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青岛老顽童一行的东北边境23日游,正好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前后,新航线领队为此安排参观了三处侵华日军罪行博物馆(陈列馆)。经过实地的参观学习,对过去书本上、媒体里了解的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进一步提高了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爱党爱国、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认识和信念,增强了自觉承担教育影响后代年轻人的思想与责任。</b></p><p class="ql-block"><b>参观的侵华日军罪行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1.“九·一八”历史博物馆(8月29日)</b></p><p class="ql-block"><b>2.“七三一”罪证陈列馆(8月30日)</b></p><p class="ql-block"><b>3.虎头要塞博物馆(9月9日)</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之际,馆址选择在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地处柳条湖附近,这里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1997年9月又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进行了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并由江泽民同志题写了馆名。</b></p> <p class="ql-block"><b>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按照预定计划,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沈阳城乡一夜之间被日军占领,随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是第二次世界远东地区最早形成的战争策源地。为了让子孙后代,永世不忘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耻辱,1991年沈阳市政府在“柳条湖事件”发生地南二百米处建起了这座陈列馆。</b></p> <p class="ql-block"><b>墙体上的文字↑:夜十时许 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 反诬中国军队所为 遂攻占北大营 我东北军将士 在不抵抗命令下 忍痛撤退 国难降临 人民奋起抗争</b></p> <p class="ql-block"><b>大型雕塑:国殇↑</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扩建后的博物馆馆,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博物馆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并以场景、雕塑、油画、国画和电脑触摸屏大屏幕等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全貌。</b></p> <p class="ql-block"><b>博物馆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2025年9月18日,以辽宁省委、省政府名义,在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博物馆基本陈列:“九·一八”历史陈列、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陈列和沈阳审判史实陈列。“九·一八”历史陈列以九·一八事变和东北人民抗日斗争为主线,分为六个部分:</b></p><p class="ql-block"><b>1.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介绍事变发生前的国内外局势与日本的侵华野心。</b></p><p class="ql-block"><b>2.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聚焦1931年9月18日事变本身及东北被占领的过程。</b></p> <p class="ql-block"><b>3. 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施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与文化奴役。</b></p><p class="ql-block"><b>4.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展现东北民众、爱国官兵及抗日联军等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抵抗。</b></p> <p class="ql-block"><b>5. 全国抗战的兴起:叙述“九一八”事变如何点燃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烽火,直至全面抗战爆发。</b></p><p class="ql-block"><b>6. 历史的反思: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警示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b></p> <p class="ql-block"><b>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b></p> <p class="ql-block"><b>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是一座遗址型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23号。该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等。</b></p> <p class="ql-block"><b>七三一部队始建于1933年,1935年在哈尔滨平房地区筹建生物武器研究、试验和生产基地。1945年败逃前夕炸毁部分建筑设施。1982年,七三一部队旧址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管理轨道,1985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证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更名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2015年新馆落成开放。</b></p> <p class="ql-block"><b>↑731部队本部旧址:占地面积约42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399平方米,砖混结构。本部大楼旧址包括与其相连的器材供应部和兵器库旧址,本部大楼当时被称为“一栋”,是七三一部队的办公楼,器材供应部和兵器库当时被称为“二栋”。↓</b></p> <p class="ql-block"><b>↓建筑布局:新馆采用半地下地景建筑形式,建筑面积9997平方米,展陈面积4500平方米。旧址核心区开放面积为25万平方米,主要旧址有本部大楼、“四方楼”细菌实验室、特设监狱旧址等31处。</b></p> <p class="ql-block"><b>陈列展览:基本陈列为《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分为日本侵华细菌战、七三一部队——日本细菌战的大本营、人体实验、细菌武器研制、实施细菌战、毁证与审判六大部分,通过照片、地图、场景复原和视频等方式,揭露日军战争犯罪行为。此外,还举办过《侵华日军细菌战档案史料专题展》等专题展览。</b></p> <p class="ql-block"><b>馆藏文物:截至2022年12月,拥有七大类近10万件馆藏罪证文物及史料,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207件,包括土陶制细菌炸弹复制品、实验用玻璃器皿、细菌培养箱、人体实验报告书等。</b></p> <p class="ql-block"><b>原石井四郎办公室↓</b></p> <p class="ql-block"><b>石井四郎(1892年6月25日―1959年10月9日),日本千叶县人,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日本陆军中将,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细菌部队首恶,日本战犯。</b></p> <p class="ql-block"><b>本部大楼与后面实验室等处的连廊,两边是死难者的名录。</b></p> <p class="ql-block"><b>电子显示悼念死难者的姓名</b></p> <p class="ql-block"><b>↑日本天皇关于在关东军建制……</b></p><p class="ql-block"><b>↓关东军关于建立731部队的……</b></p> <p class="ql-block"><b>人体实验记录和报告</b></p> <p class="ql-block"><b>毒气实验</b></p> <p class="ql-block"><b>冷冻实验</b></p> <p class="ql-block"><b>人体实验绘图记录</b></p> <p class="ql-block"><b>在中国各地进行的细菌战/实验</b></p> <p class="ql-block"><b>毁灭罪证</b></p> <p class="ql-block"><b>毁灭罪证炸毁的建筑房屋</b></p> <p class="ql-block"><b>战后美日的交易</b></p> <p class="ql-block"><b>战后的审判</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虎林:虎头要塞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虎头要塞遗址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西北山地中,中俄界江乌苏里西岸。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于1934年至1939年耗资数亿资金,秘密修建的地下军事要塞,总占地面积360平方千米,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等五个阵地组成。地下工事包含指挥所、发电所、弹药库等设施,配备40厘米口径榴弹炮,被日军自诩为“东方马奇诺防线”,旨在长期霸占中国,并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虎头要塞建设期间,日军强征10多万劳力全是中国人,有的是从关内及东北抓来的劳工,有的是中国军队的被俘官兵。这些人在日军枪刀的威逼下从事着非人的劳动,最后结局极不是被累死、饿死,就是被集体屠杀,竣工后又以庆功宴为名屠杀了幸存者。</b></p> <p class="ql-block"><b>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之战——虎头要塞歼灭战:1945年8月9日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对虎头要塞发动了总攻,日军守备部队没有得到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依然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至26日,苏军终于攻克虎头要塞,近1400名日军和要塞周边地区数百名日本开拓团及军属,除仅53人逃脱生还外,全部被歼灭。</b></p> <p class="ql-block"><b>因为1945年8月26日苏军攻陷该要塞的战斗,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仍在进行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导致二战实际结束时间比官方投降日(8月15日)延迟了11天,成为全球战场上的最后一战,因此也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b></p> <p class="ql-block"><b>虎头要塞遗址是在中国东部边境最早发现与最早保护的日军“筑垒地域”大型罪证遗址群,1987年部分修复了虎东山地下工事,并举办图片、实物展览。1999年4月,遗址博物馆开工建设,2001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展出了大量侵华日军的实物、罪证及苏联红军攻占虎头要塞的史料。</b></p> <p class="ql-block"><b>虎头要塞博物馆于1990年列入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遗址被省政府列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1945.8.8.苏联对日宣战 1945.8.9.苏联对日发动总攻 1945.8.15.日本宣布投降 1945.9.2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p> <p class="ql-block"><b>虎头塞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设备齐全,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军事设施现存遗址主要有火石山列车炮阵地、40厘米口径火炮阵地和加农炮、榴弹炮、野战炮阵地等,还有作战掩体,以及蜿蜒曲折10余公里沟通各要事工事的交通壕等。</b></p> <p class="ql-block"><b>地下隧道里有指挥所、发电所、弹药库、粮秣库、燃料库、兵营、将校营、医院、炊事房、浴地、厕所、上下水道及水井。从地下设施通向地面设有观测哨所、地堡、坚井、反击口、烟囱及通风口,出入通道的要隘处设有陷阱、射击孔等。</b></p> <p class="ql-block"><b>↓这张图片被编了一段故事,乐了一天,知道的人都懂。</b></p> <p class="ql-block"><b>↑虎头镇紧临乌苏里江,这里是乌苏里江的源头,还有292号界碑,界碑后的乌苏里江对岸便是俄罗斯。↓</b></p> <p class="ql-block"><b>本篇是东北边境游中的一篇,暂不编序号。</b></p><p class="ql-block"><b>谢谢你的浏览欣赏和关注!</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10月4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