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的几天,我都在与牙疼搏斗,严重时我就躺在旅店呻吟,脑补同伴们的游玩;轻松点就忍痛与同伴出行。同伴们非常体贴地把重要景点尽量留在我们一起出行的时候,但是我得承认,因为体力虚弱,我没有很仔细地欣赏这些寺庙,有点遗憾。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是大同古寺的精华之一,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 。华严寺的珍贵在于它是我国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建筑群,距今900多年。寺庙坐西向东(与常见的坐北朝南的汉族佛寺不同)。华严寺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上华严寺的山门,门口是精雕细琢的清代木雕,还有这个古朴稚趣的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过殿抱厦的梁柱,明显修补的痕迹。我居然没有拍下过殿,真是无语。</p> <p class="ql-block"> 这个应该是普光明殿,又称过殿的图片,从网上下载的。</p> <p class="ql-block"> 这座线条简洁大方,气势雄浑的单檐庑殿顶大殿就是华严寺上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重建于金天眷三年(114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建筑面积1443.5平方米,基</span>本上保留了辽代风格,是中国现存辽金佛寺中最大的殿堂。它的月台虽然宽敞,却也难以将大殿整个收入镜头。这里能看到它的壶门牙子,也是难得见到的真品实例。</p> <p class="ql-block"> 上寺大雄宝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大的琉璃鸱吻兽(4.5米)。这一个是金代遗留。</p> <p class="ql-block"> 这一个是清代补制的,颜色更鲜艳,形制也稍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 殿内佛坛上供奉五尊主佛、六尊胁侍菩萨,中间三尊主佛是木质金身,两侧主佛为彩塑,皆为明代作品。几尊主佛都坐在楼阁状的底座上,比较少见的。后壁有清代壁画,不过不能进去观赏。殿内上部藻井华丽繁美,形制多样,也属难得。</p> 大殿两侧各侍立的十尊共为二十诸天,每尊彩塑均向前倾斜15度至19度。这种极具力学技巧的设计,既表现了对佛的虔诚和崇敬,又不失威武之势,属明代雕塑中的精品。 <p class="ql-block"> 大殿月台前,左右分别列珈蓝殿、祖师殿,又对列文殊阁、普贤阁,多为清代建筑。</p> 若阳光明媚,寺中风景必定胜佳。 <p class="ql-block"> 华严宝塔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的。木塔平面呈方形,包括塔刹在内总高43.5米,为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每层面宽、进深各为三间,均按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p><p class="ql-block"> 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很受游人欢迎。</p> 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是华严寺中年代保存最久远最完整的辽代原物,也是坐西朝东。 <p class="ql-block"> 这其实是是一座藏经殿,殿内藏经柜做成天宫楼阁样,还有明清时代藏经一千多部。</p> <p class="ql-block"> 殿内还有辽代塑像三十一尊,但是殿内光线较暗,很难看清细节,更不好拍摄,有兴趣可以去看网上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方门上刻着“拈花笑”,联语曰“花开见佛留心印,米香传衣续祖灯”,佛音古意就这般随意散落在古寺院落间。</p> <p class="ql-block"> 大同善化寺,俗称南寺,据庙碑记载: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更名大普恩寺。金代圆满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赐该寺“善化”,而且寺院作为官吏“习仪之所”,建立“僧纲司”管理全城僧众。善化,比喻佛法如流水,万物入水而鲜洁,以此教化人们“向善”,此名沿用。</p><p class="ql-block"> 善化寺是中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其中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金代的天王殿、普贤阁,三座庑殿顶、四座辽金建筑保存于一寺之内,体现出唐宋、辽金时期建筑的演变和发展,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建筑承唐启宋的这一重大过渡与转变,所以具有特殊的意义。</p> 善化寺门前立有一座五龙壁,原是大同城南兴国寺的照壁,1980年乔迁至此。壁面用五彩琉璃镶砌,上面浮雕着五条四爪巨龙。比较特别的是中间的龙面朝向正北,即垂直于壁面的方向,是为正龙。而正龙按理说是只有皇帝、佛祖释迦牟尼才能用的(代王府的九龙壁都没能用),这兴国寺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能用正龙? <p class="ql-block"> 这是山门,也是天王殿,为金代遗构,单檐庑殿顶,看到它就想起华严寺的大雄宝殿,同样的线条简洁,气势雄浑。</p> 天王殿内自然有四大天王,这是西方广目天王,他一手执蛇,一手持珠,护持西牛贺洲。眼前这位天王“眼睛瞪得像铜铃”,持珠的手像是在比“OK”,也在近几年成了网红。 这是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塔(自唐以后,以往是执伞或幡为多),护持北俱芦洲,“多闻”指其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看他仿佛智珠在握的样子,不负“多闻”之名。 <p class="ql-block"> 眼前是三圣殿,金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单檐庑殿顶建筑。屋檐处巨大的斗拱活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据说这种斗拱在辽金后几近绝迹,目前仅能在山西的一些建筑上找到。</p> <p class="ql-block"> 三圣殿内采用“彻上露明造”,交错纵横的梁架结构全部展现在人们眼前。梁上雕花精细,图画繁多,还有某某造的字样清晰。下面的泥塑为明代造像,中间的毗卢遮那佛作单手说法印,左侧为普贤菩萨,右侧为文殊菩萨,夹在其中的胁侍菩萨尺寸较小,肤色雪白,童颜,其中一尊手部有缺失。</p> <p class="ql-block"> 殿内两侧均有碑刻,这是《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即寺内最著名的朱弁碑。朱弁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叔父,1127年朱弁任通问副使,于金西京(即大同)被羁押,在善化寺被关了整整14年,最后宋金议和,这才把他给放回去了。这篇碑记就是他被幽禁在善化寺时,应寺僧圆满大师之邀,为寺院的重修所撰写的。碑文用颜体写就,不仅书法雕刻技术精湛,而且碑文内容翔实生动。</p> 这座精致端庄的阁楼是普贤阁,面阔、进深均为三间,为重檐九脊顶,是金人模仿辽构样式的经典实例。 注意注意!颜真卿所书,宝贝呀!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乃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为单檐五脊的庑殿顶形制,作为辽代建筑,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p> <p class="ql-block"> 这座大雄宝殿与华严寺的大雄宝殿如出一辙,别的地方很少看到规模如此宏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那种难以言说的震撼又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这时一个着古装的少女提裙缓缓而过,恍惚间仿佛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一千多年前。</p> <p class="ql-block"> 入殿的门上雕出连续的弧形,这个叫壸门(也与华严寺大雄宝殿一模一样),这个壶字,音同“捆”,是指佛教常用的佛龛,佛教建筑中为显示尊贵常在入口处作此样式。现存世的实例不多,华严寺、善化寺是其中两处。</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采用“减柱法”,内部空间宽敞,视野很少受遮挡。</p><p class="ql-block"> 殿内正面塑五方佛,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包括东方不动如来,南方宝生如来,中央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唐宋(金同期)两代,密宗较为盛行,故善化寺大雄宝殿按照密宗规制供奉五方佛。</p> <p class="ql-block"> 顶部是华丽的斗八藻井,中央背板上绘有“金龙戏珠”图案,四角则为凤凰。除了中间有藻井和方块状的平棊以外,顶部其他区域和三圣殿内一样为“彻上露明造”。</p> <p class="ql-block"> 临走前被山门上的对联吸引:“九百年风云变幻宠辱不惊静观世变“,”七王朝岁月沧桑沉浮无意闲看人忙”。今古多少事,尽在不言中!</p> <p class="ql-block"> 代王府九龙壁,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邸照壁。府邸于明崇祯末年毁于兵火,唯九龙壁幸存。照壁下部为琉璃贴面须弥基座,束腰部分雕刻狮、象、麒麟、鹿、飞马等动物图案,壁身正面雕刻九条巨龙翻腾于云海中。没看出什么特别之处,到此一游吧。</p> <p class="ql-block"> 更喜欢大同的善化寺,因为清早去,人比较少,更能体会古寺的风韵。古寺沧桑,岁月如书写在它的屋脊之上、基石之中,让后人缅怀景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