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王羲之故居——鲁之旅(2)

王子

9月24日上午,看过孔庙之后,信步向王羲之故居走去。小雨,我持伞至景区检票口,刷身份证入(60岁以上皆免票)。按逆时针方向逛了大小两圈,看了主要景点和展馆,扑捉到了几则重要信息,拍了几张有代表性的照片。 曲水流觞 <b>镌刻《兰亭集序》的石碑</b> <div> <b>王羲之塑像</b></div> <div>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br>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今临沂故居内的洗砚池是仿造)。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div> <b>王献之塑像</b><div><br></div><div>故事:<b>一点似羲之</b></div><div><br></div><div> 该故事源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历史典故,其名称出自王献之母亲郗氏对其书法练习的评语:“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意指经过长期苦练后仅有一笔达到父亲的水准 。 该典故讲述了王献之自幼随父习书,因天资聪颖渐生骄矜。其母以“写完十八缸水方能精进”激励,王羲之则在审阅其习作时,仅在“大”字下添点成“太”字,暗示范本差距。献之五年后携作品求教,母亲指出全篇仅所添之点与父亲神似 。这一细节成为典故核心,体现书法学习中积累与磨砺的重要性。 典故记载王献之最终坚持用尽十八缸水研墨练字,书法造诣趋近其父,两人并称“二王”。该故事通过父子传承与苦练过程,形成中国古代艺术教育的经典范式。后世常以“三缸水”“十八缸”等意象强调勤学精神,并在文学创作中赋予其现代情感诠释。</div> 王姓来源于“姬”姓 <b><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333333">知识外延:</font></b> ‌ ‌ <font color="#333333">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是同根同源的王姓士族分支,均起源于战国时期秦朝名将王翦的后代,秦朝灭亡后因避祸分家而形成:王元迁居山东琅琊开创琅琊王氏,王威留守山西太原开创太原王氏‌,两者共享姬晋(太子晋)的祖先血脉,但发展轨迹和显赫时期不同。‌ <br> <b>共同起源与分家背景</b> 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根源可追溯至战国末期秦朝名将王翦(王离之父),其家族为周王室后裔。秦朝灭亡后,王翦之孙王离在战乱中被俘,其子为保全家族分家迁徙: ‌王元迁居琅琊‌:长子王元率家族迁至山东琅琊郡(今临沂),奠定琅琊王氏基业,后世以王吉、王导等为代表,在东晋时期达到鼎盛。‌ <br>‌ 王威留守太原‌:次子王威定居山西太原郡,形成太原王氏,早期发展较缓,至隋唐后逐渐崛起。‌ <br> <b> 发展轨迹与差异</b> 尽管同源,两分支在历史进程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br> ‌ 显赫时期‌: 琅琊王氏在东晋南朝时期最为显赫,以王导、王羲之为代表,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成为“王谢袁萧”四大贵族之首。‌<br> 太原王氏在隋唐后逐渐兴盛,宋代成为王姓最声威赫然的郡望,代表人物如王夫之,但政治影响力不及琅琊王氏。‌<br>‌ <b>文化认同‌</b>:两分支均尊姬晋(太子晋)为始祖,共享“太原王氏”的文化符号,部分琅琊王氏后裔自称“太原王氏琅琊堂”,体现宗族认同。‌<br> 太原王氏分支更复杂,衍生出三槐王、开闽王等支系,而琅琊王氏在东晋后逐渐融入普通士族。‌ <br> <b> 历史影响与关系本质</b> 两分支的关系本质为‌同源分流的士族共同体‌: ‌血缘纽带‌:王元与王威为兄弟,分家后各自繁衍,但族谱记载均以王翦为共同始祖。‌<br>‌ <b> 互补性‌</b>:琅琊王氏以政治与文化见长(如书法、儒学),太原王氏以学术与地方势力著称(如王充的《论衡》),共同塑造了王氏家族千年传承。‌ </font><br><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游览收获:知道了我们王氏家族和琅琊王氏家族同宗同族,皆王子晋后裔。我们是王氏太原分支,他们是王氏琅琊分支。俗语云:500年前是一家。可能更早一些。</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br></b></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 作者简介:</b></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王克敏,笔名王子,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作协会员。</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