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警惕身边那些寸草不生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种人,和他们接触久了,总觉得自己在“漏气”。不管是钱、精力,还是心情,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掏走,最后只剩下疲惫和空虚。他们看上去并没有恶意,也不会摆出一副“我要利用你”的姿态。相反,他们往往会诉苦、撒娇,甚至让人觉得“不帮一下是不是太冷血了”。这种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没有自己的“能量生产系统”。简单说,就是没有造血功能。</p><p class="ql-block">一、他们习惯向外界“借电”,却从不考虑自己发电有些人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立刻寻找谁能替自己解决。我有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工作一直不顺,每次聚会见到他,聊的永远是“工资太低、房租太贵、生活太苦”。一开始大家都挺同情,时不时请他吃饭,介绍工作机会。可是时间久了,我们发现他从来没有真正尝试去提升技能,或者认真抓住机会。对他来说,朋友就是一个个“临时充电宝”。这类人活得像一个永远没电的手机,总是等别人来给他充电,但他自己却从来没想过买个充电器。</p><p class="ql-block">二、亲密关系里,他们是“无底洞”如果说普通朋友的索取还能让你有余地,那在亲密关系里,这种模式会被放大十倍。一位学妹和我倾诉过她的恋爱经历。男生一开始很体贴,什么都说“我来”。可交往没多久,对方就频频抱怨生活难、压力大,要求学妹陪他、安慰他,甚至承担他的花销。最开始她觉得,谈恋爱不就该互相扶持吗?结果没过半年,她发现自己像是在“供养”一段感情,每天既要照顾对方的情绪,又要解决现实的问题。最后她筋疲力尽,连自己都被拖得毫无生机。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供养”的能力,再亲密的关系也只能变成消耗。</p><p class="ql-block">三、追根溯源:很多人来自“贫瘠的土壤”这种匮乏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和一些人深入聊过之后会发现,他们往往来自能量极度稀缺的原生家庭。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天天向孩子倾倒自己的不满;有的把孩子当成人生工具,希望孩子来满足自己没完成的梦想。孩子从一出生,就没有被当作一个可以成长的人,而是一个被索取的对象。所以等他们长大,内心其实还是“半成品”,缺少独立生长的根基。就像一棵树,从小没得到足够的养分,成年后依旧长不高,甚至只能靠缠绕在别的树上才能活下去。</p><p class="ql-block">四、没有产出的人,难以参与真正的交换社会运行的本质就是交换。你有东西可以拿出来,别人也愿意给你相应的回报。就像果树,每个季节都会结出果实,这些果实就是它存在的价值。而一个长期不结果的树,不仅不能提供果实,反而还需要别人给它浇水、施肥。这样下去,谁还愿意和它维持关系?很多人感叹“为什么我总得不到机会”,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你没有能拿出来交换的东西。不是别人冷漠,而是你手里空无一物。</p><p class="ql-block">五、出路:先让自己长出新芽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有类似的匮乏状态,别急着自责。真正要做的,是给自己“重新施肥”。不要想着一口气做大事,从身边最小的事情开始。把一件小事做到有结果,比如坚持运动一周,比如学会一项新技能,比如把手头工作认真收尾。每一个结果,都是你长出的一个新芽。当这些小成果积累起来,你会慢慢拥有属于自己的能量池。等到你能持续产出的时候,你自然就具备了交换的资本。同时,你要学会分辨身边的人。和那些“永远向外输出”的人多相处,他们是你的养分,是能帮你催生新芽的阳光。但遇到只知道掠夺的人,要果断设立边界。哪怕他是你最亲的人,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土壤。结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能量的流动。和“越活越空”的人纠缠,只会让你也变得荒芜。真正的成长,从来都不是别人填补出来的,而是自己一步步累积出来的。先把自己养好,等你内心丰盈了,世界才会源源不断地给你反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