,两旁绿意盎然。父亲停下脚步,眯着眼看向那面绘满乡村风光的蓝墙,墙上有人物、山水,还有老农耕作的场景,仿佛在讲述一段被遗忘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石板路慢慢前行,两侧是白墙灰瓦的传统屋舍,墙头挂着“滇南冠华”的牌匾,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父亲忽然指着左侧飘扬的国旗笑了:“这匾,这旗,老味道里也有新气象。”母亲点头,顺手扶了扶帽檐,脚步轻快了些。</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处绿荫,一块石碑静静立在藤蔓缠绕的岩边,上书“古寺龙潭”四个字,字迹苍劲。父亲凑近细看,母亲则退后几步,拍了张照。她说:“你爸总爱读这些老字,像在跟过去说话。”我站在一旁没出声,只觉得这一刻的安静,比任何言语都珍贵。</p> <p class="ql-block">龙潭边,一汪清水映着天光,父亲忽然抬手,指向旁边一块小标牌,上面写着泉水的来历。他轻声念出来,语气像在讲一个家传的故事。母亲靠在石栏边,听着,笑着,风吹起她的帽带,也吹皱了水面。我忽然想起小时候,他也是这样,带我认路牌、读碑文,如今角色仿佛倒转,我成了那个倾听的人。</p> <p class="ql-block">村中立着一尊雕像,戴宽边帽,穿旧式长衫,姿态生动,像是正要开口说话。母亲站到雕像前,说:“这该就是曲焕章吧?”父亲没答,只默默看了许久,然后轻声道:“一个懂草药的人,能救多少命。”我望着他侧脸,忽然明白,他敬的不只是这个人,更是那份坚守。</p> <p class="ql-block">“曲焕章旧居”四个金字悬在门楣,红柱对联写着“妙手回春传百代,仁心济世冠南滇”。我们站在门前,几位游客低声交谈,气氛庄重。</p> <p class="ql-block">屋内是老式厅堂,木架上摆着茶具瓷瓶,墙上挂着书法,连空气都带着沉静的味道。两位老人在展柜前驻足,看那些泛黄的药方手稿。父亲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读,母亲则轻轻抚摸着展柜玻璃,像在触碰一段历史。我站在他们身后,忽然觉得,陪伴不是说话,而是同看一页旧纸,共听一段无声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央挂着“滇南冠药”的牌匾,下方陈列着当年的药罐与工具。一尊戴斗笠的雕像静静立在旁,仿佛仍在采药途中。母亲轻声说:“那时候,走山路采药,得多难。”父亲没说话,只把手轻轻放在她肩上。那一刻,他们像不只是在看展览,而是在替那个时代的人,轻轻叹了一口气。</p> <p class="ql-block">一条红木走廊挂着灯笼与字画,母亲走得很慢,不时停下看墙上的小画。她指着一幅采药图说:“你看,那人背的竹篓,跟我小时候见过的一模一样。”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画中人影模糊,却仿佛能听见山风与脚步声。阳光从廊外斜照进来,落在她花白的发上,温柔得像岁月本身。</p> <p class="ql-block">阳光忽然开阔,我们走出旧居,眼前是一片宽广的广场。母亲深吸一口气:“终于亮堂了。”广场中央立着巨大的红色石榴雕塑,饱满圆润,像一颗颗沉甸甸的喜悦。父亲笑着说:“这石榴,红得跟当年咱家院里的一个样。”</p> <p class="ql-block">母亲走到雕塑旁,伸手轻触那光滑的表面,脸上浮起笑意。她说:“石榴多子,是好兆头。”我看着她,忽然想起她总在秋天剥石榴给我吃,一粒一粒,放在小碗里。如今她站在这里,笑容依旧,只是头发白了,手也有些变形。</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两尊石榴雕塑之间合影,相互依偎着,笑得合不拢嘴。天色微阴,却压不住这份热闹。远处还有草屋,挂着玉米和“丰”字,像一幅活的年画。</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走到观音山村的广场,天空云层厚重,两座飞檐亭子静静立在中央,石板路延伸向远处。几位老人在亭中闲坐,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般。母亲说:“这地方,适合养老。”父亲应道:“等你走不动了,咱们就在这儿租间屋,天天看山。”</p> <p class="ql-block">一座石牌坊静静矗立,雕花精美,墙上有壁画,行人穿行其下。我们只是站在牌坊下,任风穿过,仿佛在替她,多站了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进了那座曾路过的观音寺。金顶飞檐在云下熠熠生辉,停车场停着几辆车,香火未断。我们没进去烧香,只在门前站了站。父亲望着大殿,轻声说:“有些地方,路过千次,不如进来一次。”母亲挽着他,点头:“是啊,就像今天一样出来走走。”</p> <p class="ql-block">在湖边围栏前,父亲扶着石沿,望着滇池,忽然低声吟起《大观楼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母亲没打断他,只静静听着。风吹起他的外套,也吹散了诗句的尾音。我站在一旁,没录,也没拍,只是把这一刻,悄悄藏进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两人在绿意中缓步而行,山林在远处静默。母亲说:“今天走得不少,可不累。”父亲笑:“有你陪着,哪会累。”我走在他们身后,看他们的背影慢慢融入树影,忽然觉得,所谓陪伴,不过是让他们在老去的路上,多听见一句回应,多看见一次笑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趟百草村之行,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和他们一起,把时间走慢一点,再慢一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