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兄张亚夫(下篇)

飞鸿印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9年9月,年满60岁的亚夫退休了,但他退而不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0年3月,他还“决战飞雁”。赤峰市宁城县工业开发区一个很大的招商项目__浙江飞雁羽绒制品公司落户此地,亚夫与对方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奋战181天后施工完成,按时召开落成庆典大会,庆典仪式由吕县长主持,赤峰市政府副市长洪波致辞。亚夫作为建设者代表也出席庆典大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此,一个“老建工”也结束了职业生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的一生全靠奋斗,唯有奋斗,才能成功!”是亚夫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飞雁项目落成庆典大会会场布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1年至2018年,亚夫受邀分别担任好几家建筑公司的高级顾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后,70岁的亚夫回归到颐养天年的悠闲、平静生活。撰写家谱,集邮,写作,旅游,日子过得很充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亚夫夫妇的第二个儿子大学毕业,家庭美满,事业有成,亚夫、国华也当爷爷、奶奶了,小孙子淘淘虎头虎脑、天真可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师兄这三十万的回忆录中,读出了他的生活、工作、读书、见闻……他是用心感受着每一个点滴,将其化成文字,是回忆、是记录、更是热爱与启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兄是位有志向的强者,光明磊落、爱憎分明、严以律己、甘于奉献,尽管这一生走的很艰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兄是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细节,细枝末节也,似乎不起眼,“细节决定成败!”对我们这些做企业的人而言,都有深切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兄是高级工程师,学理工科的,但他“文理兼优”,文采斐然。现在有的青少年包括我那刚读初中、高中的两个外孙子,长大都想当科学家,便一心只钻数、理、化,重理轻文,这是不对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我很佩服师兄,敬重师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9年,亚夫全家福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3年6月,我收到亚夫花费了两年的心血完成的《重返平毛拾忆》(以下简称《恰忆》)这本书。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年前,亚夫在构思《拾忆》时,曾多次征求我的意见,我直言不讳:不好写!写成功更不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之所以如是说,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平毛从草创至破产倒闭,长达四十七年之久。而亚夫很早就调离平毛了,收集第一手资料难。二、平毛不同于赤峰二毛经破产重组后又凤凰湼槃那样容易写。三、如何客观、公正评价平毛四十七年的历程及十一届厂领导班子的功过是非?又如何让与平毛一路拼搏走来乃至最后被买断工龄的绝大部分员工信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亚夫的《拾忆》有十余万字,时间跨度五十年,书中描述了平毛由立项、建厂、试车及试生产、正式投产等全过程;讲述了各届领导班子的概况;以时间为轴,重点介绍了平毛各生产经营阶段的主要事件、人物,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平毛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历程;最终又是如何面临危机,被迫转制,乃至破产倒闭的凄凉结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书以纪实手法,真人真事,数据可靠,可以说是一部平毛厂史的缩印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通读过两次,对其中重要章节读过多次,每次,平毛激情燃烧岁月的景头就在头脑中回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7年9月,我从党校毕业回厂,尽管屡受挫折并于1988年9月调离平毛乃至1992年底调回南方,但自己从未停止过对平毛的关注,正如我在《应似飞鸿踏雪泥__朱郑自述》中写的那样,我的青春,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十六年都奉献给了平毛,看着工厂一步步发展壮大,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心血,这就足够了!个人的恩怨、得失真的算不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该书作《序》的尹士武,曾在平毛工作过十三年并担任过副厂长,他看完手稿后写到:沉甸甸的手稿拿在手中,我在想,张亚夫费时、费力、自费出书为了什么?我沉思良久,为了留住记忆,不忘初心,把平毛的历史印迹传下去,让我们的后辈记住他们的父辈在平毛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他们建设边疆、建设第二故乡的献身基因将融入后辈们的人生之路,我想,这就是亚夫写此书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以为,尹厂长语重心长的这番话是《序》文的点晴之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上《拾忆》,我真正感受到这本书的厚重所在。亚夫运用辫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依据准确的数据及详实的史料,对平毛发展各阶段的功过是非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众所周知,在平毛十一届班子的主要领导中,周兆和任职时间最长,达十四年之久,也是平毛发展壮大的最好时期。他个人的贡献也最大,这些都是无可辫驳的事实!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些事实的同时,也一针见血的分析和指出平毛危机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局限和自身缺陷。还有一点难能可贵,作者在任何阶段,都注重突出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不忘对员工主人翁精神和顾全大局意识的阐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文还自始至终做到图文并茂,所有这些都是本书的“亮点”。所以我说,亚夫的《重返平毛拾忆》书名的关键词是“重返”两字,即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和思考一个企业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经验是什么?教训又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言以概之,亚夫的《拾忆》写得非常成功!是一部不可多得甚至是唯一的平毛厂史著作!再一次感谢师兄亚夫的无私奉献和艰辛付出!当各地平毛工友收到他的赠书后,为对他的善举表示谢意,北京、天津和赤峰部分老工友都举办了赠书聚会,上海和沈阳老工友也纷纷争先传阅这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赤峰是我的第二故乡,“第二故乡”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深情,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更是情感上的寄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种种原因,我离开赤峰三十一年,从未踏上过这片土地。2024年,金秋九月,我一个七十三岁的老人,重返第二故乡,去追寻年轻时走过的路和青春宝贵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沐春风,咏而归”,这句话是从孔子的《论语》中来的,这里的“归”,除了指身体,还指心灵,是精神意义上的“回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五年前写的《应似飞鸿踏雪泥__朱郑自述之一》及赴赤峰前匆匆完成的《朱郑自述之二》,拟在赤峰赠送一些老友们惠存留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9月14日下午抵赤峰,当晚,师兄亚夫和嫂子在赤峰著名的老字号宴宾楼设宴给我接风洗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右二 嫂子马国华,后排:右三: 师兄张亚夫 右四: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我步入宴会厅,望着那幅“欢迎朱郑兄弟回家暨《自述》赠书仪式”的横幅时,自己的眼眶情不自禁地湿润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眼前的平毛老工友与我一样,明显苍老许多,但仍是一见如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左:师兄张亚夫、我、师姐侯曲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亚夫当场赋诗一首:《欢迎朱郑兄弟回赤峰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海威海赤峰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知青工友情谊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宴宾酒楼相聚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十一年弹指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昨日青工好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今朝古稀还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夕阳正红今胜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活好当下续新篇。</span></p><p class="ql-block"> (注:威海,我从上海先去威海,探望了老厂长尹士武夫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工友相聚,共同追忆在平毛那段崢嵘岁月和饱尝酸甜苦辣的艰难经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16日,恰逢我72岁的生日,亚夫陪我过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晚,亚夫又陪我去看望原平毛副厂长李若男大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26日,我离开赤峰的前一天,师姐侯曲平设饯行宴。师姐请张亚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朱郑兄弟这次回第二故乡,十天当中与那么多朋友、工友、同学和桥友频频见面,欢聚一堂。我钦佩朱郑兄弟在这个年龄段,安排这么长时间回家,他有着南方人的婉约,更有北方人的豪爽,他是我们值得想念的好兄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回家”,见到亚夫和嫂子身体健康,见到那么多老工友精神抖擞,我十分欣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自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