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3日下午,我们跟随会务车从息县县委党校出发,前往濮公山地质公园。沿途经过信阳师范大学淮河校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和横跨淮河的大桥,车窗外的风景由城市渐变为田园,又由平原过渡到山影绰绰的丘陵地带。抵达景区时,天空阴云密布,却更添几分山色空蒙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中心旁的介绍牌上写着:濮公山位于息县城南4公里处,淮河南岸,古称浮光山、弋阳山,是大别山向北延伸的最后一脉。山映长淮,常有光影浮动,故得名“浮光”。这里曾因盛产珉玉而闻名,传说用此玉制成的棋子曾进贡朝廷。山体浑圆平缓,东西南北各约两公里,最高处不过150米,却因人文积淀深厚而显得格外峻伟。</p> <p class="ql-block">刚进景区,一块巨石碑便吸引了众人目光——“东南第一峰”五个大字赫然其上,落款竟是苏东坡。许多人围在碑前拍照留念。据说北宋年间,苏轼被贬岭南途经息县,登临此山,见山水相依、气象万千,不禁赞叹题字。虽无确凿史料佐证真迹,但这五个字早已融入山魂水魄,成了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文化印记。我也凑上前去,站在碑前拍了一张照,仿佛与千年前的文豪隔空对话。</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行,一座古亭掩映在绿树之间,飞檐翘角,绿瓦红柱,名为“东坡亭”。它建在天池畔的石阶尽头,静立于山崖之下,像是专为等候一段往事归来。亭中有人歇脚,也有人凭栏远眺。我坐在一角,听风拂过林梢,看水波轻漾,忽然觉得,所谓“诗意”,不过就是此刻的宁静与悠然。</p> <p class="ql-block">天池如镜,倒映着青山与云影。一湾碧水原是采石留下的深坑,如今却成了景区最灵动的一笔。紫红色的木栈道蜿蜒入水,通向对岸的亭阁。湖中野鸭嬉戏,划开一圈圈涟漪,惊醒了沉睡的倒影。山体裸露着岩石与泥土的肌理,却因植被渐复而显出生机。这山,曾被斧凿千疮,如今正以柔水与绿意慢慢疗伤。</p> <p class="ql-block">景区一侧,几座红砖砌成的圆柱形建筑静静矗立,那是由旧石灰窑改造而成的濮公山地质博物馆。黑铁楼梯盘旋而上,像一条通往记忆的通道。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这里曾是豫东南重要的建材基地,轰鸣的机械声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2012年全面禁采,生态修复才真正开始。如今,这些曾吞噬山体的窑炉,转身成了讲述山河变迁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景富夫妇站在临崖的石栏前合影,雨水刚停,地面湿润反光。他们胸前挂着红色证件,笑容温和而满足。这样的身影在旅途中屡见不鲜——不是为了打卡,而是想把一段共同的记忆,定格在这片重获新生的山水之间。</p> <p class="ql-block">立明站在东坡亭前,黑衣黄巾,神情从容。他选择了登顶的路,后来告诉我,山顶有两座亭子:翠景亭立于最高峰,可俯瞰天池、田园、东湖与远处的淮河特大桥;另一座拱翠亭,红柱灰瓦,檐角飞扬,柱上对联写道:“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那一刻,他笑说,像是走到了历史与自然交汇的节点。</p> <p class="ql-block">景胜也登了山,回来时兴致勃勃地说我错过了博物馆。他说馆内共三层九厅,不仅陈列上万件地质标本,还有VR体验和5D影院,能“穿越”到千年前的浮光山,看古人采玉、炼丹、行商。最打动他的,是关于濮公山得名的那段故事——唐代有道人濮濮隐居于此,采药济世,百姓感念,遂以“濮公”命名此山。一个名字,承载的不只是地理,更是人心。</p> <p class="ql-block">其亚站在“东南第一峰”的石碑前留影,围巾在风中轻扬。这块石头已不只是景点,更像是某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一座山的价值,从不只在于它的矿藏,而在于它能否滋养文化、安放灵魂。</p> <p class="ql-block">宜山和贤臣两位宗亲也在石栏边合影,一个围黄巾戴帽,一个穿蓝夹克挂证件。他们话不多,但眼神里有种沉淀下来的从容。或许对他们而言,这样的旅程,不只是观光,更像是一次对岁月与故土的回望。</p> <p class="ql-block">景区导览图清晰地标出了停车场、游客中心、博物馆、玻璃桥、观景台等设施。整个公园布局疏朗有致,山水与人文交织,旧迹与新生并存。走过的每一步,都像是在阅读一部立体的地方志。</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我久久不能平静。濮公山曾因开采而伤痕累累,天池是伤疤,红砖窑是印记,而今天的栈道、亭台、绿荫,则是疗愈的针脚。它让我想起老家的岠山、唐山,那些同样被过度索取的小山,如今虽已停工,却仍未真正“复原”。而濮公山告诉我们:只要愿意转身,绿水青山终会归来。</p>
<p class="ql-block">这不仅仅是一次游览,更是一堂生动的生态课。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在实地,一座山的重生,便成了时代最好的注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