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四日在新疆国际大巴扎

真如

<p class="ql-block">十月四日的新疆国际大巴扎,阳光如金,倾泻在穹顶与拱廊之间,光影斑驳,仿佛时光之笔在石阶与雕花间绘就一幅流动的丝路长卷。异域风韵在飞檐斗拱中悄然苏醒,驼铃声若隐若现,似从千年前的沙海深处悠悠传来。市集之上人潮如织,丝绸流光溢彩,香料氤氲生香,铜器熠熠生辉,每一件手作皆凝结着匠人指尖的温度与岁月深处的低语,诉说着不息的匠心传承。</p> <p class="ql-block">拱门上“大巴扎奇妙游”几个字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星球图案环绕其间,宛如将整片星空悄然嵌入这喧闹的街巷。我们穿过这扇门,仿佛踏入一场穿越时空的梦境——欧式风格的建筑静静伫立,绿植攀墙而上,风里飘着烤包子的香气与孩童清脆的笑声。脚步不自觉地放慢,心却轻盈起来,原来节日的欢愉,就藏在这不经意的穿行之间,藏在光影与烟火交织的呼吸里。</p> <p class="ql-block">站在“国家AAAA级景区 新疆国际大巴扎”的红砖墙前,寒意被人群的暖意悄然驱散。三个人并肩而立,围巾在风中轻轻摆动,笑容却定格得格外温暖。墙上的大字像一声宣告,又像一句深情的邀请:这里,是丝路的回响,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橙色的装饰物在阳光下跳跃,仿佛为这座城市的脉搏打着节拍,奏响一曲秋日的欢歌。</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金色圆顶在湛蓝天幕下熠熠生辉,高耸的尖塔直指苍穹,仿佛在低语着信仰的宁静与永恒。邹飞舟身穿刀迷服装,驻足凝望,风掠过他的浅蓝外套,也拂过身旁匆匆而过的行人。那一刻,喧嚣与静谧奇妙共存——市井的烟火气并未冲淡神圣的庄严,反倒让这份宁静更显真实可触,如秋阳洒落心间。</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清真寺前,手指向远方的金色圆顶,笑容如阳光般明媚。绿灌木整齐排列,红花箱里盛开着秋日的热烈,商铺的招牌在风中轻晃。不说话,可那指向的姿态像在说:“你看,这就是我想让你看到的新疆。”没有宏大的辞藻,只有最朴素的分享,却最动人,最贴近心弦。</p> <p class="ql-block">大美新疆,乌鲁木齐以最灿烂的笑容迎候八方来客。十月四日的街头,彩旗猎猎,舞步翩跹,鼓点激昂,整座城市如歌般跃动。维吾尔族少女的裙裾旋成一朵朵盛开的花,老者眼中的笑意如秋阳般温厚。无论来自何方,人们在此皆被温柔相拥,恍若步入一个无界之境——整座城市正以最真挚的旋律轻吟:欢迎你,远方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大巴扎前的横幅上写着“党的光辉照天山 各族人民心向党”,红色在阳光下格外鲜亮,如火焰般燃烧在秋日的风中。一对夫妇站在这里合影,笑意盈盈,仿佛不只是在记录一次旅行,更是在见证一种归属与深情。周围行人来来往往,商铺琳琅满目,节日的氛围不靠喧嚣堆砌,而是从每个人脸上的平和与喜悦中自然流淌出来。</p> <p class="ql-block">塔楼带着清真寺的风格静静矗立,横幅上“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字样在风中轻扬,如时代的回响。妹妹闫冠和丈夫邹飞舟并肩而立,手挽着手,目光望向前方。他们的背影融入这节日的街景,像无数普通人的缩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热爱、庆祝,用最日常的方式,书写着最真实的幸福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秋意正浓,南疆的馈赠在枝头熠熠生辉。十月四日的巴扎上,大石榴如红宝石般饱满诱人,摊主笑意盈盈,一刀切开,晶莹籽粒如珠玉迸裂,红润剔透,甜中带酸的汁水在舌尖绽放,仿佛将整季的阳光、风沙与土地的深情,尽数封存于这一枚硕果之中。尝一口,便是南疆最醇厚的告白,是大地对旅人最温柔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鲜榨石榴汁的招牌红得醒目,堆满摊前的石榴个个饱满,有些还画着俏皮的笑脸,像是在说“快来尝我”。老板熟练地剥开一颗,汁水四溅,倒入杯中,那浓烈的红,像是把整个秋天都榨进了这一杯里。递到手中时还带着凉意,一口下去,酸甜在舌尖炸开,连风都变得清润了,仿佛饮下了一段南疆的诗。</p> <p class="ql-block">三人走在铺着红毯的通道里,吊灯洒下暖光,拱门上的文字在光影中若隐若现。穿“新疆”字样外套的妹夫邹飞舟戴着墨镜,步伐轻快;女妹妹闫冠围着漂亮的彩巾,笑意藏不住。这里不像景区,倒像一场沉浸式的节日巡游——每一步都踩在文化的节拍上,每一眼都撞见惊喜,仿佛整条街都在为这一天而欢歌。</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的街巷深处,回荡着刀郎的苍劲旋律。忠实的刀迷身着听着刀歌游新疆的盛装,热情奔放相见如故,心怀刀歌,怀抱热瓦普,歌声穿越大巴扎的廊柱,掠过集市的喧嚣,在秋日晴空下久久盘旋。那粗犷而深情的吟唱,是荒原的呼吸,是河流的脉动,更是灵魂的呐喊。十月四日,不仅是欢庆的节日,更是一场文化与心灵的共鸣,让这座城在音乐中苏醒,在旋律中沸腾,比过春节还热闹</p> <p class="ql-block">两个刀迷身影并肩走在石板路上,浅蓝连帽衫的背影在彩旗飘扬的街道上格外显眼。他们说不完双刀歌的话题,向前走不回头,仿佛要把这条街的每一寸光影都走成记忆。头顶的旗帜上“70”字样随风轻晃,像是时间的注脚,标记着这一天的特别,因为晚上有刀郎在国际大剧院专场演唱会,也标记着乌鲁木齐比过春节热闹,这是一段深情的旅程与心动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街道宽阔,阳光洒在异域风情的墙面上,金色圆顶在远处静静闪耀。行人三三两两,车辆缓缓穿行,一家“新疆美食”的招牌下,香味早已飘出半条街。这里没有刻意的表演,只有生活本来的样子——热闹却不喧闹,丰富却不杂乱,像一首缓缓流淌的民谣,在秋日的午后轻轻吟唱。</p> <p class="ql-block">“Here is 新疆”——红墙上这几个字像一声呼唤,嵌着的建筑图案是这片土地的名片。四人站在这里合影,冬衣裹得严实,笑容却毫无保留。墙的红与天的蓝形成鲜明对比,像极了这座城市的性格:热烈、坦诚、毫不掩饰地欢迎每一个到来的人,如秋阳般温暖,如丝路般绵长。</p> <p class="ql-block">“二道桥大巴扎”的蓝色招牌下,宇航员雕塑静静伫立,仿佛在说:传统与未来,本就可以并肩而行。台阶上的彩砖映着阳光,陨石馆的指示牌指向未知的远方。这里不只是集市,更像一个文化的入口——走进去,便走进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场古老与现代的深情相拥。</p> <p class="ql-block">二道桥清真寺的绿色招牌在阳光下清晰可见,红灯笼高挂,塔楼上的白饰在蓝天中勾出优雅的轮廓。人们从门前走过,有的驻足拍照,有的默默合十。它不孤立于市井之外,而是深深扎根在这片烟火人间,像一位沉静的守护者,见证着每一天的喧嚣与安宁,也守护着信仰的纯粹与生活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商业街上人来人往,拱门高悬,节日的气息扑面而来。商铺林立,叫卖声、笑声、音乐声交织成一片。这里没有冷清的橱窗,只有热气腾腾的生活——每一家店都像在说:来吧,尝一口,看一看,感受一下我们的日子,感受这座城市的呼吸与心跳。</p> <p class="ql-block">十一天的新疆之旅结束了,在机场合影留念,笑容依旧如大巴扎那日般灿烂。回望天山轮廓在晨光中渐隐,心中却已将十月四日的光影、人声与温度悉数珍藏。那一日的巴扎,不只是旅程的一页,更是一段被阳光浸透的记忆,缓缓沉淀为心底最柔软的边疆。</p> <p class="ql-block">空客飞机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