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十月二日是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纪念日,一百多个兄弟院校发来贺信、几十位院校代表亲临现场热烈欢庆。天津大学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正式设立的公办大学,它还是以“兴学强国”为目的,孕育了无数推动国家发展的栋良之材的大学。</p><p class="ql-block">天津大学是1951年由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这两个古老的大学合并而成的以工科为主的大学。</p><p class="ql-block">本人1960年曾就读于河北工学院,院长是内燃机专家、原北洋大学校长潘承孝,院址是老北洋大学校园。亲身感受过北洋大学校园的氛围以及那些古老建筑、美丽的校园环境带给人们的温馨。借天津大学130周年校庆之际,回忆一下天津大学的发展历程,为诸位网友了解中国教育史提供一些参考。</p> <p class="ql-block">北洋大学的创建植根于清末“救亡图存”的时代浪潮。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认识到“师夷长技”需从教育根基做起,1895年时任天津海关道(海关关长)的盛宣怀上奏《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获得光绪皇帝的批准。同年10月2日“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挂牌成立。</p><p class="ql-block">建校初期,北洋大学便以欧美大学为范本,开创了中国很多“第一”:首次确立“分科办学”模式,设高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预科);高等学堂分律例、工程、矿物、机器四科,覆盖文、理、工、法等领域;首次采用“西式教学体系”,所有课程采用英文授课,聘请中外学者任教,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p><p class="ql-block">1903年学校更名为“北洋大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又更名为“北洋大学校”。</p><p class="ql-block">北洋大学的校址最初是位于海河岸边的博文书院,大体位置是:西临解放南路,东至海河岸边的台儿庄,北临南京路,南界绍兴道之间。1900年,庚子之变爆发,八国联军进占天津,北洋大学堂被德军占为兵营,学校停课,学校被迫迁到天津丁字沽重建。1903年学校主楼建成,开始复课。学校主门向东,校园北面、东面临弯曲的北运河,河岸上栽有成排的桃树和柳树,每至早春,河水碧波荡漾,河岸桃花盛开,柳枝搖抑,风光旖旎;运河沿岸美曰“桃花堤”。</p> <p class="ql-block">河北工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1903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委派天津知府凌福彭筹建“北洋工艺学堂”,凌受命后,详拟了《北洋工艺学堂暂行章程》共五章三十一条。选定天津老城东南角贡院草厂庵为堂址,申领经费36000两白银。</p><p class="ql-block">1903年3月19日学堂正式开学,袁世凯亲赴学堂视察。聘请日本工学士藤井恒久为教务长,天津诗人、书法家赵元礼为监督、庶务长。学堂先后在贡院扩建了楼房193间,并建了化工、机器实习工厂。1903年3月招收学生30名,10月招收37名,11月又招收新生共计140名。学堂实行双语教学,机器科、化学科为正科,以英语授;化学制造科、绘画科为预备科,由日语授。</p> <p class="ql-block">北洋工艺学堂1904年更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校”、“河北省立工业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1904年9月因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学生增加,房屋紧张,决定在天津河北窑洼孙家花园旁建新校址。1908年6月竣工,7月迁入新址,位置在今元纬路美术中学附近。</p><p class="ql-block">1929年学校升格为本科,更名为“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46年更名为“河北省立工学院”。1950年更名为“河北工学院”。1951年河北工学院与北洋大学合并成立天津大学,河北工学院的一些重要资源和师资都并入了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校址选在南开七里台,卫津路西侧。</p><p class="ql-block">1958年7月根据河北省委指示,决定重建河北工学院,院址在北洋大学校址。(註:河北工学院1962年更名天津工学院;1995年又更名河北工业大学)</p> <p class="ql-block">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这些栋良之才始终贯穿于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等关键领域,其中很多名人更是某领域的学术奠基人,现举几例:</p><p class="ql-block">(1)王宠惠~北洋大学首届毕业生(律例科),是近代著名法学家,是中国第一个大学文凭获得者。他参与起草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曾任民国政府外交部部长,司法院院长,还代表中国政府参与制定《联合国宪章》,他用法律维护了国家的话语权。</p> <p class="ql-block">(2),詹天佑~早年在北洋前身机构学习,后转赴美国留学。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之父,他主持筹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完全由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铁路。他的工程理念与务实精神与北洋大学“重实践,兴实业”的办学宗旨高度一致。</p> <p class="ql-block">(3),茅以升~北洋大学培养的工程巨匠。1916年从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专家“钱塘江无法建桥”的断言。茅以升还从事教育事业多年,曾任北洋大学校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4),孙越琦~北洋大学毕业,是中国近代采矿工程奠基人。</p><p class="ql-block">(5),杨裕民~又名杨彦伦,1906年入天津北洋工艺学堂,后又在直隶高等工业专科学校读书。他是中国造纸技术著名专家,他发名了芦苇造纸新技术,并免费推广全国。他还是著名抗日爱国志士。</p><p class="ql-block">(6),黄作孚~1907年毕业于直隶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化工专家。……</p> <p class="ql-block">附表一:北洋大学历任校长名单</p> <p class="ql-block">【附表二】河北工学院历届校长名单</p> <p class="ql-block">编纂 樵人 2025/10/0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