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北欧(5,斯德哥尔摩)

风无影

<p class="ql-block">从市政厅出来,我似乎已经深爱上了这座城市,虽然我对它的了解除了书本以外,感性的内容尚不及皮毛。斯德哥尔摩的美,在于它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底蕴与现代都市活力,建在14座岛屿和一座半岛上的城市,由70多座桥梁连接,水道纵横,古老的建筑与碧波荡漾的海水相映成趣,营造出独特的水上都市风貌。难怪它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也是斯德哥尔摩的一大特色,新城区的现代化建筑与老城形成鲜明对比。文化方面,斯德哥尔摩拥有众多博物馆和诺贝尔奖的关联,这些都是值得强调的亮点。这是在车窗内拍摄的瑞典商业银行。</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是各个欧洲城市招牌。这是斯德哥尔摩歌剧院,由于是在车内隔窗拍摄,角度和清晰度都差强人意。</p> <p class="ql-block">由导作为北欧专职导游,他的很多行程设计是值得点赞的。比如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斯德哥尔摩地铁。从我个人的旅游经验来说,如果有时间,尽量多地体验当地市民生活,是了解进而理解城市内涵的最好途经。但大多数旅游都是外立面打卡,浮光掠影不得要领。由此也凸显了由导的不凡之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距离市政厅不远的地铁站口,由此我们会造访几个漂亮的地铁站。斯德哥尔摩地铁久负盛名,它首先当然是一个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根据查询,地铁通车日期是1950年10月1日,目前有3条主线、7条支线,总长度约110公里,车站数量100座。数据看似乎并不特别惊奇。但它作为世界最长的艺术长廊和地下博物馆,却一直是世界地铁界一张闪亮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事后我做了功课,我们进入的地铁站是距离市政厅最近的Radhuset地铁站。是斯德哥尔摩地铁蓝线的一个站点。斯德哥尔摩地铁的设计有别于国内,它设计了三条主线(红,绿,蓝,还有7条支线)其中蓝线是艺术车站最集中的线路,三条主线在我们后面要去的T-Centralen车站交汇。</p> <p class="ql-block">Rådhuset地铁站被开凿在天然基岩中,具有原始的、洞穴般的外观,红棕色的墙壁让人感觉像是在地下洞穴深处,给人一种身处地球内部的奇幻感。这种设计在斯德哥尔摩隧道和地铁中比较常见。</p> <p class="ql-block">站内的灯光设计增强了这种戏剧性的效果,使整个车站更像是一个艺术装置,而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和芬兰赫尔辛基不同,毕竟斯德哥尔摩城市规模更大,地铁开通也更早,有严谨的闸门系统。</p> <p class="ql-block">地铁票可通过SL手机应用、自动售票机或售票亭购票。单次票在75分钟内可免费换乘。对于游客,24小时、72小时或7天通票是更经济便捷的选择 。我们当然用的是单次票。可以在一小时一刻钟内随意换乘。</p> <p class="ql-block">欧美城市地铁,几乎都是没有国人熟悉的安全门设计院,就像没有安检系统一个意思。</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担心过多的商业广告影响车站营造的的艺术氛围,地铁车站的广告牌非常有限。</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地铁年载客量约4亿人次,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拥挤。非高峰时段,站台上空空如也。</p> <p class="ql-block">我们每次乘坐都有座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除了出发时的Radhoset站外,分别去了不远的国王花园站和中心站,这两个也是最富盛名的地铁站了。</p> <p class="ql-block">国王花园站(Kungsträdgården)是斯德哥尔摩地铁蓝线上的一个站点,该站以其上方的国王花园命名,国王花园是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最古老的公园之一,与皇家宫殿相对。</p> <p class="ql-block">1977年,艺术家乌尔里克·萨缪尔森(Ulrik Samuelson)将国王花园站的地铁站台改造成了一个地下花园,采用了色彩斑斓的抽象设计,呼应了市中心附近的国王花园。</p> <p class="ql-block">站内有古典雕塑、罗马柱、黑白棋盘的大理石地面以及色彩斑斓的彩瓷拼贴,充满华丽的戏剧感。</p> <p class="ql-block">站内还保存着旧时斯德哥尔摩Makalös宫殿的遗址,萨缪尔森用50个面具和一尊战神雕像装饰了地铁站,并有一部分区域包含了这座被毁宫殿的部分复制品,以及其雕塑和装饰的铸件,仿佛是一个考古挖掘现场。</p> <p class="ql-block">车站内还设有一个钙化的树桩,这是为了纪念1971年为拯救国王花园中百年老榆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当时榆树因地铁站建设面临砍伐,抗议最终促使入口位置改变,该树桩也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另一个车站是T-Centralen站,它是斯德哥尔摩地铁系统的核心站点,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和独特的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该站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诺尔马尔姆区(Norrmalm),介于塞尔格尔广场(Sergels torg)和瓦萨加坦街(Vasagatan)之间。1957年11月24日开通,最初名为“Centralen”,1958年1月27日更名为“T-Centralen”,其中“T”是瑞典语“Tunnelbana”(地铁)的缩写。它是斯德哥尔摩地铁绿线、红线和蓝线的交汇点,也是斯德哥尔摩使用最频繁的地铁站。</p> <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最长的艺术长廊”的一部分,T-Centralen站的艺术设计独具魅力。艺术家佩尔·奥洛夫·乌尔特维特(Per Olof Ultvedt)以蓝色为基调,绘制了类似瓷盘图案的蓝色花朵和藤蔓图案,这些图案装饰在蓝线站台的墙壁上,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让匆忙换乘的人们能够放松心情。</p> <p class="ql-block">车站有三个不同层面的站台,其中绿线和红线的站台分别位于地下8.5米和14米的深度,上层为绿线北行和红线南行列车服务,下层为绿线南行和红线北行列车服务,方便乘客在相反方向的绿线和红线之间进行同台换乘;蓝线站台位于地下26至32米的深度,于1975年8月31日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限制,中心站的其他楼层我们没有多逛,经查还有一层是以橄榄叶为基本符号,体现奥林匹克主题的。</p> <p class="ql-block">午餐吃瑞典传统美食—肉丸餐,传统的瑞典肉丸餐会搭配奶油土豆泥、浓稠的棕色肉汁、越橘果酱和腌黄瓜。土豆泥的细腻顺滑、肉汁的浓郁香味、越橘果酱的酸甜以及腌黄瓜的爽脆清新,与鲜嫩多汁的肉丸搭配,形成了咸与甜、软与脆、浓与淡的完美平衡。肉丸通常由牛肉和猪肉混合制成,南部地区的肉丸可能会使用较多肥肉,越往北猪肉的成分越少。此外,浸泡过牛奶的面包或面包屑也是重要原料,能使肉丸松软有度,洋葱、鸡蛋、奶油、盐、胡椒粉、肉豆蔻等也是常见的配料。我们当天的早餐是在邮轮上享用的,至吃肉丸时大约应在6小时之前,饥饿总是最好的厨师,这顿肉丸餐简朴却足够美味。</p> <p class="ql-block">饭后接下来我们将前往参观瓦萨博物馆。导游在介绍行程时曾提到博物馆岛,我也想当然的以为(也许当时就没介绍准确?)那是我们前往的目标,事后发现博物馆岛并非瓦萨博物馆所在地,我们要去的是动物园岛。这是我们途经的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四大元素方尖碑”雕塑,因为没下车,也没看到另外两座。四大元素指“火,空气,水,土”,与中国五行“貌合神离”?</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的博物馆岛通常指的是船之岛(Skeppsholmen),岛上有瑞典东方博物馆、现代美术馆等多个博物馆等。而动物园岛在17世纪中叶曾是皇家的狩猎场,如今是斯德哥尔摩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岛上除了多个博物馆外,还有很多其他著名的历史建筑、咖啡厅和餐厅。这是北欧博物馆尖塔。</p> <p class="ql-block">早晨表姐发来视频,他们昨天已经到了斯德哥尔摩,还去逛了北欧博物馆。动物园岛其实就是我们凌晨在峡湾街远眺时右侧的迪沃尼游乐园所在的岛。只是游乐园在岛的南端,岛上其他建筑看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瓦萨博物馆(Vasa Museum)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动物园岛上,是一座专为展示17世纪战舰“瓦萨号”而建的专题博物馆。这艘战舰在首航沉没333年后被打捞修复,如今已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17世纪战舰,是瑞典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瓦萨号是一艘充满传奇色彩的战舰,其故事本身就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瓦萨号在1625年受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之命建造。原本设计为单层炮舰,但国王得知海上劲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后,强行下令改为双层,并加装了大量重型火炮。这导致船体上重下轻,稳定性存在严重缺陷。</p> <p class="ql-block">1628年8月10日,在万众瞩目下,瓦萨号开启首航,但仅航行约1300米后,就在一阵微风袭击下倾斜进水,迅速沉没在斯德哥尔摩港内,造成数十名船员遇难。</p> <p class="ql-block">沉没后,瓦萨号的具体位置一度被遗忘。直到1956年,海洋考古学家安德斯·弗朗热(Anders Franzén)凭借对海床的探测和研究,重新发现了它。由于波罗的海海水盐度较低,船蛆难以大量繁殖,瓦萨号的木质船体在海底沉睡了333年后依然保存得异常完好。1961年4月24日,在经历复杂的打捞作业后,瓦萨号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为一艘沉船建造博物馆,而且成了瑞典乃至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海外同学听说我会来斯德哥尔摩,首先推荐了这家博物馆),仅仅是因为这一点,也让我对之充满了期许。</p> <p class="ql-block">1620年代,瑞典和邻国丹麦处于激烈竞争时期。二国虽然都只能算欧洲二流国家,但因为地缘政治关系,相互之间一直在别苗头。总体而言,1628年丹麦在经济、军事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均优于瑞典,但两国都属于欧洲二流国家,受大国博弈影响较大。瑞典尚未开启其后来的军事改革和扩张时期,而丹麦的优势也局限于北欧地区,无法与欧洲主要强国竞争。</p> <p class="ql-block">作为维京人的后裔,瑞典当时的造船水平也全面落后于丹麦。尤其在船舶稳定性与结构设计方面是短板,而丹麦则凭借更先进的造船工艺,走在了瑞典前面。</p> <p class="ql-block">尽管沉船某种意义上是瑞典国家的“耻辱”,但现代瑞典人却化腐朽为神奇,不仅以先进的打捞工程的古船复建展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更创造了文创展览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本身就是为瓦萨号量身定做的家。建筑外观古朴简洁,内部则是一个高达数层的大厅,确保游客可以从不同高度和角度全方位观赏这艘巨舰。</p> <p class="ql-block">瓦萨号战舰本身是绝对的焦点,这艘十七世纪初期的战舰,虽然船体结构因为国王强力干预而出现谬误,但其建造水平和艺术价值依然具有无与伦比震撼力。</p> <p class="ql-block">宏伟规模:船身长69米,主桅杆高52米,重量达1200吨。站在船下,你能深切感受到十七世纪造船工程的雄心。</p> <p class="ql-block">浮动的艺术宝库:船体上装饰着超过700件精美的巴洛克风格木雕,包括雄狮、圣经英雄、罗马帝王等形象,金碧辉煌,堪称一座海上的浮动宫殿。</p> <p class="ql-block">模型上可以看出战舰各层船舱的工作分工。</p> <p class="ql-block">船尾部分,这里应该是博物馆的第三层。</p> <p class="ql-block">模型展示的船上火炮。</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雕刻。要知道这艘沉睡海底333年的老船,打捞出来后在修复过程中,98%的木质船身得以保留原貌,特别是这些精美绝伦的木雕。</p> <p class="ql-block">这是瓦萨号战舰的船尾装饰,雕刻极为繁复,融合了瑞典王室徽章、狮子、神话人物等元素,采用高浮雕工艺,展现了17世纪欧洲造船艺术的极致装饰风格,是北欧木雕艺术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历经300余年水下浸泡,木材和雕刻仍保存完好,博物馆通过恒温恒湿环境、专业防腐技术对其进行维护,让这一历史瑰宝得以完整呈现。</p> <p class="ql-block">雕刻色泽细节。</p> <p class="ql-block">从船尾看战舰的风姿。</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五楼可以平视战舰的甲板。</p> <p class="ql-block">维京人其实在造船技术上应该是最早突破瓶颈的,我们如今看到的海盗船影像(如好莱坞大片《加勒比海盗》等)船身的模型大多依据维京人的船型,难怪他们比大航海时代的南欧人早了约500年就曾到过美洲大陆,可惜当代人对此并不多提。</p> <p class="ql-block">维京人造的长船(Longship)多用于远洋探险、贸易和战争,船身狭长、吃水浅,可灵活穿梭于海洋与内河。典型的“龙头船”船头雕刻龙头,既具威慑力,也象征航海保护神。瓦萨号应该是借鉴了这一传统,但龙头变成了狮身。</p> <p class="ql-block">这是狮身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丰富的专题展览: 除了观看巨舰本身,博物馆还围绕它设置了多个精彩的专题展览,</p><p class="ql-block">船上生活:通过出土的实物和栩栩如生的人偶模型,再现了17世纪船员们在船上推磨、酿酒、擦拭大炮以及军官们谈笑风生的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打捞与保护:详细展示了从发现、打捞到后期保护的艰辛过程。为了保护这艘巨木船体,专家们曾用聚乙烯乙二醇溶液连续喷洒船体长达17年,以防止其干裂变形,这项工程堪称文物保护史上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离开瓦萨博物馆后,集合时间给没到,马上匆匆赶往不远处的北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北欧博物馆(Nordiska museet)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动物园岛上的一座博物馆,成立于1873年,由亚瑟·哈兹里乌斯创立,是瑞典最大的文化历史博物馆 。</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筑由伊萨克·古斯塔夫·克拉松设计,于1907年落成。建筑物风格取材自受荷兰影响的丹麦文化复兴建筑,而非瑞典传统风格。其中心为一巨大主厅,主厅中央有古斯塔夫·瓦萨国王雕像。</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专门展出瑞典从近代(1520年起)至今的文化史和民族志展品,拥有超过150万件展品。一楼展出瑞典农、牧、渔等方面的实物,以及少数民族拉普人的生活图景;二楼展出各地奇风异俗的有关物品和家用家具;三楼有乐器、木偶、玩具、上流社会人物的衣饰等;四楼为家具陈列厅,展出北欧文艺复兴时代、巴罗克式、洛可可式等各种家具。</p> <p class="ql-block">古斯塔夫一世橡木雕像:位于博物馆的大厅,由卡尔·米勒斯雕刻。古斯塔夫一世是瑞典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这座雕像不仅是艺术佳作,也象征着瑞典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博物馆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时间所限,没有能入馆详细参观。</p> <p class="ql-block">雕像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北欧博物馆前,是卡尔十世·古斯塔夫骑马雕像。它由古斯塔夫·马尔姆奎斯特创作,雕像中的卡尔十世·古斯塔夫身着戎装,一手拿着缰绳,一手持枪,展现出威严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卡尔十世·古斯塔夫是瑞典历史上的重要君主,属于瓦萨王朝。1658年他率领瑞典军队跨越松德海峡(大贝尔特海峡)的军事行动,这一战役是第二次北方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助力瑞典扩大了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势力范围。</p> <p class="ql-block">欧洲七叶树。它的叶片大而掌状分裂,果实外包带刺的硬壳,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常种植于公园、街道旁,秋季叶片会逐渐变黄,极具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花楸树。属于蔷薇科,叶片为羽状复叶,红色浆果成簇生长,不仅是良好的观果植物,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其果实可吸引鸟类等动物,在北欧等地区较为常见。</p> <p class="ql-block">欧亚花楸(也属于花楸属)。叶片和果实形态与花楸树类似,果实同样为红色小浆果,是北欧森林和城市绿化中常见的树种,秋季果实挂满枝头,景观效果极佳。</p> <p class="ql-block">瑞典人酷爱运动,这是街头的汉地雪橇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天入住的斯堪迪克斯卡霍尔门酒店(Scandic Skärholmen)。Scandic是北欧地区知名的连锁酒店品牌,以舒适的住宿体验和本土化服务著称。</p> <p class="ql-block">酒店窗外的城市界面。</p> <p class="ql-block">酒店内的酒吧。</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的沙狐球桌,很有古典意味。球台为木质结构,沙狐球运动是一种在欧美18-19世纪较为流行的休闲桌游,玩法是将球沿桌面推出,以球的停留位置计分。</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的SKHLM购物中心,正式名称为Skärholmen Centrum,是位于斯德哥尔摩西南部Skärholmen区的一个大型区域性购物中心。该中心就在我们入住的酒店边上。</p> <p class="ql-block">时值周末,购物中心周边一派休闲气氛。</p> <p class="ql-block">SKHLM购物中心并非主打高端奢侈品,而是以其亲民的价格和折扣优惠吸引顾客。特别是其内的Afound折扣店,作为H&M集团旗下成员,提供包括服装、配饰和箱包在内的多种品牌商品,折扣可达70%,是寻找高性价比商品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虽然周末,商场人流较大,但空间感仍然很好。北欧人强调的疏隔距离在商场设计时应该有考虑。</p> <p class="ql-block">各种冰淇淋。</p> <p class="ql-block">蛋糕柜台。</p> <p class="ql-block">鲜花店。</p> <p class="ql-block">购物中心边上的广场,旁边有大型超市。</p> <p class="ql-block">SKHLM购物中心所在的Kungens Kurva区域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区,毗邻全球第二大宜家商场。顾客可以将购物中心与宜家结合起来游览,一次性满足购物和家居灵感的需求。因为白天行程密集,大多数团友都在酒店休息,我们算是少有的光顾者。</p> <p class="ql-block">当晚表姐和老熊专程赶过来看我,可惜匆忙中竟忘记合影留念,第二天让表姐补了一张随手拍的照片,以作纪念。他们第二天周日下午将赶回南部的家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表姐航拍的她家周边的视频,看起来真是满满的田园风。</p> <p class="ql-block">周日一早的酒店早餐。水果很丰富。</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行程中坐车时长最久的一次。要从斯德哥尔摩横穿斯堪迪纳维亚半岛到达半岛西端的奥斯陆。</p> <p class="ql-block">各种奶酪火腿吃饱。</p> <p class="ql-block">补几张别人给我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短暂又充实的斯德哥尔摩之旅即将结束,而她在我心里的印象却如幻灯中一样一帧帧划过不肯结束。我珍爱老城(Gamla Stan)鹅卵石巷弄里凝固的时光,当教堂钟声敲响,阳光洒在彩色的窗台与静谧的广场,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七百年的故事上,宁静而深厚。更让我眷恋的,是整座城市弥漫的那种“不多不少”(Lagom)的生活哲学——人们在地铁艺术长廊里驻足沉思,在咖啡馆享受Fika的闲适,在森林与群岛间追寻自然,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让灵魂找到了栖息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宫崎骏笔下童话的原型,是诺贝尔智慧的殿堂,是维京勇士与北欧森林交叠而成的经典。在这里,每一个暮色中的港湾,每一盏秋夜里的灯火,都化作记忆中化不开的温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