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喜娘 喜气满满

徵馨

<p class="ql-block">喜娘 福州话叫“伴房嘛”。据说古代结婚的早,很多新郎还是娃娃,世事不谙,就要做新郎官了。于是,就有了“伴房嘛”这个职业的诞生。它的字面意思是“伴房嘛”,即要陪伴着新郎新娘,教新郎新娘行同房的事情,所以就叫“伴房嘛”。大概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有的地方都是这么叫的。六、七十年代,移风易俗风气较盛,男女结婚都以简朴为荣。有的人不办婚宴,扯了证请个糖,就搬到一起了:有的人参加集体婚礼,伴郎连一口水都没有喝,新郎新娘就算结婚了,总之结婚的形式很多,但都突出一个简单二字。到了八十年代,国家开始富裕了,物质开始不紧缺了,人们也没有再提倡办节约婚礼了。于是,喜宴流行起来了,而且越办越丰盛。跟随着市面上就出现了司仪和喜娘这二个职业。显然,司仪有点太高雅了,很难在民间流行开来,而喜娘似乎扎根在民间土壤里,生命力旺盛。它不但在城乡茁壮成长,而且还产生了很多喜娘行业的技巧。喜娘们聚在一起开展喜娘技巧比赛,当然这个技巧不是“伴房嘛”的技巧,而是说话的技巧,文艺表演的技巧等等,然后评出最佳喜娘。有的地方甚至还建立了喜娘协会等等等等。从此以后,喜娘的队伍不断壮大,形式也丰富多彩。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表演文艺节目的,形式多种多样,节目层出不穷。喜娘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今天的视频反映的是山区喜娘的一个场面。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说不定不久以后再看这段视频,又会另有一番感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