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本溪湖遗产群共有8处遗址,近20个单体,集中连片。原址的近现代采煤、输煤、洗煤、炼焦、冶铁、发电、运输等大工业生产流程及相关设施保存完整。在约3平方千米范围内,遗产群包括本钢一铁厂旧址、本钢二电冷却塔及发电车间、本溪煤矿中央大斜井、彩屯煤矿竖井、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及公司事务所旧址、本溪湖火车站、张作霖别墅及俱乐部、大仓喜八郎遗发冢等8组遗址,其中本钢一号炼铁高炉是中国现存炼铁高炉中历史最长的,炉龄超过百年的,且在原址从未移动过;采煤大斜井为当年号称亚洲第一、年产量超过百万吨,本溪煤矿中央大斜井是世界最大矿难纪念地,安奉铁路为最早的铁路大桥。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中的本钢一铁厂旧址建成的“中国第一铁”展馆,展示炼铁高炉上百年的沧桑历史。</p><p class="ql-block"> 本溪的溪湖地区煤铁资源优质丰富,明代已成为辽东重要产铁区,清代成为中国东北采煤冶铁中心。1927年本溪湖煤铁公司“八二三”大罢工,是抗日运动的一部分。1945年,日本投降,对高炉进行破坏,把最后一炉铁水凝固在了炉膛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溪煤铁工人用铁锤和钳子,一锤一钎地把炉膛里的铁刨了出来,恢复生产。1949年7月2日,高炉点火生产,4日下午流出了属于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当年本溪煤铁公司生产生铁4.48万吨,占全国铁产量的六分之一。1950年,研制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镍铬枪钢RS5,用于加工生产榴弹炮、野战炮和高射炮,支援了当时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本钢生铁产量一路攀升,以不到全国1%的高炉总容积,承担起了全国1/4统配铸造生铁和1/2球墨铸铁的生产任务。那一时期的本钢创造了新中国多项“第一”:第一批不锈钢、第一批梯型弹簧钢、第一炉工业用硼钢、第一批解放汽车、第一批坦克、第一批拖拉机,乃至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潜艇、第一枚火箭上都使用了本钢生产的钢铁材料。</p><p class="ql-block"> 本钢一铁厂旧址主要分布在原本钢一铁厂1号高炉周围,位于今本溪市溪湖区东部,太子河本溪湖桥西北侧,与居住区隔河相望。厂内铁路线贯通。厂区内建筑及设施设备保存较为完整, 厂区西南侧的烧结车间, 为多层混凝土结构厂房,内部的3台烧结机已被拆除, 建筑主体部分及运输通廊尚有较多遗存,保存状态完好。留存的1号高炉,高约60米、炉容约291立方米,日产生铁约130吨,采用当时亚洲最先进设备工艺,是当时中国东北地区新式炼铁的第一座高炉,也是中国现存原址未移动过的高炉中最古老的一座,炉龄已经超过百年,成为中国近代冶铁业的鼻祖。1号高炉从1958年至1988年,连续30年保持中国大中型高炉利用系数冠军,本钢因此被誉为“共和国功勋企业”,被称为“中国第一铁”。</p><p class="ql-block"> 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承载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这座工业城市辉煌工业时代的见证。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是集采煤冶铁生产、工业艺术流程、科学技术研究、先进劳模榜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一体的中国为数不多的工业遗产群。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是日本疯狂掠夺本溪资源的铁证,是见证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物资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p><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一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本钢一铁厂旧址。</p> <p class="ql-block"> 尽管太阳很大,但大家兴致还是很高,到处打卡拍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