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夜色像一块柔软的绸缎,缓缓铺展在前门大街上。两旁的树影婆娑,正值国庆佳节,枝头挂满了红灯笼,一盏盏暖光轻轻摇曳,像是老城在低语。刚刚从朝阳区的众生汇参观完贝壳展,就被孩子拉着来到这曾经非常“熟悉”的老地方。小的时候,住在骡马市大街麻线胡同的父母家里,离这儿很近,晚上陪父母溜弯,穿过大栅栏走一会儿就到。后来自己的家安在了朝阳,五十多年就没有闲暇来这儿逛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儿改造成了“步行街”,像所有后来改造成的“古街”、“古巷”一样,都是主打“市景风”,突出一个“烟火气”,特别是在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的当下,人间烟火气,市井间的百态生活,那些寻常而普通的场景,最能抚慰凡人的心灵。烟火气氤氲在美食江湖中,为城市打上了繁荣、温暖的底色, 来来往往的人群,在这里,吃的是人生百味,品的是岁月沉香。于是,“古街”、“古巷”中,便是云集了所能集汇到的所有“老品牌”、“老字号”。前门这条步行街,自然不能得免这人间烟火的“尘俗习气”了。 </p> <p class="ql-block"> “门钉肉饼”四个大字在夜里金光闪闪,像一道召唤。门口排着队,有人捧着纸袋边走边咬,油光在唇边闪了一下,随即化作一声满足的叹息。店里灯光通明,小桌前挤得热闹,有人低头猛吃,有人笑着聊天。菜单挂在墙上,图例清晰,简单亲切。这哪是吃饭,分明是生活贴在嘴边的那一口热乎气。</p> <p class="ql-block">前走几步,“百年前门铜锅涮肉”的招牌在夜色里亮得耀眼。有人坐在门口等位。跟步行街上的其它商铺一样,每家的建筑最少是两层,钢锅涮肉在二楼,热气腾腾的,带着老北京的讲究与豪爽,而一层则接入了“老北京布鞋”,涮肉和老布鞋风马牛不相及,看来这步行街也是寸土寸金,两家合一也是两相宜。铺子的头顶屋檐是旧时的样式,雕花虽不繁复,却透着一股子沉稳的劲儿。树影落在青砖地上,斑驳得像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稻香村”的灯光总是格外温柔。金字的招牌在夜里像一块老怀表,走得慢,却准。门前那棵老树依旧枝繁叶茂,叶子在灯下泛着油绿的光。看进敞开着的门,能看到有顾客己经挑好了点心。这里的一块玫瑰饼,一包茯苓夹饼,都是能装进记忆的味道。这儿不只卖吃食,更像是在贩卖一种老日子的仪式感。“北京烤鸭”相套在“稻香村”里,似乎便利了南来北往的外地游客,在这儿包上一盒茯苓夹饼,再拎上一只北京烤鸭,不用跑两家就齐活了,带回家去,既方便,还有面儿呀,是不?</p> <p class="ql-block">红星二锅头可是北京的一张名片。1949年5月,它的前身——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实验厂成立,其后收编了源升号等十二家老酒坊,全面继承了北京二锅头传统酿造技艺。作为北京地区第一家国营酿酒厂,酿制出了第一批红星牌二锅头酒,向新中国的诞生献礼。由于出色完成任务,红星成为唯一一家参加过开国大典的酒企。当然,现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红星二锅头酒卖,可能够在前门大家这家专卖店买上一箱带走,不是很正宗、很豪气吗?</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北京非遗文创”的霓虹灯招牌一闪一闪,黄底红字,带着点俏皮的倔强。木结构的屋顶下,走过几个年轻人,笑声清脆。店里亮堂堂的,摆着泥人、剪纸、京绣小包,每一件都像是从胡同深处走出来的老故事。我站在门外看了一会儿,忽然觉得,传统不是被供起来的,而是这样活生生地走在街上,穿在人身上。</p> <p class="ql-block">大红的拱门,挺拔的门柱,门楣正中镶挂着涮肉的铜锅,很气派,京味十足。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大门紧锁。门前的台阶正好给一些逛累了的人坐歇。手机不离手的年青人盯着屏目,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霓虹拱门,“前门·中华美食街”几个字在头顶亮着,脚下的路很是热闹,人潮一波接一波。左边木墙上打出的亮字“汇中华美食,品人间烟火”一语道出了重点。两边的建筑是仿古的,却一点不假,反射过来的光,照得人脸都柔和了几分。里边有做冰糖糖葫芦的,还有吹糖人的,一呼一吸间,确实全是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整条街像被点亮的长龙,灯光五彩斑斓,树上挂的红灯笼随风轻晃,空气中飘散羊肉串的香辣味,路边铺子草把子上插着诱人的冰糖葫芦。孩子们跟着大人,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玩的很嗨,笑声一圈圈荡开。我站在一旁,看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安逸、舒适、悠闲,这是在逛街吗?这分明是一场城市的夜宴。</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家涮肉馆——南门涮肉。这涮羊肉是北京的招牌吃食,除了“北京烤鸭”,就得说涮羊肉,外地游客来了一趟,如果没卷过烤鸭,没涮过羊肉,还真不好意思说到过北京。而北京涮羊肉品牌、名家众多,东来顺,聚宝源,满恒记,讲究的是用铜锅涮肉,这其中就有“南门”,据说在老字号中排行第三。</p> <p class="ql-block">“南门涮肉”的生意奇好,霓虹灯在夜里格外抢眼,像是在喊:“来啊,热乎的!”门口一群人等着位,台阶上也坐了人,手里捧着热饮,聊着天,不急不躁。旁边的店铺橱窗里摆着美食图,门钉肉饼,褡裢火烧,桂花糕,光是看一眼,胃就醒了。这街上的热闹,从来不是冷冰冰的繁华,而是从锅里冒出来的那股热气。</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也不闲着。穿着汉服戴着头花的姑娘在自拍,要记下这好日子,好地方的好容貌,还有好心情。小伙子躲什么?怕入镜,还是姑娘不让?</p> <p class="ql-block">敞开的窗口前围了几个人,电子屏上“老北京爆肚”几个字跳得欢快。摊主麻利地翻着锅,一笊篱捞起,淋上麻酱、腐乳、韭菜花,递出去时还冒着热气。我买了一小碗,站在路灯下吃,脆生生的,辣中带香。旁边一个老者笑着说:“这味儿,三十年没变。”我点点头,嘴里的爆肚正说着同样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紫光园奶皮子酸奶铺”前排着队,招牌的底色是淡绿色,像块抹茶甜点。铺子的墙上贴着“菜品不满意,无条件退換”的承诺,这是北京老字号的良心,也是它们的金字招牌。我买了一杯,奶皮子厚厚一层,一勺下去,滑嫩中带着微酸,像是把老胡同的清晨装进了杯子里。排队等待的人们穿着随意,背包、拖鞋、卫衣,可脸上的笑,都是认真的。</p> <p class="ql-block">“吴裕泰茶庄”也入驻了这条步行街,其实几十年前它就是这里的商户。不过现今它在这里能让人流连忘返的,则是新开发出来茶冷食——吴裕泰冰激凌。它以抹茶和茉莉花茶为配料,创新开发新品冰淇淋推动了品牌年轻化的转型,新品新味道,品牌宣传语为“口口爆浆,心心如愿”,看看门店走动的人群,你就知道这里己经成了年轻人的打卡热点。</p> <p class="ql-block">喔噻,如果不看道口龙门架上的字,还真不知道这条岔道竟然是我小时候来过N多次的“大栅栏”!大栅栏是北京传统的商业街区,过去又叫“廊房四条”,因明代商贾集资修建的大型木质栅栏而得名,泛指周边廊房头条、粮食店街等区域 。街道全长275米,历史上聚集同仁堂、瑞蚨祥、内联升等百年老字号,涵盖医药、绸缎、鞋帽等行业,北京最早的电影院大观楼也在这里,可以说是集商业与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旧貌新颜,久违了。</p> <p class="ql-block">正对着大栅栏的那条胡同,是鲜鱼口,也是新非昔比,不看招牌是绝认不出的。这条胡同东西走向,东起崇文门大街,西至前门大街,全长约三华里,明朝正统年间因漕运码头鲜鱼市场得名“鲜鱼巷”,清代改称鲜鱼口,历史上分布有鞋铺、药铺、戏院等业态,也是北京传统的商业街区 。美食街区内聚集有便宜坊、天兴居、锦芳小吃等餐饮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方砖厂69号炸酱面。北京市传统吃食中有一个不能不说说的老北京炸酱面,它属北京菜系,在京津冀地区广为流传。该菜品以面条为主料,搭配炸酱与时令菜码拌制而成,核心酱料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丁,配以干黄酱和甜面酱混合炒制,经慢火熬煮形成深褐色酱料 。面条多用手擀面或机制切面,煮熟后过水保持筋道口感 。炸酱面的菜码包含黄瓜丝、黄豆芽、心里美萝卜丝等十余种时令蔬菜,按季节调整种类 ,食用时需搭配腊八蒜与腊八醋 。老北京炸酱面的炸酱,其浓郁的酱香风味,源自传统的"小碗干炸"技法,讲究油酱分离、文火慢熬 。作为北京饮食文化符号,该菜品承载着胡同市井的生活记忆。而以"七碟八碗"的丰富搭配体现地域饮食特色的“方砖厂69号炸酱面”,便是其中极负盛名的代表。玻璃窗里,师傅正哗啦啦地拌面,黄瓜丝、豆芽、酱色油亮。我们在门外排了二十分钟,才轮到进店点餐,你就知道这儿有多热络了。</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家餐厅,配餐窗口上的电子菜单,屏幕上“老北京爆肚粉”“我们的炸酱面”轮番滚动,这是主打炸酱面并配有其它北京风味小吃店铺,其实,北京的老字号许多都是这样的,比如烤鸭店也有炒菜。天花板的灯一盏盏排开,照得桌椅清清楚楚。人们低头吃着,服务员端着托盘穿梭,动作利落。墙上贴着老照片,是几十年前的前门大街。新与旧,在这一盏灯下,悄悄碰了杯。</p> <p class="ql-block">一面的墙上写着“老北京吃的米其林 NATIVE'S CHOICE OF BIBENDUM”,旁边挂着米其林2020的牌子,米其林很看好它,连续六年向市民推荐。刚才说了,这里除了炸酱面,还有其它老北京的风味菜品。就说那道“乾隆白菜”,名字听着讲究,一口下去,脆爽酸甜,倒是家常味。这地方,不端着,也不媚外,就用一碗面、一碟菜,把“地道”两个字写得清清楚楚。</p> <p class="ql-block">被米其林推荐、今年又入围必吃榜的方砖厂69号炸酱面,应该是我们本地人能吃到地道炸酱面的地方:品质黑猪肉炸酱,13款菜码,那味道真不是吹的,想吃地道地标美食,来这家就对了。</p> <p class="ql-block">这家餐厅的服务也滿滿的京味。小二黑色交领上衣的后背印着“锅挑儿”或“你得着”字样,“锅挑儿”好理解,就是指面条煮熟后直接从锅中捞出食用,不经过冷水冲洗的吃法,常见于老北京饮食文化中,强调面条的热乎和原汁原味。而“您得着”,如果不是老北京人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您得着”是北京方言中过去的常用表达,其语义是向对方主动让渡机会或权益,既可表示谦让(如“您收下吧”),也可用于礼貌招呼(如“您尽管享用”),或类似于“您拿着”,用于表示让某人拿好,虽无“京腔”,但“京味儿”确实十足。</p> <p class="ql-block">“北平胡同烤鸭”!不来前门大街还真不知道有这样一家烤鸭店。北京烤鸭是两种路子,一是挂炉烤鸭,代表是全聚德,另一是闷炉烤鸭,代表是便宜坊,想吃那种,就看您好那口了。据说这家“北平胡同烤鸭”便是挂炉,讲究一个外皮酥脆,肉质鲜嫩。但是,这样的店能开到前门大街,那它能拿出来的玩意决不仅仅是北京烤鸭。这里的炸酱面也真的绝绝子! 端上来的时候就被仪式感拿捏了,满满一碟配菜——脆生生的黄瓜丝、粉嫩的心里美萝卜丝、翠绿的毛豆和芹菜丁,还有软嫩的豆芽、酥香的黄豆,搭配中间那碗浓稠入味的炸酱,旁边是根根劲道的手擀面,看着就食欲大开。 这店可是“暗藏杀机”,跟前面的“方砖厂69号炸酱面”可是真有的一拼。</p> <p class="ql-block">“全聚德”就甭说了,北京的名片。店门口立着个卡通鸭子雕塑,憨头憨脑的,旁边是个大金属桶,像是装着整条街的热闹。招牌灯光五颜六色,照得人脸上都带笑。刚才还有几个孩子围着鸭子拍照,不一会就听大人们喊:“别跑太远!”可声音里没有责备,只有轻松。这地方,连灯光都是笑着的。</p> <p class="ql-block">“北京银文化馆”的红底金字招牌在夜里特别显眼,“穿越元明清”几个字像一道邀请。店里灯光柔和,几件银器摆在玻璃柜里,雕工细腻,像是把时光凝住了。店里灯光明亮,很安静,有几位客人正很随意地查看着银品,没有营业人员跟在旁边絮絮叨叨地推荐商品,那是我最烦的。虽没进去,却觉得,有些场合,不必买东西,看看就暖了心。</p> <p class="ql-block">“谭木匠”门前坐了不少游客,虽说是假日,这里并没有出现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情形,大概是不远处的广场分流了人群吧。走累了的游人就近坐在了的瓷墩上,那瓷墩竟是青花瓷的,也就在咱老北京这儿,简直惊艳,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路的左边是北京谦祥益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著名的“八大祥”之一。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40年),是前门大街在原址上存留至今仍在经营的老字号之一。淡绿色的西洋式建筑被射灯映照的通体明亮,顶上飘着鲜鲜艳的红旗。我停下来看了看,竟不觉得突兀。老城本就该这样,不是封存在博物馆里,而是在新与旧的缝隙中,继续呼吸、生长。</p> <p class="ql-block">向北走到大街的北头,正阳门的牌楼竖在前面,牌楼后面就是正阳门,也就是俗称的前门城楼。此时正值双节,整个区域华光溢彩,玉树银花,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p> <p class="ql-block">一辆复古电车驶过这里,车灯暖黄,像从老电影里开出来的。路边的彩灯一闪一闪,有人举起手机录像。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音,轻得像一句呢喃。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条街不只是在卖吃的、卖玩儿的,它在卖一种可以带走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城楼西边的“星巴克咖啡”亮的耀眼,这里原先不是卖大碗茶的地界吗?看来是“大碗茶”让渡给了“星巴克。”</p> <p class="ql-block">章鱼小丸子是一道源自日本的风味小吃,外皮酥脆内里软嫩,通常搭配照烧酱、沙拉酱、木鱼花等配料食用。日本的小吃也登堂入室,入驻前门大街了。</p> <p class="ql-block">直行后向左转,正阳门牌楼西边座落着“北京坊”。在北京单说这个“坊”字,是有些来头的。明清时期,北京有个外八坊,地理范围覆盖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以南至永定门区域,形成与内城、皇城相区别的空间格局。依据《宸垣识略》记载,外城八坊包含正东坊、正西坊、正南坊、正北坊、崇南坊、宣北坊、宣南坊和白纸坊等八个行政单元,现在那八坊仅存白纸坊这一个地名。而眼前这个现代的北京坊,占地3.3万平方米,延续外城历史风貌,采用“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布局,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是一个新建的文化消费区。</p> <p class="ql-block">孩子拉着我上这儿,他说是冲着一家书店来的。书店的名子叫“Page One”,他告诉我,他倒是常到这儿来,每次点上一壶茶或一杯咖啡,取一本书,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他很喜欢这儿。</p> <p class="ql-block">这家书店确实与众不同。白墙、长条灯,几株大叶绿植摆在角落,干净得让人想深呼吸。书、香薰、小摆件,每一样都摆得恰到好处。推门进去,会听见轻音乐在耳边流淌。这里的商家不像是在做生意,倒像在经营一种生活态度——慢一点,美一点,真实一点。</p> <p class="ql-block">这家书店,是一个综合性书店,2022年4月获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称号。书店整体空间设计以城市“街巷”为理念,一共三层,大约3000余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分别呈现文学、生活、艺术三大主题区域。其特色设施包括50米长书墙、18米高垂直书塔、碗型剧场式儿童绘本空间及5000张黑胶唱片收藏区,形成了集图书零售、文化展览、艺术体验于一体的多元业态组合 。</p> <p class="ql-block">Page One书店成立于1983年新加坡,2017年被新经典文化收购,成为国内知名文化品牌。该书店以艺术设计类图书和特色空间设计著称,曾获香港“最佳书店”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我问孩子,现在网购和图书市场火热,折扣很高,这样的实体书店经营形势不会乐观吧?孩子说,Page One经营一方面靠精准定位中高端客户,通过提供网络书店无法企及的英文原版书和设计类图书,吸引专业设计师、外籍人士等高端消费群体,这类书籍定价普遍高于普通图书,利润率高。 另一方面靠复合经营:文化消费的多元触点,比如:精品咖啡馆:图书区嵌入的现磨咖啡吧台,客单价提升40元。孩子说,图书的利润挺高的,这里的图书不打折。接着笑着告诉我:我还买了不少呢。</p> <p class="ql-block">走上书店的三楼,窗外是喧闹的市井,这里是寂静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从书店望出去,正阳门,前门大街灯火通明。</p> <p class="ql-block">从书店出来,在北京坊间随意走了走,不在闹市,几乎没有人来,静悄悄的。</p> <p class="ql-block">该回家了。溜达到前门西,又一座富丽堂皇大厦,走近看清,“老舍茶馆”!大红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门楣上上另有一匾额上书有“大碗茶品珍楼”!哇,刚才还在为被星巴克占位而替“大碗茶叫屈呢,赶情那位1979年从前门茶摊起步的尹盛喜(2003年6月30日去世),在1988年便建起了“老舍茶馆”,发展到今天,成就了一个集京味文化展示、传统艺术演出与茶艺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体,里边有四合茶院、大碗茶酒家等区域,保留含灯大鼓、双簧等民间艺术形式 。茶馆提供京剧、曲艺、杂技等表演及北京风味小吃,每周举办"戏迷乐"票友活动及民乐演奏 。自开业以来接待过美国前总统布什、基辛格等外国政要。这时,茶楼门口有几个人站着说话,笑声被夜风送得很远。我推门进去,茶香扑面,台上正说着单弦,声音婉转。坐下来喝了一杯大碗茶,烫嘴,却舒服。这街上的热闹,终究是落在这一口茶里,落在这一盏灯下,落在每一个愿意慢下来的人心里。</p> <p class="ql-block">这一趟走下来,真切地感受到前门大街满滿的烟火气和精气神。可我琢磨着:这烟火气,绝离不开这些条件:一、民生需求:它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真实需求,如街边早餐摊、商铺开着窗口叫卖等场景,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力。 二、产业支撑:小吃产业通过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如全聚德烤鸭,东来顺涮肉),既满足民生需求,又推动经济与文化传承。 三、文化传承:传统习俗、节庆活动等也是烟火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在的前门步行街。</p><p class="ql-block">您觉得呢?</p>