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中秋节了,想来吃过的月饼也是多种多样。有传统的五仁、青丝玫瑰,有广式和港式,还有巧克力冰淇淋月饼。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很差,不记得从几岁起可以吃上月饼,好像是一块月饼兄弟姐妹分着吃,父母根本就没吃到。但中秋节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妈妈蒸的糖饼。</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临近八月节,妈妈总是提早准备好白面、红糖、芝麻等食材,因为平时根本没有大米白面可吃。靠着爸爸微薄的工资,养活五个孩子的七口之家,常吃的是棒子面饽饽、高粱米饭,少菜少油,粗粮光在嘴里转就是不往下咽,还有用各种豆子做的杂面——全家人晚饭就是一大锅稍有点菜的杂面汤。</p> <p class="ql-block"> 早早的,妈妈拿出放置很久的或许是从邻居家借来的面肥,用刀切开或用水泡开,和好面放在一边发面。发好的面加碱面用力揉匀,拍一拍,啪啪的声音是碱大,砰砰的声音是碱小,介于两者之间才合适。醒面的功夫,妈妈搬来面板,把面口袋翻过来,用苕帚一下下把粘上的面扫干净,收集起来做簿面。然后把炒熟的芝麻用擀面杖轻轻擀碎,加入红糖。这时如果有孩子在身边,会得到一小捏芝麻糖馅,那真是又甜又香。糖馅要加少许白面,蒸熟后的糖饼才不会流汁。</p> <p class="ql-block"> 开始包糖饼,揪剂子前先揪下一块比面肥大一些的面放在一边,过后还给邻居或以后再用。剂子大小均匀、大小面片擀均匀,先把小面片包馅摊薄,放在撒上馅的大面片上,再加上一层馅,盖上大面片,周边压实,用大碗切边。包好后的糖饼,一个个放在大锅里蒸熟。稍凉后切成块:一层层发面一层层红馅,色泽分明;面香、糖香、芝麻香混合在一起,沁人肺腑。有没有鸡鸭鱼肉不重要,单是一块块糖饼,终成小时候中秋节抹不掉的快乐记忆!</p> <p class="ql-block"> 后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可不管是在饭店吃还是在家吃,不管是有什么月饼、水果、坚果,不管是在父母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还是在兄弟姐妹们奔波忙碌的小家庭,妈妈总会操持着蒸糖饼,孩子们也总能吃到天底下带有妈妈(奶奶、姥姥)味道的最爱美食。也只有糖饼才是妈的手艺、家的味道、节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糖饼,已经成为传家的必备重要美食,妈妈的孙辈超爱,曾孙辈也一定都超爱。随之继承的是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和乐观向上的美好家风。想爸妈的在天之灵也会很欣慰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