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重点野保~黑鹳

千里目

<p class="ql-block">黑鹳(Black Stork),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鸟类。大型涉禽,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性情机警。繁殖于欧亚大陆,夏季分布自欧洲中部至中国北部,冬季迁徙至非洲热带和亚洲南部。在中国,黑鹳因其稀有性和观赏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黑鹳整体黑色,带有绿色及紫色光泽,腹部白色。红喙长而直,双腿红色。成年黑鹳体型较大,平均身长95至100厘米,翼展约144至155厘米。幼鸟颜色较暗淡,喙和腿为灰绿色。头部和颈部无光泽,腿部橙至红色,喙为红色。</p><p class="ql-block">鸣叫特征:黑鹳的叫声包括一系列延长的类似猛禽的哨音,'wheew-wheew-wheew-wheew-whu-whu',以及嘶嘶声。兴奋时会拍打喙,但不如白鹳频繁。</p><p class="ql-block">区别辨识:与白鹳相比,黑鹳更为害羞和谨慎,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其黑色羽毛带有金属光泽,腹部白色,红喙长而直,容易辨认。</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偏好未受干扰的开阔林地,常在溪流、池塘、沼泽、河岸觅食,偶尔出现在草地。繁殖季节,黑鹳避免人类接触,筑巢于高树或悬崖上。在西班牙,黑鹳还会选择靠近道路较远的牲畜池塘作为觅食地。</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春季繁殖,筑巢于大树或悬崖上,每次产卵2至5枚,孵化期32至38天,幼鸟需60至71天离巢。黑鹳在繁殖期间会进行空中展示,叫声交流。</p><p class="ql-block">地理分布:繁殖于欧亚大陆,从非洲纳米比亚和马拉维至南非,欧洲中部至中国北部。冬季迁徙至非洲北部和东部,亚洲南部。在中国主要迁至长江以南越冬。</p><p class="ql-block">IUCN:LC(无危),但在中国,黑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拍摄于北京顺义唐指山水库</p> <p class="ql-block">背部金属光泽</p> <p class="ql-block">成双成对</p> 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