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2025|国庆长假 —— 参观沈阳民国时期建筑“汤公馆”旧址、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 ‍

xukai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10月4日</p><p class="ql-block">地点:民国时期建筑“汤公馆”、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p><p class="ql-block">主题:休闲假日、城市景观、文化旅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汤公馆”是奉系军阀汤玉麟的私人公寓,在丹东、天津均有建筑。今天参观的是在沈阳的一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汤公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6号,始建于1930年4月,其规模之大为当时东北四省军政要员公馆之罕见。1934年竣工。公馆占地19660平方米,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四周筑有3米多高的围墙。南有大门,上筑有庄重高大的门楼。大门两翼有6根粗壮的水泥圆柱。门房东西两侧是向前方支出的椭圆形围墙。主楼坐北朝南。地上4层,地下1层,是罗马式建筑。砖混结构,白色釉面砖嵌面,饰浮雕,平面呈“凸”字形。门前建有抱厦,上有雨搭,4根爱奥尼式廊柱支撑,上层二楼方形阳台。主楼的北面,一层至三层楼的正中建有高大的拱券式阳台。阳台的下边有3扇高大的玻璃窗。在阳台之下建有东西房门和方形门楼,造形新颖,工艺精湛,美观大方。楼内大厅和各房间的装饰庄重、典稚,气派、豪华,木雕精美,工艺高超。一层楼内有藻井,菱形木制装饰与粗壮的圆柱,相映生辉。这座罗马式建筑,共有大小房屋69间。这处公馆在九一八事变后为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1945年“九三”胜利后,曾一度为中共沈阳市委机关驻所。后又改为国立沈阳博物馆。1948年底筹建东北博物馆,1949年7月建成开馆。1959年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由陈毅题写馆名。2003年7月辽宁省博物馆迁走。</p><p class="ql-block">现为沈阳市政协机构使用。</p><p class="ql-block"> 2014年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址位置与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该建筑始建于1930年,融合中西风格,最初为汤玉麟之子汤佐荣的住宅。1931年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1949年7月7日更名为“东北博物馆”(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1959年改称辽宁省博物馆。2025年十一假期期间,旧址以“老辽博”名义开放,提供文博、非遗及潮玩体验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汤公馆”从1959年开始,成为了辽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搬迁历史与现状</p><p class="ql-block">辽宁省博物馆历经三次迁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平区旧址(1949-2004年)‌:十纬路26号的首个馆址,2004年闭馆。‌‌</p><p class="ql-block">‌市府广场馆址(2004-2015年)‌:位于沈河区市府大路363号,2004年启用,2017年移交沈阳市后改为沈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浑南新馆(2015年至今)‌:现址为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2015年5月开馆。‌‌</p><p class="ql-block">旧址作为历史建筑,承载了伪满时期、解放初期及新中国文博事业起源的多重记忆,可通过“易游沈阳”平台预约参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2025年10月1日至8日,在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的辽宁省博物馆旧址(俗称“老辽博”),举办了一场名为“遇见老辽博——老地方好时光”的文化主题活动,旨在重启这座历史建筑并打造市民共享的文旅体验‌。活动由当地文旅部门组织,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包括非遗展示、文创展览和互动演出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动亮点纷呈‌:</p><p class="ql-block">‌非遗与文创市集‌:汇聚于氏面人、李氏糖人、满族剪纸等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的文创产品,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沉浸式体验‌:设置中秋游园会,包括15米长卷共绘“新清明上河图”、国宝少年说故事讲述活动,以及秘境露营区的咖啡周,营造全龄参与的互动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专题展览‌:主楼推出“国宝沉浮录——杨仁恺专题展”,通过影像和实物展示杨仁恺先生守护国宝的事迹,呼应其诞辰110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传承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不仅重启了老辽博的历史空间,还通过创新形式激活了城市记忆,将博物馆转变为“文化会客厅”,强化了文旅融合的社会价值‌。</p><p class="ql-block"> 它体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同时以年轻化方式吸引公众参与,为沈阳的文化地标注入新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对外开放的建筑内部举办的是“老物件”展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人物:汤玉麟(1871—1949),字阁臣,绰号“汤二虎”,奉天义县(今辽宁义县)人,奉系军阀核心将领,曾任热河都统、热河省主席等职,以勇猛善战但横征暴敛著称,晚年拒绝日伪拉拢,坚守民族气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汤玉麟</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政治人物、奉系军阀将领</p><p class="ql-block">汤玉麟(1871年7月—1949年2月),字阁臣,绰号二虎(一说大虎),籍贯山东掖县,奉天义县(今辽宁义县)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奉系军阀将领。曾任中国国民党热河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主委、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热河省主席。1</p><p class="ql-block">1917年汤、冯去北京参与张勋复辟失败,汤逃回原籍义县隐居。以后在张作相、张景惠、汲金纯和汤母的请求下,张作霖同意汤回省城。张、汤言归于好,张任命汤为东三省巡阅使署中将顾问。直皖战争发生后,汤任侦察队长,潜入北京活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汤任奉天陆军第11混成旅旅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汤作为总预备队率部驻守绥中待命。战后提升为第11师师长。郭松龄反奉时,汤作战勇敢,擢升第12军军长。不久出任热河都统,把守奉张西北大门。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汤玉麟、翟文选、常荫槐六人联衔发表易帜通电。汤玉麟升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热河省主席。1931年3月26日, 东北四省一市党务指导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汤玉麟、张景惠分任辽、吉、黑、热、哈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链接:《民国时期政治人物、奉系军阀将领</p><p class="ql-block">汤玉麟》点击<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P8jh2exo"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网页链接</a>观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在沈阳另一处“汤公馆”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71号,始建于1929年,建筑面积119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建筑坐东朝西,四周砌有3米多高的青砖围墙,大门为西向,通廊式,四根水泥柱直立于大门两侧,高大庄重,砖混结构,水泥抹面。主楼位于院子北侧,坐东朝西,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4层,地下1层,为欧式建筑。楼门在西侧,门前建有高大轩敞的雨搭,雨搭有四根水泥柱支撑,内有车道,正门两侧各有石阶;整幢大楼采用了方形结构,简约大气,门窗皆为木制,每层楼均设有独立的阳台。这处公馆建国后曾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的住所。此后,为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地址。2007年经改建后,于5月重新启用,为汤公馆食府和金帝会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公馆始建于1931年,为汤玉麟为其姨太太修建,但因其在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时出逃,未及使用便被日本关东军占领。</p><p class="ql-block"> 2006年修缮期间发现建筑基础存在沉降隐患,为此特别采用钢结构框架进行整体加固并加装玻璃保护罩。</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该建筑仍作为餐饮场所使用,是沈阳现存三处汤公馆中唯一开放公众参观的实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郑家洼子青铜剑墓陈列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p><p class="ql-block">沈阳市于洪区的遗址类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是以1965年发现的青铜短剑大墓(编号6512)为核心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杨士街。该墓葬经考古研究确认属于春秋末期,1985年被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升格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馆内展陈以墓葬原址为基础,展出797件出土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柄东北系青铜短剑。这些短剑采用分体组装工艺,具有T形剑柄与曲刃结构的特征,是研究东北地区青铜文化的重要实物证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馆址与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陈列馆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杨士街郑家三委青铜东巷23号,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平方米。其前身是1980年代建立的遗址保护馆,2016年经修缮布展后重新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馆舍直接建在6512号大墓发掘原址之上,形成"馆中墓"的特殊展陈形式。</p><p class="ql-block">墓葬发现于1965年,经考古学家研究确认属于春秋末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该遗址于1985年成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提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出土文物与特征</p><p class="ql-block">墓葬共出土797件随葬品,包含青铜器、陶器、石器等类别。核心展品为三柄青铜短剑,具有显著特征:</p><p class="ql-block">分体铸造工艺:剑身与剑柄采用分段铸造后组合成型,与中原青铜剑一体成型工艺形成对比</p><p class="ql-block">T形剑柄结构:柄首呈横向延伸的T形,便于握持发力。</p><p class="ql-block">双曲刃造型:剑身中部形成对称波浪形曲刃,兼具劈砍与穿刺功能。</p><p class="ql-block">其他重要文物包括成套青铜马具、骨制弓箭组件以及大量佩饰,反映出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运营管理</p><p class="ql-block"> 根据沈阳市"百馆工程"规划,该馆被列入国有陈列馆序列。实行预约参观制,观众预约后可免费参观。馆方定期组织专家开展青铜器铸造工艺复原研究,并开发系列社教活动。</p><p class="ql-block">交通方面可乘坐161、206、283路公交至大通湖街沈辽路站,或104、129、252路至仙女河路大通湖街站到达。</p><p class="ql-block"> 2020年疫情期间,馆方曾推出医务工作者免票政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