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钟灵山宝塔(又名钟岭山塔)是湘西自治州保靖县现存唯一的古塔建筑,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本地官员倡议修建,旨在“镇守文峰,昌盛士林”。</p><p class="ql-block"> 塔身呈正六边形,共七级,通体灰白,高约20-25米,底层周长23.58米,内部设有螺旋阶梯可达顶层。各层外檐原以青砖叠涩出挑,檐角曾挂铜质风铃(现已不存)。据碑文记载,塔由本地致仕官员发起修建,目的在于保护地方文脉,并纪念明代道士紫阳真人陈楠。</p><p class="ql-block"> 20世纪60年代塔顶遭雷击损毁,1978年局部修补塔檐。2002年保靖县政府启动整体修复工程,保留了原貌并复原了彩绘图案。 。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日常由僧人维护管理。 </p> <p class="ql-block"> 陈楠(号翠虚,又称陈泥丸)是南宋时期道教金丹派南宗第四代祖师,位列“南五祖”之一。他以符水制丸疗疾闻名,主张在世俗中清修,强调内丹与雷法结合的修道方式,对后世道教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陈楠出生于广东惠州博罗,早年以箍桶为业,后师从薛道光、薛紫贤学习太乙刀圭金丹法诀。相传他在黎姆山遇神人传授景霄大雷琅书,掌握雷法符篆,能驱邪治病。他开创“清修派”,主张独身清修、反对房中术,提倡“大隐混俗”,即修道者无需出家,可在世俗中修行。其学说强调内丹修炼与雷法结合,认为炼成内丹后可呼风唤雨、驱邪降魔。弟子包括白玉蟾、鞠九思等,其中白玉蟾继承其衣钵,使南宗形成较大教派。</p><p class="ql-block"> 陈楠著有《翠虚篇》《罗浮翠虚吟》等,其思想被收录于弟子著作中。他的济世行医事迹和清修理念成为后世道教南宗重要理论来源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