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川甘秘境之旅还在热恋之中。<div>2025年9月20日再出发,目的地如下图:</div> 今年六月,我站在川、甘、青三省交汇的唐克镇,将黄河九曲第一湾的壮阔,定格于镜头之中。<div><br></div><div>今日,当飞机穿越河南新乡近万米的云海之下,我又与蜿蜒的母亲河蓦然重逢。(拍摄于11点58分)</div><div><br></div><div>天地变换,视角更迭,母亲河却始终如一轴绵长画卷,在她奔涌不息的轨迹里,连缀起我自西向东的深情凝望与眷恋.....</div> 11点58分飞行图 飞行在12点41分时,应该在高空鸟瞰到长城。遗憾的是这个时间节点我没有看到,或许是云层太厚,或许是注意力还不够高度集中。<div><br></div><div>13点整,在河北承德的上空拍到壮阔的燕山脉。</div> 12点41分飞行图 13点飞行图 13点14分在内蒙赤峰的上空拍到科尔沁沙地。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地,广袤无垠、黄绿交织的独特景观是这条航路上最壮观的地貌景观之一。<div><br></div><div><br><div>13点21分有幸拍到西拉木伦河。西拉木伦河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西辽河的上游主干流之一,也是中国北方一条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生态意义的河流。</div><div><br></div><div>“西拉木伦”在蒙古语中意为“黄色的河”,因其河水含沙量较高,呈黄色而得名。</div><div><br></div><div>流域内水草丰美,是内蒙古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同时也发展灌溉农业。</div><div><br></div><div>西拉木伦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尤其是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前2900年)的核心区域。著名的C形玉龙(“中华第一龙”)即出土于此,印证了该地区早期的文明发展。</div><div><br></div><div>历史上,这一带是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活动中心。契丹辽代的都城“上京临潢府”就位于西拉木伦河畔。</div><div><br></div><div>西拉木伦河不仅是一条滋养草原的母亲河,它默默见证了中国北方的沧桑巨变。</div><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 13点14分飞行图 拉林河是松花江右岸(南岸)的一条主要支流,全长约448公里,流域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div><br></div><div>它发源于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的张广才岭,其干流大部分河段是两省的天然界河,最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附近注入松花江。</div><div><br></div><div>拉林河流域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被称为“拉林阿勒楚喀”,具有深厚的满族文化底蕴。</div><div><br></div><div>“拉林”在满语中意为“爽快”、“欢喜”。</div><div><br></div><div>拉林河流域是东北地区著名的“稻米之乡”,尤其是五常大米的核心产区。拉林河的优质水源滋养着这片珍贵的稻田。</div> 14点飞行图 <p class="ql-block">从武汉飞往哈尔滨,这不仅仅是一段航程,更像是一场在云端展开的、无声的地理与历史故事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几乎忘记了时间,将身体紧贴着冰冷的舷窗,像一位贪婪的朝圣者,生怕错过大地展露的每一寸神圣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初的篇章,由那条浑黄的巨龙——黄河——写下。它如大地母亲掌心中最深邃的生命脉络,在广袤的平原上蜿蜒出巨大的“几”字形。那泥浆般的色彩是沉淀了五千年文明基因的厚重,是孕育与力量的图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北方的脊梁——燕山山脉——横亘于前。它们像一群沉默的巨人,披着苍翠或赭褐的铠甲,将身子用力地挤向天空。山的褶皱里,仿佛藏匿着历代王朝的金戈铁马与边塞诗人的苍凉诗句,是守护中原的坚实屏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尔沁沙地到了,从万米高空俯瞰,它不像沙漠那般死寂,反倒像一块被时光磨损的巨大织锦。流动的沙丘与顽固的草甸相互缠绕、搏斗,展现着自然最原始的脆弱与生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忽然,一条闪亮的丝带在沙地的边缘跃出——那是西拉木伦河。古人尊称它为“潢水”,是契丹辽文化的摇篮。它如此纤细,却无比坚韧,像一把生命的刻刀,在无垠的沙地与草原上,划出了滋养与文明的轨迹。遥想千年之前,帝国的骏马曾在这河边饮水,呼啸的风中还夹杂着历史的回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绪还未从古老的西拉木伦河抽离,另一条河流——拉林河——已在不远处闪烁着迎接我。它没有黄河的磅礴,却自带一股孕育“五常大米”的温润与富饶。它作为吉黑两省的界河,平静地流淌,连接着当下的生活与丰收。从西拉木伦河到拉林河,仿佛只是一瞬,我却似乎感到了一次跨千年的穿越,从游牧文明的源头,漂流到了现代农业的腹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飞机开始下降,我终于将疲惫而兴奋的眼睛从窗外移开。内心却被一种巨大的充实感所填满。短短数小时,我飞越的不仅是上千公里的距离,更是一部用山河写就的史诗。黄河的厚重,燕山的坚毅,科尔沁的沧桑,西拉木伦的古老,拉林河的丰饶……它们不再是地图上冰冷的名词,而是我亲眼见证、亲手用镜头触摸过的,祖国的脉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趟旅程让我深信:最美的风景,永远在窗外;最深沉的故事,永远在大地之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