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龙湖的绿——一堂国庆节的自然课

扬媚

<p class="ql-block">十一国庆长假,我随游人奔赴云南红河州石屏县,只为探访那片被誉为“第二西湖”的异龙湖。作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这片距石屏县城东南约两公里的天然水域,藏着“三岛九曲七十二弯”的独特景致,早就让我心生向往。</p> <p class="ql-block">穿过县城的烟火喧嚣,异龙湖的轮廓在群山环抱间慢慢清晰。31平方公里的湖面铺展在眼前,平均4米的水深让它成为红河州最大的天然湖泊。出乎意料的是,国庆期间的异龙湖,并未被游人的喧闹淹没,反倒守着一份独有的宁静,像一位沉稳的老者,静静等候每一位访客。</p> <p class="ql-block">驻足湖边,最先撞入眼帘的是铺天盖地的绿——那不是城市公园里被修剪得规整的绿,而是带着野性与原始张力的绿。湖水清澈如镜,将远山、蓝天与流云尽数揽入怀中,恍惚间,我竟想起朱自清在《绿》里写的梅雨潭:“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可异龙湖的绿,又自有其风骨。它会随距离与光线流转变幻:脚下的湖水是透明的浅绿,水草在水底轻轻摇曳,连纹路都清晰可见;往湖心望去,是浓郁的碧绿,像一块被浸润得温润的翡翠;再远些,湖水与天际相接,晕成一片深沉的墨绿,藏着说不尽的奥秘。这般鲜活的色彩层次,远非教科书上的文字能描摹。</p> <p class="ql-block">乘一叶小舟向湖心划去,船夫的话语为这趟旅程添了几分趣味。他说,异龙湖在彝语里叫“邑罗黑”,意为“龙吐口水形成的湖”。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名字,让我不禁感叹少数民族对自然的浪漫解读——在他们眼中,每一片山水都是有生命的。</p> <p class="ql-block">湖的西岸立着三座小岛:大瑞城、小瑞城与马坂垄。船夫指着远处的大瑞城告诉我,唐代乌麽蛮曾在此筑城,那是石屏建城的开端;而小瑞城上的来鹤亭,是明清时便有的观景佳处。我望着那隐在绿意中的亭台,忽然读懂了“第二西湖”的美称——或许千百年前,也曾有文人墨客乘舟而来,在此把酒临风,将湖光山色揉进诗行。</p> <p class="ql-block">行至湖中央,船夫忽然抱起吉他,唱起了当地的海菜腔。清亮的调子在湖面飘荡,与桨声、风声、水鸟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这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远比录音里的旋律更动人,仿佛带着湖水的清冽与土地的温热,直直钻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异龙湖还是鸟类的乐园。我看见白骨顶鸡在水面轻快地滑行,红嘴鸥舒展翅膀掠过湖面,野鸭则成群结队地在水草间嬉戏。船夫说,每到冬天,更多红嘴鸥会从远方飞来,那时的湖面,会是一派热闹的生机景象。</p><p class="ql-block"> 只可惜我来晚了些,盛夏时海菜满湖、莲花盛放、芦苇成蓬的盛景已过,只剩零星几朵荷花在枝头摇曳。但我仍忍不住想象,七八月间,千亩荷池飘香,粉白的荷花在绿叶间绽放,那该是怎样一幅让人心醉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同行的朋友却带来了另一种思考——异龙湖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挑战。看着眼前澄澈的湖水,我忽然意识到,这片山水的美丽并非永恒,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的保护,从来都是一道需要用心作答的考题。而异龙湖的生态状况,正是我们与自然关系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船夫还说,湖的北岸有“末束晓雾”的奇景。每到冬季清晨,红日初升,湖面水汽蒸腾,白雾缭绕在山水间,宛如仙境。那是自然与地理的奇妙对话,让我想起课本里的知识,此刻却有了最生动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金色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像撒了一把碎金。我的异龙湖之旅也近了尾声,可心中的触动却久久未散。这趟旅程,让我真正懂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绿得醉人,而异龙湖的绿,多了一份高原的深沉与神秘。它不只是一种色彩,更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是自然的生机,也是对人类的提醒。</p> <p class="ql-block">返程的路上,我频频回望,看着异龙湖的轮廓渐渐模糊,却深深印在了心里。我想起专家的话,想起船夫的歌,想起那些自由的水鸟——真正的知识从不在书本里停滞,它藏在天地间,等着我们用双脚去丈量,用心去感受。</p><p class="ql-block">异龙湖的绿与静,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提醒我:人与自然,本该是这般和谐共生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