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拳友同行,山水间话情谊

蔡月兴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恰逢国庆佳节,与一众拳友结伴出游,踏足自然山川之间,既舒展筋骨,也涤荡心胸。此次旅程虽无名山大川的壮丽奇景,却因友情的浸润而显得格外温暖动人。我们在晨光中练拳,在林间小道上谈笑,在溪流边静坐,将平日里切磋拳艺的情谊延伸到了山水之中。</p> <p class="ql-block">清晨薄雾笼罩山野,我们于一片开阔草地列阵站定,吐纳呼吸间,拳势如行云流水。此时朝阳初升,光影洒在脸上,仿佛为这一招一式镀上金边。几位拳友动作刚劲有力,另几位则柔中带刚,风格各异却和谐共存,正如《太极拳论》所言:“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在这片天地间得到了最真实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走进西岸自然艺术公园,迎面是一块刻着园名的大石,一位拳友站在石旁轻触石面,笑意盈盈,仿佛在与这片土地默默对话。她穿一袭紫色长裙,帽檐下目光温润,像极了我们这群人此刻的心情——不是远征,而是归乡。这里没有喧嚣的游客潮,只有林间鸟鸣与微风穿叶的轻响,恰如拳理中所求的“松静自然”。</p> <p class="ql-block">石板小路上,大家三三两两走着,有人举起手机拍照,有人指着远处的高楼笑谈城市发展,也有人低头细看花坛边新开的野菊。节日的旗帜在风中轻轻摆动,映着蓝天,也映着我们身上五彩的衣裳。这一刻,拳不在手上,而在脚步里,在呼吸间,在彼此相视而笑的默契中。</p> <p class="ql-block">古塔静静立于林间,飞檐如翼,仿佛要乘风而去。两位拳友并肩站在塔前,红衣与蓝紫条纹在阴沉的天色下格外鲜明,笑容却如暖阳般照亮了整个画面。她们不说话,只是并肩而立,像极了多年同修的拳路——一刚一柔,一动一静,却始终同频共振。这座塔不知见证过多少春秋,而今日,它又多记下了一份属于我们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座小桥,桥栏上雕着古字,远处亭台隐现于绿树之间。一位拳友驻足桥心,红裙随风轻扬,目光望向水边亭影,神情笃定而安然。她说,这景像极了拳架中的“白鹤亮翅”——舒展、从容、气定神闲。我们纷纷点头,原来山水不只是风景,更是拳理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园中一处木质平台悬于林间,一张透明吊椅静静摇晃。一位穿紫衣白裤的拳友轻轻坐下,闭目片刻,说:“这像极了‘收势’那一刹。”我们笑她总把生活往拳里套,可细想,哪一式收势不是归于宁静?这吊椅如一片叶,载着人浮于绿海之上,心也跟着轻了、远了。</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处艺术装置,白色管道蜿蜒如龙,橙色南瓜点缀其间,红木屑铺地,像节日撒下的彩屑。一位拳友站在前方向我们挥手,笑容灿烂。我们打趣道:“这不就是‘野马分鬃’的现代版?”大家哄笑,笑声惊起树梢几只鸟。原来拳不在古不在今,而在心意相通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长椅上,几位拳友并肩而坐,有的捧着饮料,有的轻摇折扇,谈着近来的拳感与体悟。有人说起昨日练“揽雀尾”时终于体会到“听劲”的妙处,众人纷纷点头,仿佛那不是一次技术突破,而是一次心灵的觉醒。这园中一椅一树,皆成道场。</p> <p class="ql-block">一座黑瓦木构的建筑前,三位拳友并肩而立,背景是绿植与石栏。她们不摆姿势,只是自然地笑着,像平日晨练后合影那般随意。可正是这份随意,让情谊显得格外真实。我们练拳,求的是“舍己从人”,而同行于此,却又是“彼此成就”。</p> <p class="ql-block">石桥上,一对老拳友夫妇并肩而立,红T恤与蓝衬衫在古建飞檐下格外醒目。他们不说话,只是静静相依,像极了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独立而互补,静默却深情。多年同修,拳路早已融入生活,一同行走,便是最深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池塘边,一对夫妇望着水中倒影,蓝衣与条纹衬衫映着亭台楼阁,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他们笑谈着年轻时如何因拳相识,如今携手走遍公园山水,拳未丢,情更浓。原来拳艺不止修身,也养情。</p> <p class="ql-block">林深处,两位拳友在古建前合影,绿树成荫,池水清浅,石点缀其间。她们一个比划着“搂膝拗步”,一个笑着纠正动作,仿佛不是出游,而是一场移动的拳课。可谁又说,这山水之间,不是最好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一处室内拍照框前,红底白字写着“10.1 我爱你·中国”,一位拳友竖起大拇指,笑容真挚。我们虽未言明,但心中都懂——这份对山河的爱,与我们对拳艺的执着,原是一体两面。家国在心,拳路在身,行走之间,皆是敬意。</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拳友站在刻字巨石旁,黑波点上衣配红裙,白帽在手,目光清澈。她轻抚石面,像在感受大地的脉动。我们常说“落地生根”,那一刻,她仿佛真的与这片土地连在了一起。拳人爱山,原不只是风景,更是气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长椅上,几位拳友闲坐,树影斑驳,微风拂面。有人轻啜茶水,有人闭目养神,有人低声分享近来练功心得。没有谁急于赶路,也没有谁执着于招式。我们懂得,真正的功夫,不在快慢,而在当下是否安然。</p> <p class="ql-block">古廊下,戴帽的拳友与同伴谈笑,长椅旁绿意盎然,中式建筑静静伫立。她说:“练拳几十年,今天最放松。”我们明白,不是拳松了,是心松了。有知己同行,山水皆可为家,一呼一吸,皆是自在。</p> <p class="ql-block">园林入口,一对拳友夫妇并肩而立,白T恤与紫衣在灰墙绿植前格外温暖。他们不摆姿势,却自成风景。多年同行,拳路如人生,有进有退,有开有合,而最重要的是——始终并肩。</p> <p class="ql-block">假山前,三位拳友坐在石椅上合影,色彩斑斓的衣裳与绿树相映成趣。她们笑得开怀,像秋日里最灿烂的花。我们常说“拳如其人”,而此刻,她们的笑容,便是最刚柔并济的一式。</p> <p class="ql-block">石凳上,一对老拳友夫妇静坐,假山为屏,古建为幕,两人相视而笑,无需多言。他们坐的不是园林,是几十年的风雨同修,是无数个清晨的并肩练拳。如今走在这山水间,不过是把日常,搬进了风景。</p> <p class="ql-block">小路上,我们一行人缓步前行,绿树成荫,远处塔影若隐若现。脚步不急,话也不多,但每一步都踏实,每一句都暖心。拳友同行,不在多言,而在同频。就像太极推手,贵在“听劲”,而我们,早已听懂彼此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一处平台上,栏杆蜿蜒,几何纹饰古朴。两位拳友凭栏而立,一位戴墨镜,一位轻搭栏杆,草帽搁在脚边。她们望着远方,像在回味一路的风景,也像在默念拳诀。2025年10月4日,这个日子会被记住,不是因为节日,而是因为——我们曾一起,在山水间,把拳练成了生活。</p> <p class="ql-block">感谢张华民,李信芳,陶月娥,唐龙英等拳友为大家的热情拍摄。</p><p class="ql-block">2025.10.0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