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期的玉带和玉带板

叶生

<p class="ql-block">玉带是镶有十几块扁平玉片的腰带,用在官员的服饰上,始于唐代终于明代。这一阶段的官服上的玉带标志着使用者官阶的高低,因而玉带上的玉板(也称为带板)的图式是按照官阶的高低而规定的。我们一般将镶在带两端的圆角矩形带板叫“铊尾”,中间的方形或长方形带板叫“銙”,如下图唐代的玉带的样式(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唐代玉带板一般都较厚,有的带板还镶以金边,或带板内嵌入珍珠及宝石等。玉带板均雕刻浅浮雕人物、花鸟、动物等纹饰,素面玉带板很少见到。下图为最为常见的唐代雕刻胡人的玉带板(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宋、辽、金、元各朝的官员都沿袭唐代的习俗使用玉带板,但与唐代有所不同。带板四角方正,雕刻云龙、花草、人物、鸟虫为主的图案,颇具艺术性。</p><p class="ql-block">在雕刻技法上,此时期多采用镂雕和透雕的方法来琢刻纹饰,所雕花鸟、动物等纹饰具有立体感,有些细部用细阴线勾勒,使得花草的叶脉或动物的形态表现得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带板的形制也有所变化,除了方形和长方形外,还有其它形状(见下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龙纹玉带环)。</p> <p class="ql-block">民间的玉带板收藏都是零星单独的,很少有完整一套的玉带板,下图是笔者有幸在三十多年前收到的一件金元时期的龙纹玉带板,与上图的龙纹玉带板的风格近似。以此可以反正,放大观看,以便了解其工艺特征。</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玉带板的反面图。</p> <p class="ql-block">该玉带板长10.2厘米,宽4.7厘米,和田白玉籽料质地,玉质油润,有入土痕迹。带板两端呈圆弧形,近似于长矩形。圆柱形框内透雕龙纹,龙身扭动卷曲,龙形清瘦有力,昂首张口,四爪力顶边框,似有腾空欲飞之状。整条龙雕刻得矫健敏捷,技法上大刀阔斧,粗犷朴质,除了龙首后的触角外,几乎没有阴刻纹,尽显金元时期风格(见下两放大图)。</p> <p class="ql-block">因为玉带板的背面是镶嵌在皮带上的,所以在打磨抛光上不如正面处理得细致(见下放大图)。</p> <p class="ql-block">从这件玉带板可以看出金元时期玉器的特点:其一,玉质选用很慎重,既然用于装饰,且显示身份,金元时期的玉带板多选用和田白玉籽料。因此,玉带板大多温润如凝脂,洁白如肌雪,绝无瑕疵。其二,雕刻简洁,刀法粗放,深沉刚劲,线条流畅简约,代表了金元时期玉雕的较高水平。</p><p class="ql-block">明代的官服依然使用玉带板,由于离当今时代近,因此出土数量大,但民间所收藏的或传世的玉带板基本上都是零散的。整套玉带板在博物馆展示的较多,如下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明代玉带板,玉质细腻,结构严谨,工艺精湛,给人以玲珑剔透之感,带板的纹饰采用双层透雕法。先在玉板上减地留出主题纹饰,在减低后的地子上透雕出一些辅助纹饰,然后再精修主题纹饰,使得整体纹饰层次重叠,立体感很强,出现了花下有花,枝下有枝的视觉效果(见下反正两图)。 </p> <p class="ql-block">这件玉带板长6.6厘米,宽4.1厘米,虽然是单块玉带板,但因为是明代官制玉器的一部分,玉质为优质的和田玉料,其工艺技术代表了当时较高水准。</p><p class="ql-block">古代玉带和玉带板仅仅经历了唐至明几百年的时间,在时间上比其他种类玉器短暂,加之玉带板的使用者的身份也决定了其存世量比同时代其他玉器少得多,使得玉带板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