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日,我与同学一同踏上延安的土地,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门。黄土高原的风带着粗粝的温度拂过脸庞,沟壑纵横的山峦间,藏着一段段滚烫的岁月。这不是一次寻常的旅行,而是一场与初心对话的跋涉,脚步每向前一步,心中的敬意便深一分。</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静静矗立在晨光中,古塔的轮廓剪影般映在淡蓝的天幕上,红旗在山腰随风轻扬。我们拾级而上,脚步不觉放轻,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往事。站在山顶回望,整座延安城铺展在眼前,新楼与旧巷交织,绿意与红魂相融。那一刻忽然明白,这座山之所以巍峨,不只是因它高过群峰,更是因为它承载过一个民族在危难中的思索与抉择。</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我们走过延河上的一座桥,桥头“延安”二字在黄底标语牌上熠熠生辉,国旗一排排悬挂在钢梁之间,被晚风鼓动如浪。远处山巅的塔楼在夕照中泛着金光,旗帜环绕,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河水静静流淌,映着天边渐暗的云霞,整座城市仿佛被镀上一层庄严的光晕。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历史与当下在此刻悄然交汇。</p> <p class="ql-block">山巅的古塔在午后阳光下显得格外肃穆,层层飞檐托起蓝天,周围林木葱茏,山势绵延。山脚下,一树树红旗挂满枝头,随风猎猎作响,像是大地在低语那段烽火岁月。阳光穿过云隙洒在塔身,光影斑驳,仿佛有无数身影从历史中走来,又悄然隐去。这塔,不只是地标,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坐标,指引着来者不忘来路。</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节日的气息扑面而来。白柱红球的路灯错落有致,灯笼与国旗交相辉映,暖光在渐暗的天色里温柔亮起。行人三三两两走过,有老人牵着孩子,有青年驻足拍照,笑声与风声混在一起。远处青山如黛,城市依山而建,自然与人文在此处达成了奇妙的和解。走在这条街上,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仿佛连呼吸都沾上了几分历史的沉静。</p> <p class="ql-block">一条挂满国旗的街道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红绸翻飞,像无数跳动的火焰。路灯上垂下的红灯笼与远处山丘的轮廓相映成趣,天光柔和,云层低垂,仿佛也为这片土地屏住了呼吸。人们穿行其间,神情安然,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庄重。这不只是节日的装点,更像是一种无声的纪念,提醒我们和平背后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桥上,红旗在红色钢架间猎猎飘扬,桥头远处的雕像静静矗立,身后的建筑上镰刀锤子的标志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山色苍翠,林木掩映,整幅画面透出一种沉稳的力量。走过这座桥,仿佛也走过了一段历史的节点,每一步都踏在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轨迹上。</p> <p class="ql-block">走进枣园的窑洞,空气里仿佛还残留着油灯的微香。毛泽东故居的拱形窗棂透进斑驳光影,屋内书桌、木床、油灯依旧如旧,简朴得让人心颤。我站在门口,仿佛看见那个伏案疾书的身影,在昏黄灯光下写下一篇篇影响中国命运的文字。中共七大的礼堂里,长椅整齐排列,讲台朴素无华,可正是在这里,“实事求是”四个字生根发芽,成为照亮前路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旧居”的牌匾悬在门楣上,木质窗棂呈放射状展开,五角星点缀其间,像一道凝固的光。门半掩着,屋内陈设简单却庄重,桌椅静默,仿佛仍在等待主人归来。四周绿树环抱,虫鸣轻响,连风都放慢了脚步。站在这里,不必多言,心已沉入那段岁月。</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前,壁画描绘着战士牵马前行的场景,马背上驮着行装,人物目光坚毅,仿佛正奔赴远方。雕塑前的文字引用着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的讲话,讲的是战略,更是信念。灯光柔和地打在墙上,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静穆的深思。那一刻,我忽然懂得,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来自枪炮,而是来自清醒的头脑与坚定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一面展板前,黑白照片记录着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瞬间。战士们拥抱、挥手、欢呼,脸上是历经千山万水后的疲惫与喜悦。文字详述着那段艰难跋涉,字字千钧。我久久驻足,眼前仿佛浮现出雪山草地间的足迹,听见了黄河岸边的呐喊。胜利从来不是轻易得来,而是用无数脚步与信念丈量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一面红墙前,一张黑白照片定格了写作的瞬间。他伏案执笔,神情专注,桌上书卷堆叠,窗外光线斜照进来,洒在肩头。上方金色大字写着“论持久战”——三个字,重若千钧。那一刻,笔成了枪,思想成了火种。我站在照片前,仿佛听见了字里行间的铿锵回响:在最黑暗的时刻,总有人选择相信光明。</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与凤凰山上,曾是新闻战士的战场。他们用铅字作子弹,用报纸当阵地,在无声处打响思想的冲锋。纪念馆外的铜像静静伫立,五位新闻工作者并肩而立,目光如炬,身后大树参天,果实累累。阳光穿过叶隙洒在他们肩头,仿佛时光也为之动容。他们不曾持枪上阵,却用笔锋守护了信仰的高地。</p> <p class="ql-block">五尊青铜雕像立在林间,军装笔挺,姿态各异,有的凝望远方,有的低头沉思。他们不说话,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树影斑驳,花坛环绕,微风拂过,仿佛还能听见他们讨论时事的声音。他们是无名者,却是历史的执笔者。</p> <p class="ql-block">一砖一瓦皆有记忆,一草一木皆含深情。这次延安之行,不只是脚步的丈量,更是心灵的洗礼。那些窑洞、旗帜、塔影、雕像,都在无声地诉说:初心不是抽象的词,而是无数个深夜的灯、无数双跋涉的脚、无数颗跳动的心。我带走的不只是照片与回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念——那火种,从未熄灭,也永不熄灭。</p> <p class="ql-block">延安市宝塔区第六中学-德育作业</p><p class="ql-block">九年级九班-王梓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