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从“五一”假期出门去添了一回堵,我便立誓假期不出门,即使出门也是家门口的水库,小土坡上面走走看看。这不,自先生带着公公去剪二水库逛了一圈,宛若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回来便讲个不停。</p><p class="ql-block">假期的剪二水库,碧水微澜,山色空濛,但与以往的“微风不燥,秋虫遍语”却大不相同----几台造型硬朗的无人机正在水库上空盘旋、起降,像几只不知疲倦的钢铁蜂鸟在“嗡嗡”作响,吸引着游人纷纷驻足。</p><p class="ql-block">因好奇心的驱使,第二天我也跟着走进了“剪二”。看着那升降起落的“大力士”,总觉的不拍几张照片实在可惜,便央求着工作人员允许我走进临时划出的作业区。</p> <p class="ql-block">凑近了看才发现,这些无人机与我们平日里航拍所用的“玩具”大不相同。它们体型更大,结构更坚固,旋翼卷起的风沉甸甸的,即使承载80多斤的货物,也丝毫不减力道。我从心底里赞叹:真是牛逼呀!</p><p class="ql-block">因为想了解更多,便走到了水库的另一端,与几位操控机子的小伙攀谈了起来。原来他们来自四川,是一个专门从事无人机作业的团队。在我们这儿,这样的工作大约要持续半个月左右。此刻执行的航线,是从剪二水库到远处的观音尖,一个来回大概十二分钟左右。由于山峦叠嶂,信号常被阻隔,加上航程超出覆盖范围,便出现了“一机多控”的现象。一架无人机飞出去,由A点的小伙操控,进入信号盲区后,便由早已守在航线中段或终点B点的另一位同伴接力控制,确保任务无缝衔接。我问起原理,他们告诉我:这类承重无人机,基本原理虽与拍照无人机相通,但性能却是天差地别,是专门用于山区物资运输的“大力士”。最重可达200斤!</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那儿,看着一架架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它们越过水库,翻过群山......直到慢慢的消失在白云深处,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最终被层峦云雾彻底的吞没,仿佛被大山悄悄的藏了起来。就在你以为它已迷失在群山深处时,那个黑点又执着地出现在了你的视线,由远及近,引擎的轰鸣声由弱变强,像一个完成了使命的忠诚信使,稳稳地回到起点,带上货物,又即刻开始下一次的远征。</p><p class="ql-block">来来回回,周而复始。看着这些不知疲倦的钢铁造物,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心中弥漫开来。我们时常谈论科技革新,谈论人工智能的崛起,担忧着多少传统岗位将被机器取代。而眼前的这一幕,将这种取代以一种更具体,更出乎意料的方式呈现在了我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一幕,我不由的感慨:随着社会的进步,被现代科技取代的,不仅仅是人工,还有那千百年来与山区运输紧密相连的伙伴-----驴子。</p><p class="ql-block">我刚说完,边上正盯着控制屏的小伙子便笑着接话:“可不是嘛!之前在老家峨眉山,有游客看到用驴子拉建材上山,转头就投诉他们虐待动物。后来好了,那片区域的活儿,全交给我们这些“铁驴子”干了,我们在那儿待了好长一段时间呢!。”</p><p class="ql-block">他语气很是轻松,甚至还带着点职业性的自豪,但那简单的几句话,却像一块巨石,在我心中激起了更大的波澜。游客出于善意的投诉,客观上却加速了另一种古老生存方式的退场。驴子,这个曾经在“蜀道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角色的生灵,似乎在双重夹击下,正慢慢从它熟悉的舞台上谢幕。一重是效率更高、不知疲倦的科技造物;另一重,则是来自现代文明中,那份或许有些“矫情”的“爱心”。它们失去了工作的价值,甚至连展现其工作伦理的机会,也在被默默的剥夺。</p> <p class="ql-block">回家的路上,先生和他新合的同学戏谑地谈论着无人机的效率:“这东西现在要是让它送点东西到你老家,不要半天,不要一个小时,两个来回,怕是十分钟就够了!”是啊!到观音尖来回只要12分钟,到新合,十分钟估计足矣!</p><p class="ql-block">我却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山影、有些笑不出来。科技的进步毋庸置疑地带来了便利,它翻山越岭,无视地形、将效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时代的洪流,无可阻挡,也让人欣喜。但那轰鸣的无人机身影,却总与我在武当山上看到的那一幕重叠:在陡峭的山径上,几头眼神空洞,但步伐却稳健的驴子,它们驮着沉重的货物,低着头,喘着粗气,蹄声嗒嗒,在山林小径上步履维艰。</p><p class="ql-block">无人机的精准与高效,是社会前进的方向:而驴子的喘息与蹄印,是文明路上的记忆。当“铁驴子”彻底取代了毛驴,我们得到的,是毋庸置疑的效率与便捷。但我们失去的,或许是一种与土地、与劳作相关的最原始的契约,是一份粗粝却真实的温度。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典型的写照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