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家庙 千年传承

彩霞满天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彩霞满天</p><p class="ql-block">美篇号码:2721875</p> <p class="ql-block">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以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纪念孔子的活动在历朝历代都被视为一件要事,人们往往都会选择将其放在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孔庙中举行。</p> <p class="ql-block">八月七日,从磐安西产回东阳,田螺姐姐临时提议去游览榉溪古村,我们欣然前往。榉溪古村不仅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还保存了完好的孔氏家庙。家庙必须是有皇帝的御赐才可以建,因此它的认定也充满了传奇,是原东阳文化局局长洪铁城先生经过长达十七年的努力,拿出了足够的证据,得到了文物界三位泰斗的支持,最终被认定为第三个孔氏家庙,因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它就成了磐安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有人诗赞之。“圣地南宗照古今,榉溪幽境耐千寻。清吟儒学虹光灿,雅量深山揽韵沉。”(张可全)</p> <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一样游览了古村后,我站在孔庙前的大操场上,初秋的阳光很辣,城里40度的高温,这里我没感觉到酷热,应该是地处山区,周围群山环绕,植被茂盛的缘故吧。孔庙坐南朝北,朝着孔氏故土的方向,操场的北边是榉溪,水特别清澈,溪里的小鱼在欢快的游动。站在操场往北看,蓝天白云晴空万里,还有那青青山峦,最惹人注目的是那棵树龄127岁的紫薇树,枝繁叶茂,繁花似锦,它的花是淡黄色的,很少见,跟村民一起守护着家庙。</p> <p class="ql-block">孔庙始建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但仍保留宋、元、明时期的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该建筑群坐南朝北,以中轴线贯穿布局,占地836.22平方米,由门楼、戏台、天井、前厅、穿堂及两小天井、后堂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建筑群历经元、明官府维修及清初重建,现存主体结构完整,整体背倚钟山、面朝榉溪,展现了中国传统祠庙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空间关系。</p> <p class="ql-block">(家庙正面图)</p> <p class="ql-block">家庙八字门,门楼高大壮观,令人肃然起敬。虽然历经岁月侵蚀,门楼上的匾额"孔氏家庙"四个大字仍然依稀可辨,正厅明樑上雕刻的双龙戏珠彰显着家庙特殊的地位,大厅,至今保存留着宋、元、明、清不同时期样式的元素,诉说着家庙的风雨沧桑。</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孔庙门楼,入眼就是《榉溪礼赞》人间桃花源的赞美木匾,182字的匾文,将榉溪古村的风土人情,精神风貌,建筑特色,地理优势等等都介绍了。</p> <p class="ql-block">我从北边门楼往左转,当视线开阔后,孔庙的布局就一目了然。门楼采用三柱穿斗结构,戏台为轩阁式结构,前厅、后堂为五开间,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p><p class="ql-block">六列柱子把孔庙给撑了起来。前厅左右两间横梁上分别挂着衢州孔氏和曲阜孔氏赠送的木匾,分别书写着“衢婺同宗”和“泗婺同源”,前厅中间的木匾写着“万世师表”,表明了全国孔氏是一家,孔子是万师的表率。</p> <p class="ql-block">家庙主体结构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檐柱牛腿雕刻人物故事与瑞兽纹样,门楼正门悬"孔氏家庙"匾额,后堂祖龛悬挂"如在"匾,体现祭祀功能与儒家礼制。有人以诗赞庙:“家庙光宗承祖训,思堂耀世续先贤。千年红豆观荣辱,当代廊桥证变迁。‌”(不知名)</p> <p class="ql-block">家庙第一进是门楼和戏台,整个家庙建筑最精致的就是戏台。它的木雕和彩绘都让人叹为观止,台柱、台廊、台檐、台顶、台脚和牛腿,无不彰显精湛的工艺和构思,阳光洒下一片灿烂,戏台就显得那么夺目。</p> <p class="ql-block">我很想去戏台上跳个舞,感受一下孔庙戏台的魅力,可惜怕影响别人欣赏的安静氛围,只好作罢。心里在想,古代的人为什么要将戏台做的最精致呢?一查,原来一是为了体现建筑工艺与艺术价值,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二是为了文化功能与精神需求。戏台是民间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常与庙宇、佛龛正对,用于"酬神演戏"。精致的建筑象征对神灵的虔诚,同时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家庙第二进是五开间大厅,抬梁式,院落两侧各有两间廊庑;然后是穿堂,两旁有小天井和侧厅;最后一排房子是五开间的后堂,上方齐齐正正的摆着祖宗牌位,悬挂着始祖遗像。两侧金柱楹联写着:</p><p class="ql-block">脉有真传尼山发祥燕山毓秀</p><p class="ql-block">支无异派泗水源深桂水长流</p> <p class="ql-block">一个千年世家,战乱纷飞的年代,在深山中保持优雅的生活。是洪铁城先生在历史中打造和重新发现了孔子婺州南宗,确认了榉溪孔氏家庙是中国正宗的三个孔氏家庙之一,这一发现可以说改变了中国的文化史。而中国文物界泰斗罗哲文、谢辰生、吕济民的考察,更是使孔氏家庙从县级文保单位直接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三老上书总理温家宝,为此开辟绿色通道,这是空前绝后史无前例的一次拯救建筑文物行动,也成就了孔氏家庙传奇。</p> <p class="ql-block">九百多年间天变地化,金兵打进中原,宋高宗逃来江南,孔子后裔随同,其中最重要的两支,一支去了衢州作了后基公,一支却是陪着高宗流亡,金的一路追杀,搏命陪伴高宗的这支孔氏就是孔端躬一支。他的父亲孔若钧是高宗器重的栋梁之才,为国为民忧虑成疾而去世在了榉溪村。为守孝孔端躬就弃官选择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定居。</p><p class="ql-block"> 《感怀》</p><p class="ql-block"> —孔若钧</p><p class="ql-block">国否时危计致身,岂知今托栗山滨,</p><p class="ql-block">庙林惆怅三千里,骨肉飘零八九人。</p><p class="ql-block">顾影空高鸿鹄志,违时惊见柳梅春,</p><p class="ql-block">皇天悯我斯文裔,净洗中原丑虏尘。</p> <p class="ql-block">(家庙西南方向拍图)</p> <p class="ql-block">从此,榉溪村三十明堂(现存十八明堂)传诵着主人优雅的家风,唱响了千年传承的故事,但它一直在深山里独自美丽着。</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洪铁城先生开始为它的正名奔波,被误解、被冤枉、被嘲笑都不能阻挡他的决心。罗哲文先生说:"不容易,能在深山里保存得这么完整,我们真应该为它做点什么。"所以才有绿色通道直达总理,十七年的努力换来了文化和国家的双认可,2006年成了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p> <p class="ql-block">(洪铁城学术馆与家庙隔街相望)</p> <p class="ql-block">孔子婺州南宗,正因为生活在农村,才能保留如此完整的聚落。进入城市的婺州南宗无一例外花果飘零了, 这证明了洪铁城先生的观点:“中华民族的根在农村。”</p><p class="ql-block">农村修复生命,农村有文化的保存与延续;农村有奶奶们的微笑和乡愁;农村有千年的山水孕育着我们的根。孔子婺州南宗的故事值得我们重新认识村庄的价值和生态文明对当今中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榉溪村俯瞰图)</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qj18v0?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721875" target="_blank">1、千声万声秋雨凉</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v49zrn?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721875" target="_blank">2、龙门古镇 烟火人间</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