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管鹏</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丘北县民族文化传承展演中心 云南 663200)</b></div> 当春运的汽笛载着归心掠过960万平方公里的山河,当春晚的歌声伴着欢笑漫过千万家的窗棂;当塞北雪国的春联映红冻土,当江南水乡的灯笼点亮河津——在云岭之南的喀斯特画卷上,丘北正以梅香为笔、春韵为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新春答卷,共赴与祖国同行的盛世邀约! 这是大国新春的澎湃脉动——从北京中关村的实验室里“新春攻关”不停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工厂中“开门红”生产线轰鸣;从长三角的港口码头年货集装箱堆叠如山,到中西部的乡村集市里“电商直播”热闹开屏——中国经济的“新春活力”,正顺着高铁线路、物流网络,流淌进丘北的田间地头、厂房车间。 而丘北,早已把这份“活力”酿成了新春的甜酿:在133亿GDP的坚实基座上,规上工业以20%的增速续写“开门红”,光伏电站的面板在新春暖阳下折射出银亮光芒,新型储能试点的厂房里,科研人员坚守岗位调试设备;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辣椒深加工车间的“年货礼盒”正打包发往全国,万寿菊提取的天然色素,成了一线城市烘焙店的“新春限定”原料--“周末亲清约”的政企携手,让丘北的新春经济,始终踩着祖国发展的鼓点前行。 这是家园新春的诗意栖居——当普者黑的晨雾裹着早梅的清香漫过22.2公里生态步道,当智慧湖泊的监测仪闪烁着“优良水体”的安心数据;当桨板爱好者迎着朝阳划过平静湖面,当马拉松选手的脚步惊醒田埂上的春虫——丘北的新春,是“绿水青山”与“幸福生活”的完美交融。 你听!壮家山寨的铜鼓敲醒了春眠,阿妹们穿着绣花鞋跳起“水竹花伞舞”,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彝族村寨的“弦子舞”队伍弹响铮铮弦子、迈开奔放的舞步踏歌而来,花香伴着笑声飘满街巷;苗族花山节,人头攒动,斗牛场上,力量的角逐扣人心弦,尘土飞扬;非遗传承人把荷花扎染印上“福”字,让传统手艺变成新春最俏的文创——七个世居民族的歌声,在丘北的新春里汇成最美的交响,这交响里,藏着中华文化的根脉,也藏着丘北人的幸福日常。 这暖意,是3.8万脱贫劳动力的“新春行囊”——有人带着一年的务工收入回到家乡,给父母添了新衣服,给孩子买了新书包;有人成了“辣椒产业工”“万寿菊花匠”,在家门口就能挣到满意的薪水;电商直播间里,年轻主播忙着介绍“丘北特产年货包”,3000万的交易额不仅架起了山货出山的桥梁,更撑起了乡亲们“稳稳的幸福”;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春节不休假,忙着给缺水的村寨检修水管,忙着帮返乡青年对接创业政策——他们的脚步,踏亮了丘北每一个角落的新春希望。 这希望,是丘北大地上的“新春晨光”——三个高完中的校园里,留校的学生在图书馆备战高考,窗台上摆着老师送的新春福袋;“百县工程”医院的病房里,医护人员给住院老人端上热腾腾的饺子,讲解着医保新政的“春节福利”;居家养老中心的活动室里,老人们围着桌子写春联,墨香里满是“老有所养”的安心;“希望澡堂”的暖流依旧温润,4.5万孩童在春节前洗了热水澡,换上了新衣,脸上的笑容比灯笼还亮——这些细碎的温暖,正是祖国“民生至上”理念在丘北最生动的注脚。 从祖国的“乡村振兴”蓝图,到丘北的“绿美村庄”实践--你看那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成了“网红民宿村”,老房子翻新后挂着“新春客满”的牌子,村民们笑着说:“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日子比过年还红火!” <br> 从祖国的“生态文明”战略,到丘北的“普者黑保护”行动--你看那曾经的污水塘,如今成了“生态景观池”,春节期间游人如织,拍照打卡的游客说:“没想到冬天的丘北也这么美,这绿水青山真是宝藏!” 当师丘高速的春运车流载着归人驶向家的方向,当丘北机场的蓝图在新春里勾勒出更辽远的梦想;当跨境旅游的大巴拉着外国游客来赶丘北的“新春集”,当非遗旅游线路把壮家的春歌、彝族的弦子舞送到更远的地方--1397万的村级集体经济,是丘北乡村振兴的“底气”;99.6%的群众认可度,是丘北践行“人民至上”的“勋章”;而祖国的每一次向前,都为丘北的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力量! 这是丘北的新春,更是中国的新春--从漠河的冰灯展,到三亚的暖海风;从上海的外滩灯光秀,到丘北的田间春播图--每一寸土地都在新春里焕发生机,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团圆中积蓄力量。 这是丘北的新章,更是华夏的新程--从“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到“乡村振兴”的万家幸福;从“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到“共同富裕”的美好向往--每一个奋斗的身影,都在为祖国的明天添砖加瓦,每一个丘北人的梦想,都在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同频共振。 新岁的钟声已经敲响,春潮的力量正在激荡!让丘北的春汛,汇入祖国的江河;让丘北的奋斗,融入时代的华章!愿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愿美丽的丘北岁稔年丰、前程似锦!愿亿万人民在新春的暖阳里,向着更美好的明天--扬帆起航! <b>作者简介:</b><br> 管鹏,男,彝族,1978年12月12日生,现于丘北县民族文化传承展演中心工作(群文馆员)。酷爱文学、音乐和文化。长期扎根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写作题材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新闻、歌曲写作及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等。在《人民日报》、《歌剧》、《云南日报》、《云南民族》、《今日民族》、《民族音乐》、《民族时报》、《云南群众文化》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600余篇/首/则,受过多次表彰,有部分作品获奖。<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