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之登上雁门关

八千里路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些地方一直在你脑海中印象很深,想着余生一定要去一次,看看那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这就是雁门关,在历史上一直和抵御游牧民族侵扰联系在一起,战国的李牧、秦朝的蒙恬、汉朝的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曾在这里留下征战的脚步。到了宋朝,杨业更是长期在此戍守,留下了妇孺皆知的“杨家将”故事。“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与同学的自驾游从太原出发向代县方向前进,连绵的群山峥嵘险要,山顶隐约有远古建筑物出现。从广武收费站下了高速,见前方密密麻麻的大货车,一个个用篷布裹得严严实实,车上和路上满是煤褐色,原来煤炭大省的运煤就是这么豪横。等了好久终于驶上国道208线,一路盘山公路直通山腰,远远看见一幅巨大牌子,毛体“雁门关”三字赫赫醒目。这便是历史悠久的战略要地,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凭着险峻的地理环境,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之势,人们常说“天下九塞,雁门为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坐上观光车来到历史名人壁前,看到镌刻的各个朝代知名人士画像,其中还有毛泽东。史料记载,1948年春,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由陕北转移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车队过广武、山阴,途经雁门关时,毛泽东招呼周恩来、任弼时和几名警卫人员下了车,一起登上雁门关。名人壁对面就是杨门女将石雕群,佘太君像列首位。穿过明月楼,经过当地人买土特产的边贸街,雁门关古建筑群便出现了我们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利门是第一道关口,门额匾书“地埊门”。此门坐向南北,所建门楼为杨六郎祠,两侧塑孟良、焦赞像,供设杨门郎铁刀1把,城楼上供设大炮2尊。穿过地利门和瓮城,进入主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城门,门楼匾额上“威远楼”十分醒目。沿道路延伸过去是天险门,额匾上镌刻着“天险”二字,和前面的地利门一样,据说是武则天所题。这老人家爱造字,真是吃着皇上的饭,操着仓颉的心。天险门尤其险峻壮观,城砖和城门满是岁月的痕迹;青石板路上留下的深深印痕,记录了多少南来北往的过客。天险门上建有关楼和雁楼,在雁楼上有蓝底金边的匾额,上面书写“中华第一关”。600多年来,雁门关沟通塞外与中原交通、贸易,不教胡马度阴山。登上城墙,我们心情很激动,远望云中,壮怀激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天下着细雨,云雾弥漫关城,隐隐约约看到雁塔。本想登临城墙一圈,欣赏雄关景色,无奈雾大路滑,只得作罢。雁门关楼上有大鼓,我们敲击一番,借以抒怀。走下楼来,参观关帝庙。看来关羽作为武圣,好多景点都有供奉。不过这里关帝庙很小,只有一座殿堂。来到西城门,据说这里是迷惑敌人的地方,只要对方进入此门,就会有去无回。里面有赛马场和射击场,属收费项目。雁门关保留有攻防的器具,如城墙上的几门铸铁大炮,墙角的云梯,攻城车,路边的木制两轮车等,使我们很形象的脑补那个时代的边塞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雁门关是一个留下众多历史符号的地方,我们尽可能的拍照,以满足边塞情节。雁门关因山形酷似门户得名,其所在地雁门山东西两峰对峙,中间有一条狭窄的山路,形如天然屏障。古人可能经常看到到大雁迁徙时常从此处飞过,故此命名。小时候读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的诗句,现在感觉这首诗就是专门为雁门关而写的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险门外有镇边祠,为纪念战国时赵国良将李牧而建。经过雁门关驿站,来到观景台,岩壁上有一些名人的题字石刻。山路开始向下,崎岖难行。看指示牌,前面还有志士亭、马公杀虎处、观音殿等景点。时间不早,还要往大同赶,我们没有继续前行。有意思的是,返回时在边贸街发现一个亭子,名曰“豹突泉”,与济南趵突泉谐音同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雁门关会有如此多的战火征伐,就是由这里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南控中原,北扼漠原,现在则是以雁门关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的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旅游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于2024年10月5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写成于2025年6月4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