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日南京王凯自组团一行到达依兰坐井观天遗址

老军医

<p class="ql-block">9.18日南京王凯自组团一行到达依兰坐井观天遗址(又称五国城遗址),园区宽阔明亮,绿植茂密。一行人兴高采烈,一读遗址由来和典故。</p> <p class="ql-block">坐井观天遗址又称五国城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五国头城遗址处,2003年动工建设,2004年6月对外开放,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该园以北宋徽钦二帝被囚五国头城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古城墙、城门楼、地窨子等实景再现"坐井观天"场景。</p> <p class="ql-block">园区呈矩形布局,设有五国城门楼、坐井观天遗址牌坊、徽钦二帝石雕像等13处景点,其中南城门为三层重檐古城楼,两侧立有金兵雕塑。复原的天水郡王府与天水郡公府分别展示徽钦二帝居所,园内陈列二人诗词。</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融合历史完整性与现代旅游需求,包含洪皓传书亭、韦贤妃南归亭等设施,形成自然生态与历史寻踪结合的游览体系。该园作为五国头城遗址核心展区,被纳入依兰县"古色人文游"发展体系,现为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两旁古树参天,阳光斜洒,斑驳光影落在肩头。远处那座中式牌坊静静矗立,檐角微翘,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我们一行人沿着中轴线缓步前行,脚步不自觉地放轻了——仿佛怕惊扰了沉睡八百年的叹息。牌坊下,有人驻足仰望,有人轻声诵读匾额上的字迹,那一刻,时间不再是数字,而成了可触摸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在“坐井观天遗址”牌坊前,大家纷纷停下脚步合影。笑容在阳光下绽放,有人挥手,有人比心,快门声此起彼伏。这画面本该是轻快的,可当目光掠过那几个苍劲大字时,心头又莫名一沉。曾几何时,这里囚禁的是一个王朝的尊严;而今,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上,笑着拍照,仿佛历史只是背景板。可它不是。它是刻在砖石里的悲歌,是藏在风中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展板前围了不少人。黑白的老照片映着古城轮廓,文字讲述着徽钦二帝如何从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有人低声念出宋徽宗被俘后的诗句:“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声音不大,却让周围安静了几秒。那不是表演,而是一种共情的瞬间——我们突然意识到,那些被史书简化为“靖康之耻”的四个字,背后是整整二十年的寒夜与冷土。</p> <p class="ql-block">导游讲到女真人时,有人好奇地问:“他们住哪儿?真的住茅草屋?”顺着她的指引望去,林间果然藏着几座复原的简陋屋舍,茅草覆顶,木框为墙。阳光穿过树叶,在屋檐上投下碎金般的光点。很难想象,就是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一个曾横扫中原的民族。而更难想象的是,另一边的地窨子里,曾关着一位写得一手瘦金体、画得半卷江山的皇帝。</p> <p class="ql-block">宋徽宗被囚期间写下的诗,被镌刻在土墙上。墨字虽为复刻,却似有血泪渗出。“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读至此句,一位团友轻叹:“他写的不是诗,是回不去的梦。”的确,这位艺术天子用笔墨对抗着命运的囚笼,哪怕窗外只有一口井,他也试图从井底望见故国的月光。</p> <p class="ql-block">地窨子低矮阴暗,入口处仅容一人弯腰进入。站在门口,便能感受到一股潮湿的凉意扑面而来。当年宋徽宗就在这般逼仄的空间里度过了无数个寒冬。如今我们只是短暂停留,已觉压抑难耐,更何况是整整十四年?有人默默掏出手机拍下内部结构,也有人只是静静站着,什么也不说。或许,有些感受,本就不需要语言。</p> <p class="ql-block">五国城的南城门巍然耸立,三层重檐,红柱灰墙,匾额上“五国头城”四字金光熠熠。金兵雕塑分列两侧,铠甲凛然,目光如炬。站在这里,仿佛听见马蹄声远去,战鼓声歇。这座城门不只是景点,它是一道时空的界碑——门外是现代的喧嚣,门内是千年的沉寂。</p> <p class="ql-block">园中竟养着一群梅花鹿,悠然穿行于林间草地。阳光洒在它们棕黄带斑的皮毛上,像镀了一层柔光。我蹲下身,拔了几根嫩草递过去,一只小鹿迟疑片刻,便温顺地凑近啃食。它的眼神清澈,毫无防备。那一刻忽然想到,若宋徽宗也能有这般片刻安宁,是否心头的霜雪会化去几分?</p> <p class="ql-block">一位男子站在鹿旁,手中拿着绿叶,轻声细语。鹿儿抬头吃草,耳朵微微抖动,像在回应他的温柔。这画面太和谐,几乎让人忘了此地曾是囚禁帝王之所。可正是这种反差,才最动人——历史曾在此刻下伤痕,而今天,生命依旧从容生长。</p> <p class="ql-block">依兰博物馆的参观,像翻开一部立体的地方志。从前言展板到楼层导览,信息清晰,脉络分明。我们顺着时间线一步步走,从猛犸象的巨骨到古人类的洞穴生活,从肃慎族的渔猎工具到渤海国的建置沿革,每一步都踏在依兰厚重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猛犸象骨架横亘展厅中央,巨齿弯曲如月,仿佛仍带着冰原的寒气。孩子们仰头惊叹,老人驻足凝视。这不只是史前生物的遗存,更是这片土地远古记忆的见证者——在人类尚未踏足之前,它已在此行走万年。</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 汉魏山城”展板前,一段文字引人深思:肃慎族后裔改称挹娄、勿吉,冶铁兴起,山城星布。原来,文明的火种从未熄灭,只是以不同的名字,在不同的时代继续燃烧。</p> <p class="ql-block">一只青花四爪龙纹盘静静躺在展柜中,永和村出土,釉色温润,龙纹灵动。它不属于皇宫大内,却依然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审美与信仰。历史不止属于胜利者,也属于每一件留存至今的器物,每一笔未被遗忘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第七部分:女真源流”讲述了这个民族如何从依兰一带崛起,最终建立金朝。文字平实,却藏着惊心动魄的变迁。他们曾是边陲部族,却改变了中原的命运。历史的河流,总在不经意处转弯。</p> <p class="ql-block">“第八部分 坐井观天”详细记录了靖康之变的全过程:汴京陷落,二帝北迁,万里押解,终囚五国城。屏幕上滚动的时间轴,将1126、1127、1130这几个年份连成一条血泪之路。我们看得沉默,因为知道,那不只是历史事件,而是一个王朝的终结与两位帝王的余生。</p> <p class="ql-block">“第九部分 龙兴之地”揭示了依兰在元明时期的枢纽地位。女真故里,卫所林立,努尔哈赤的祖先曾在此繁衍生息。这片土地,既是囚笼,也是摇篮——它困住过帝王,也孕育过新的帝国。</p> <p class="ql-block">观园后大家陆续集合上车回酒店,一位大姐因道路不平,不慎摔伤,臀部着地,经我初步判断股骨颈骨折可能大,送佳木斯中心医院急诊。</p> <p class="ql-block">拍片确诊股骨颈骨折,转运南京治疗,经旅行社王总、团友和杨兴华医师及保险公司综合考虑,受伤大姐同意当天晚上搭乘佳木斯飞上海的飞机然后转运南京治疗,旅行社王总、杨兴华医师全程照护客人,机场工作人员非常热情温馨,按时平安登机。</p> <p class="ql-block">中国强大了,大东北各种交通通讯真的发展的很好,没有这么好的公共条件设施根本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救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