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鲁迅博物馆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批名人纪念类博物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刚刚诞生,鲁迅夫人许广平即将鲁迅旧居按照鲁迅生前原样进行布置,并于当年10月19日鲁迅13周年忌辰开放,接待各界人士参观。1954年初,文化部决定在鲁迅旧居东侧筹建鲁迅纪念馆(后改为鲁迅博物馆)。195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鲁迅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包括《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p> <p class="ql-block">鲁迅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早年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后弃医从文,致力于以文学改造国民精神。1918年发表中国首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笔名“鲁迅”由此广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鲁迅生平陈列展,这里以时间为轴,用2000余件文物串联起鲁迅从绍兴少年到文坛巨匠的一生,更揭示着他为何能成为跨越百年的精神灯塔。</p> <p class="ql-block">“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p> <p class="ql-block">1930年鲁迅领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6年病逝于上海,数万民众自发为他送葬。</p> <p class="ql-block">“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 <p class="ql-block">鲁迅主要成就与作品</p><p class="ql-block">文学创作:</p><p class="ql-block">小说集《呐喊》《彷徨》揭露社会矛盾,如《阿Q正传》《孔乙己》。</p><p class="ql-block">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展现其哲思与怀旧情感。</p><p class="ql-block">杂文集《坟》《热风》等以犀利文风批判旧文化与社会弊病。13</p><p class="ql-block">思想贡献:</p><p class="ql-block">倡导“立人”思想,强调精神启蒙,提出“拿来主义”等观点。</p><p class="ql-block">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其杂文被誉为“匕首投枪”,深刻影响现代中国文学与思想。</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北京鲁迅旧居,和全面展示鲁迅一生的鲁迅生平大型展览厅,是鲁迅博物馆的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不只是保存记忆的地方,它更像是一座灯塔!</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4日,当我们第一次走进北京鲁迅博物馆,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有了具体的依托。</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是1924年至1926年他在北京的居所,为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院内保留着书房、卧室等原貌,陈设着他当年使用的书桌、藤椅等物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