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 称:一池清莲<br>美篇号:13928434<br>文 /图 :一池清莲<br>音 乐:流水(古琴独奏) <h1></h1><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时 间 的 拾 荒 者</b></span></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寻游西溪湿地洪园邬家湾古街</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一池清莲</b></div></b><br><h1> 我总觉得自己是个时间的拾荒者。而邬家湾古街便是我最钟爱的那片废墟与珍宝交织的场域。<br> 10月2日午后三时的秋阳,已褪去正午的锐气,变得醇厚而温存,像一盅浅金色的蜜酒,缓缓浇灌在这条老街上。我不是在行走,我是在“淘洗”。目光拂过一扇扇雕花木窗、一堵堵斑驳马头墙、一道道被岁月磨出包浆的门槛,如同在河滩上寻觅被时光冲刷了千百年的卵石与碎瓷。</h1> <h1> 这里的建筑,自各地迁建而来,它们失去了最初的烟火,却汇聚成一座更为宏大的叙事——“荆源访古”,一个露天的、可以走入的建筑博物馆。它们不再是孤立的宅邸,而是被重新编排的、关于“江南”的集体记忆。<br> </h1> <h1> 我迷恋那檐角的曲线,在蓝天的画布上,勾勒出最柔和的决绝;我沉醉于那漏窗的彼方,一瞥之间,框景了另一重院落的风致。脚下的青石板,缝隙里探出倔强的青苔,雨水的浸润与无数足迹的打磨,让它光润如镜,倒映着流云与飞檐的影子。</h1> <h1> 然而,时间的魔法在日暮时分才真正显现。当我从洪氏宗祠归来,天光已尽收,一片“魔术蓝”的天幕缓缓垂下。就在那一刻,华灯初上。</h1> <h1>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每一幢古建的轮廓都被暖色的灯光精准地勾勒出来,檐下、廊前、窗内,灯火次第亮起,仿佛为这些沉睡的古老躯体重新注入了温热的灵魂。白日里沉稳的木色,在灯光下泛出蜜一般的光泽;青石板路不再倒映天光,转而承载着一汪汪暖黄的灯影,蜿蜒向远方,如同一条流淌着黄金的河流。</span></h1> <h1> 我再次举起相机,记录下这古街的“第二重生命”。如果说白日的邬家湾是一部需要静心阅读的线装古籍,那么此刻,它便是一曲光华流溢的视觉交响诗,其夜色之魂,令人心醉神迷。<br> </h1> <h1><p> 漫步于此,是一种寻寻觅觅的甜蜜孤独。从日光到星夜,我仿佛见证了它从历史的沉思中苏醒,又在现代的灯火里安眠的全过程。</p><p><br></p><div> 2025年10月2日晚</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