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医院百年历史考

半角斋

作者:张业新<br>上海市江湾医院始建于1952年,落成于1953年9月。然而,在江湾的行政区划里,创办中医诊所、举办医院的历史可追述至100年前,甚至更早。<br>江湾,1958年以前的区划范围,东起黄浦江,南至今周家嘴路一带,西沿俞泾浦,北至西塘桥。而大约100年前的江湾,则指江南嘉定府所辖的江湾古镇一带,也是现在江湾医院的所在地。<br>江湾古镇形成至今,大约1000多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里的祖传中医诊所、西医时疫戒烟(指大烟)等机构十余家,在当时的上海地区当属“密集”。从民国十年(1921年)“大场人因为当地有了惠济医院而说的:有病再也不用往江湾、上海跑了,家门口可以看病”,印证当时江湾的诊所医院可以与上海(这里指旧时上海的租界地区)相提并论了。<br>黎民聚居之地,必有中医,也会有名医。明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大疫,横尸填河,不可以舟”;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民大疾大疫,时米石银五两,麦二两,。。。。。。”;清乾隆年间(1777-1786年),连续四次大疫;道光年间(1821、1822年)连续两次大疫;同治三年(1864年)大疫流行,中医挺身而出,以岐黄医术“施医给药,全活甚众”。<br>百多年来,岐黄之人殷铭祚、高鏊、傅璪、李恬、俞嘉言、张荣新、胡云、钱选青、瞿德明、儿科名家徐小圃等众名医悬壶济世、著书立作。<br>江湾乃医林藏龙卧虎之地,素有“中医之乡”美誉。蔡氏数代,以妇科称雄沪上;儿科徐小圃乃海上名家,以善用麻黄而有“徐麻黄”之雅称;庄培卿、朱鼎新亦是医坛斫(zhuo)轮老手。<br>先世业女科的蔡氏始祖蔡杏农,从大场迁江湾,至四世传人蔡砚香,名益著。其子蔡小香于光绪年间,设诊所于上海老闸万福楼后街(今北京东路596弄),为当时沪上四大名医之一。<br>蔡小香之子蔡香荪(1888-1943),肄业于同济医工学堂,继承祖业,民国元年(1912年)创办江湾救火会;民国十三年(1924年),与朱子云、王汉礼、徐可陞等人捐资,集资创办“江湾暑天医院”,为江湾一方防疫做出贡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一二八”抗战一年后,疫病流行,蔡香荪又集资并捐巨款,创建“江湾时疫医院”,被推为董事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又筹办难民收容所,成立红十字急救队。据沈逸史、鞠梅卿提供,蔡香荪曾不止一次营救中共地下党员和爱国人士。<br>1924年创设“江湾暑天医院”;1933年,创建“江湾时疫医院”; 同年民国政府上海市卫生局在此设立江湾卫生事务所,1937 年成为上海市政府指定的戒毒所之一;1949年以后的新中国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经验并与国内具体情况结合,社会上的个体开业医务人员,包含祖传的名中医,在政府号召和卫生机关领导下,根据自愿原则,组建江湾镇联合诊所,后改称宝山县江湾镇卫生院,主要任务是负责地域内的基层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195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需要扩充公费医疗的病床任务”, “上海市江湾医院”落成,由经历 “二六”大轰炸抢救伤员的江湾区卫生防疫站的鞠洛夫,担任首任院长。在第二军医大学的协助下,吴孟超、张晓华、张钟祥、邓影连等新一代名医开创了西医内科、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等西医科室。江湾镇的钱选青、瞿德明等祖传名医坐诊中医内科、中医伤科。<br>1984年,上海市行政区划调整,江湾医院划归虹口区管辖,之后江湾镇卫生院被合并至江湾医院,昔日联合诊所的祖传中医随之传承,蔡氏妇科传人倪鸿珠医生曾在江湾医院开设中医妇科门诊, “送子观音”享誉沪上。<br>自1924年蔡香荪等人集资创办“江湾暑天医院”始,江湾镇历史上有了第一家以地名“江湾”冠名的医疗机构。其后,虽然历经战乱沉浮,祖传中医仍悬壶江湾。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又在江湾设立上海市江湾医院,第二军医大学的现代医学传授,蔡氏妇科衣钵传承,一以贯之。今天,崭新的医疗康复一体化的江湾医院,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不仅现代化体系完备,悬壶济世的办医理念也是百年相承。<br>江湾医院传承百年,历史可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