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告竣 宗亲齐聚

妮子

<p class="ql-block">  公元2025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三),虎头岗杨氏(四知堂)祠堂修缮工程圆满完工,虎头岗和南坝宗亲数百人齐聚祠堂,举行落成庆典与宗亲联谊活动。</p> <p class="ql-block">  虎头岗杨氏祠堂历史悠久,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受损。经宗亲会发起倡议,族人踊跃捐资,历时数月精心修缮,祠堂恢复古朴风貌,焕发生机。</p> <p class="ql-block">  宗亲们按传统礼仪祭拜先祖,随后参观祠堂新貌,并召开座谈会共商祠堂后续保护与宗亲发展事宜,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p><p class="ql-block"> 锣鼓声震彻云霄,一头金狮踏碎晨光,在四知堂前腾跃,狮头轻点门庭,似在唤醒沉睡的岁月;身着传统服饰的女子翩跹起舞,水袖拂过雕花窗棂,与祠堂的木刻纹饰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宗亲扶老携幼而来,熟稔的乡音在庭院里交织。</p> <p class="ql-block">  先祖牌位前,烛火摇曳。宗亲们肃立祭拜,袅袅青烟里,仿佛能听见跨越百年的叮咛。</p><p class="ql-block"> 午后的阳光透过天井洒下,照亮一张张含笑的脸庞,孩童追跑嬉戏,老者围坐话旧,修缮一新的祠堂,终又盛满了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  此次修缮不仅重现了家族文化地标,更凝聚了全球杨氏宗亲的血脉亲情,为传承弘扬优良家风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祖德永存,愿虎头岗杨氏宗族,繁荣昌盛,枝繁叶茂,世代安康。</p> <p class="ql-block">附四知堂堂号来历:</p><p class="ql-block"> 四知堂源自东汉名臣杨震“四知拒金”的典故,是杨氏家族以“清白传家”为家训的宗祠或纪念建筑,象征清廉家风的文化符号,现多地作为廉政教育基地传承历史精神。</p><p class="ql-block">历史典故由来</p><p class="ql-block"> 四知堂的起源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名臣杨震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其举荐的县令王密深夜赠金十斤以谢恩,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一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严辞拒绝,史称“暮夜却金”。这一典故最早记载于《后汉书·杨震列传》,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永初四年》中进一步收录,成为儒家廉洁文化的经典案例。杨震后裔以“四知”为家族精神核心,衍生出“清白传家”的家训,并以此命名宗祠。‌‌</p> <p class="ql-block">族里辈分最高年龄最大长者东发公</p> <p class="ql-block">水球叔:这次家宴非常热闹,宗亲们有冇后悔参加?请提感言。</p><p class="ql-block">洪德叔:宗亲们晚上好,在今届理事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水球会长的带领下,完成了这次祠堂修缮工作,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宗亲们一致好评,他们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是福泽宗族,功德无量。为我们杨氏族人;承前启后、团结友善、发扬光大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以前斑驳的老屋到今天的巍峨祠堂,每一块砖瓦都凝结族人们的汗水,每一处的雕刻都承载着血脉的传承。我们这座寄托祖先的祠堂,不仅是缅怀过去的丰碑,更是播种未来的沃土。我们杨氏家族是有着厚重文化历史的,是划时代的延续,是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让我们继续演泽着家族的故事;传承宗德、从善美德、孝亲礼德。让我携手同行,共绘杨氏族人;青松不老,源远流长的美好画卷,最后祝福家族昌盛,户户平安顺遂!</p><p class="ql-block">东辉叔:各位宗亲晚上好,今天的聚攴情境,的确触使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更加懂得家族团结的力量,不管男女,只要有热心,我们虎头岗杨氏一定会更加发达兴旺,后浪推前浪。我们只要影响后辈,我敢断言!现在的琉璃瓦面,瓷砖地底,不会是一个句号,相信我们族后辈,会更有出息!会把琉璃瓦换成铜瓦!</p><p class="ql-block">腾生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虎头岗杨氏家族将以此为起点,砥砺前行,生生不息,创造出新的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